作者:董红
“事实上,´85美术运动是在一个长期封闭且在自我爆发的情况下碰到了西方艺术,它不属于中国艺术也不同于西方现代艺术,它是一种新型的艺术形式。”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馆长费大为说。为配合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开馆展览《´85新潮中国第一次当代艺术运动》,由艺术中心编辑的六集系列丛书《´85新潮档案》第一、二集已于日前出刊。
85当代艺术潮仍延续
《´85新潮档案》包含很多’85美术运动主要参与者当时的个人资料,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如当时艺术家的当所填的履历表、彼此通信留下的信件以及自己的参展证件等。
费大为对记者说,上世纪80年代的文化热,文学热都过去了,然而85当代艺术还在反复地被提及。实际上上世纪80年代艺术是非常繁荣的时代,有点像16世纪文艺复兴时代,所以那个时候,艺术家不仅留下了大量的与艺术有关的文献,还留下了大量的我们今天看没有太大关系的文献。
《´85新潮档案》系列丛书的资料以及文献是从20000多件资料中遴选发表的,辅以艺术家的笔记和手稿,搭配上作品图片。在丛书的编辑章节上,每篇的开端对每位艺术家和重要艺术事件的主要参与者作了最新的访谈,书内对黄永砯、厦门达达、吴山专等艺术家代表作品的图片刊登也进行了选择,也让艺术家本人重新回顾并解读自己20多年前的创作。
多虑青春成为催化剂
上世纪80年代初,黄永砯、王广义、高名潞、徐冰、舒群、张晓刚等人陆续从各个美术学院毕业,成为’85美术运动的主将。这批年轻人大多生于上世纪50年代,在’85美术运动的狂热气氛中度过自己多虑的青春期。正如舒群所说,他们风风火火地为了到达一个构想的彼岸,夜以继日地奋斗在一个不足20平方米的小空间里,弟兄们日夜加班,就像“加里森敢死队”似的。
其中装置艺术家黄永砯的作品多数涉及中国历史和神话故事,因此车轮、廊桥、亭台的屋顶、活的蝎子、玻璃制成的鱼等等都曾经出现在他的作品中。黄永砯在谈到他的装置作品《<中国绘画史>和<现代绘画简史>在洗衣机里搅拌了两分钟》时说:“当时我连书皮都没有撕,整本放进洗衣机里,放水,几下转动之后书就分解了,我把它随手放在一块破玻璃上。”《´85新潮档案》中公布了这个作品创作过程的照片:第一次黄永砯只把它放在玻璃板上,墙上贴着一张纸,写着“《中国绘画史》和《现代绘画史》在洗衣机里搅拌了两分钟1987年12月1日”,这句话后来成为这件作品的标题。第二次他才找到一个上大学托运的箱子,成为这件作品的一部分,打开的箱盖上写着作品的标题,箱子的下面有他父亲的毛笔字“浙江杭州南山路98号 浙江美术学院 黄永砯”。
费大为
《<中国绘画史>和<现代绘画简史>在洗衣机里搅拌了两分钟》
作者黄永砯
《红色幽默》 作者吴山专
《对话》 作者肖鲁
《天书》 作者徐冰
(编辑:正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