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展览公告 市场信息 北京文艺网画廊 现场传真 经典导读 创意设计 美术先锋 理论家专栏 美术星空 微热点@ 美术学院 展场记事 美术评论 美术访谈 美术家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了解英国当代艺术从这里开始

2015-04-03 15:58:05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

   

  要概括英国当代艺术的特征很难,因为艺术的内核太广阔了,无法给出定论。但是,艺术可以是一切,其中最美妙的部分是边界与限制的消失,因为这是一个没有门的世界。


达明安·赫斯特

  “我不认为金钱应当成为追求的目标,但我从小没钱,所以我可能比别人更为金钱所动。”——达明安·赫斯特

  只有极少数艺术家能说自己改变了世人对艺术和艺术世界的看法,艺术家达明安·赫斯特(DamienHirst)就是其中之一。他声称自己在40岁时身价为一亿英镑。换句话说,是毕加索、安迪·沃霍尔和达利同龄时身价的总和——而这3位都是艺术史上最会赚钱的艺术家。


达明安·赫斯特在自己的作品前

  达明安·赫斯特(1965-)生于英国布里斯托,成长于利兹,父亲是一名汽车工人,母亲是一位天主教徒。他的求学过程有许多波折他的美术老师为了让他接受第六学年的课程而向学校求情。后来他在列斯的艺术与设计学校就读,毕业后他在伦敦的建筑工地工作了两年。在学生时期,他曾在太平间兼过职,这很可能影响了他日后创作的主题与选择的素材。


《母子分离》

  1993年,赫斯特第一次参加国际展览“威尼斯双年展”的开放展,他在威尼斯展出的作品是《母子分离》(MotherandChildDivided),一对母牛和小牛各自被切开放置在不同的装有福尔马林的容器内。1995年,凭借此作品,赫斯特荣获了特纳奖。这是英国当代艺术界最高的荣誉,他为此发表感言:一个扭曲的想法和一把链锯,居然给他带来了最高奖励。


《生者对死者无动于衷》

  1992年,萨奇画廊举办了“英国年轻艺术家”群展。赫斯特在这个展览中的作品《生者对死者无动于衷》后来成为了90年代英国当代艺术的经典。2004年,美国收藏家StevenA.Cohen收藏了这件原作,但浸泡在福尔马林中的鲨鱼已近开始腐烂。2006年,赫斯特重新购买了一条鲨鱼并请专家进行防腐工作。防腐工作大概花费了十几万美元,这些费用都由收藏家StevenA.Cohen承担。


《给上帝的爱》

  赫斯特将白金浇铸在一名死去仅两周的婴儿头颅上,并在表面镶满8000颗粉色和白色的钻石。据悉,颅骨来自于一名出生两周便夭折的19世纪的新生儿。

  这件白金钻石骷髅头作品名为《给上帝的爱》,赫斯特曾表示:“我只想借诅咒死亡来赞美生命,有什么方法比采用奢华、欲望和堕落的象征更能遮盖死亡?”2007年8月30日,这颗钻石骷髅头创造出1亿美元成交价,并创下在世艺术家作品售价最高纪录。


《春天摇篮曲》

  作品《春天摇篮曲》是一个10英尺(约3米)宽的不锈钢钢柜,里面摆放着6136个手工雕刻、单独上色的药丸。2007年6月,赫斯特的作品《春天摇篮曲》(LullabySpring)以一千九百二十万美金的价格被拍下,打破了在世艺术家的作品拍卖纪录,成为在世身家最高的艺术家。


艺术家班克斯的真实身份依旧是一个谜

  “墙是巨大的武器,它是你可以拿来打击或触动某人的最下流的武器之一。”——班克斯

  Banksy真实姓名不详,Banksy改变了艺术的定义。他是创作天才,作品屡屡震惊世人,令全球为之疯狂、媒体及好莱坞明星趋之若鶩,但本人却从不公开露面,连真名都是个谜。他从未受过正规艺术训练,自称艺术界恐怖分子。

  班克斯的很多作品都涉及政治题材。以政治不正确的方式来表达政治主题,是他的一贯作风。他的涂鸦很多都充满了暴力的政治隐喻,小孩子拿着插上导火索的冰淇淋、女人怀抱着炸弹露出甜蜜的笑容、街头战斗者投掷的却是鲜花等等。他还对约旦河西岸隔离墙、关塔那摩监狱、英国女王等极尽嘲讽之能事,不断制造是非。班克斯的涂鸦俨然成了追求自由和民主的宣言,他本人也因为抓取反映现实生活的题材,成了涂鸦者行列里的思想家。

  班克斯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一名小姑娘放飞心形气球。班克斯希望通过这幅作品提高公众对叙利亚内战难民的关注并采取行动帮助他们。


 2012年创作的一幅作品,讽刺《世界新闻报》的电话窃听丑闻。


被奴役的童工

  为迎接英国女王登基60周年,班克斯在伦敦伍德格林一家一镑店的墙壁上创作了这幅作品,展示了一名制作英国国旗的贫困少年。这幅作品名为“被奴役的童工”,最后在一场私人拍卖会上以超过75万英镑(约合124万美元)的价格落槌。


《哀号的羔羊》

  2013年在纽约肉类加工区创作的行为艺术作品《哀号的羔羊》,屠宰车上装满动物填充玩具,不断发出痛苦的哀号。

  今年2月26日,艺术家“班克斯”在网络上发表了自己政治指向明确的新作。他在Instagram上发布了一张照片,在废墟中,艺术家创作了一个垂头哭泣的男子形象,下面的标签是“班克斯”和“加沙”。

  班克斯最近的涂鸦作品对以色列轰炸加沙的行为进行了强烈的批判。去年7、8月,以色列与哈马斯伊斯兰教激进分子作战时,摧毁破坏了10万余间房屋,造成2200名巴勒斯坦人民死亡,大部分都是平民老百姓。[NextPage]


翠西·艾敏

  “我老了,确凿无疑地老了,那些事儿,看起来就好像很久以前发生的一样。”——翠西·艾敏

  从1990年代至今,翠西·艾敏在英国艺术界一直是“粗鲁无礼”和“坏女孩”的代名词。和达明·赫斯特、萨拉·卢卡斯、查普曼兄弟等人共同组成了“英国青年艺术家”,在一顶帐篷里绣上了所有和她睡过的人的名字。她的画作都围绕着破碎的人际关系,少年时遭受到的性侵犯,她为自己的流产做的分类编录而展开;她拿出一张没有铺好的床,然后告诉参观者把这玩意儿想象成艺术品吧。然后,在1997年,在电视台直播时,她酩酊大醉、语无伦次,最后整场节目以她的怒骂和牢骚而告终,“我想和我的妈妈呆在一起。”在那之后,至少在英国,甚至对于那些不太关注当代艺术的人来说,艾敏都是名人一枚。她以所有不该成名的原因家喻户晓。


翠西和她的裸体女人作品。


翠西于海沃美术馆( Haywood Gallery)名为“爱情如你所想”展览中的木质雕塑作品。

  然而现在的艾敏似乎终于与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划清界限了。她成为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教授,还在美国迈阿密当代艺术馆举办她个人首次作品展。

  翠西·艾敏的作品所使用的媒介极为广泛,包括绘画,录象,行为,摄影,版画复制,装置和刺绣等。她的作品包括自传文本,里边常有奇特的拼写错误,颠倒的词序,或是自相矛盾的语句。

  翠西·艾敏的主题常常是一些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比如爱情,性,死亡。她讲述个人的苦难经历,尤其是对年轻的女性们讲述诸如强暴,堕胎,酗酒,性恐吓和暴力等事件。


艾敏作品《我睡过的所有人 1963-1995》内景

  EveryoneIHaveEverSleptWith(1963–1995)(《我睡过的所有人1963-1995》)是翠西·艾敏在1997年完成的作品,这件作品的主体是一个蓝色帐篷,在帐篷里翠西写下从1963年到1995年期间和她睡过的所有男人的名字,这些人包括她的性伴侣,她的双胞胎哥哥,和她的两个流产的孩子。

 
《我的床》

  在这件作品里,她把别人视为肮脏或者是羞于见人的东西全部都展示了出来,一张乱糟糟的还没来得及整理的床,用过的避孕套,有血污的内裤,卫生巾,伏特加酒瓶,药盒,空烟盒,破拖鞋,床下是一条脏兮兮的蓝地毯。这些物品揭示了这张“床”的主人混乱不堪的夜生活。这张“床”曾获得了英国特纳奖的提名,也成了翠西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2014年7月1日,白立方画廊创始人杰伊·乔普林在伦敦佳士得一场拍卖会上以220万英镑(约380万美元)的高价委托买走翠西·艾敏的作品《我的床》,同时时隔15年后这张床将以长期租赁方式重回泰特美术馆展厅。


吉尔伯特与乔治

  “我们是不健康的,淫秽、消沉、愤世嫉俗、恬不知耻、空虚、疲倦、平庸、腐烂、狂妄自大、有理智、自我同情、诚实、成功、勤奋、善于思考、法西斯主义、残暴血腥、爱捉弄人、具有破坏性、野心勃勃、艺术的、宗教的、生动的、该死的、顽固的、变态的,好人。我们是艺术家。”——Gilbert&George

  吉尔伯特1943年出生于意大利多洛迈特,就读于哈莱因艺术学院和慕尼黑艺术学院。乔治1942年出生于英国德文郡,就读于达丁顿会堂艺术学院和牛津艺术学院。两人首次相遇是1967年在伦敦圣马丁艺术学院,之后不久便开始共同合作直到现在。


吉尔伯特与乔治

  吉尔伯特与乔治是几乎形影不离的艺术家,被称为“吉尔伯特与乔治双人组”。

  吉尔伯特和乔治已经合作了五十几个年头。这两位年逾七十的老人不仅是艺术创作上彼此的最佳拍档,是惺惺相惜的好友,同时他们也于2008年在伦敦登记结婚,正式结为连理。两人特立独行的个性、永远搭配的穿着、制式化的生活节奏、每一天固定的时间都去同一家餐厅用餐,并不轻易远离自己的处所……这一切使他们变成了伦敦东区最具有代表性的明星艺术家,也成为英国艺术的知名人物。


Gilbert&George《Burn》, 151x190cm,2008年


Gilbert&George《Of The Cloth》,127X151cm,2008年

  他们认为“几乎所有的艺术家都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艺术上,这其实是个极大的错误”,遵循着“艺术为了一切大众”的原则,他们穿着老式礼服,神情淡漠地比比划划。希望和大众之间建立一种亲密、明确、无条件的关系,让艺术和观众直接对话,从而使艺术对社会和人产生影响。

  他们将他们自己,他们的想法和他们的感觉融入到他们的艺术当中。他们的图片都是捕捉人们的日常生活,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情感和主题。从乡村田园诗到腐败伦敦的粗砺景象,从充满想象力的色彩鲜明的全景图到人类浩劫的考验,从色情广告到宗教教旨。他的艺术宗旨就是“为一切而艺术(Artforall)”。


Gilbert&George《活体雕塑》


Gilbert&George《活体雕塑》

  Gilbert&George的《活体雕塑》,从作品的表现形式来看,是对传统艺术的最大反击:传统技法来看,本应该在块面,结构,空间去组建作品,但吉尔伯特和乔治手下的《活体雕塑》是化妆表演后的产物。在创作材质和技法上,两人仅仅只是用了粉末包裹着自己的头和手,但却称之为雕塑,这与传统雕塑有着巨大差别。而人物看似呆板的街头表演,在与观众的互动中,神情虽显得滑稽但让人诧异:“原来雕塑并不只是用来赞美神明寄托情欲,也不需要那么高高在上,可以这么简单的回归到现实生活”。


《伦敦图片》


《伦敦图片》展览现场

  《伦敦图片》“Londonpictures”是二人组合最大规模的系列作品,2012年在香港白立方画廊展出其中的22幅作品。该系列中的192张图片来自二人花费长达6年时间在伦敦的街道收集的4000多张小海报的照片,当中还有一些海报是搞怪的两人偷来的。[NextPage]


大卫·霍克尼

  “我每天早晨用iPhone画下花草,发送给我的朋友,这样他们每天早上都能收到鲜花。”——大卫·霍克尼

  大卫·霍克尼(DavidHockneyb)无疑是当今国际画坛最具影响力的大师之一,被称为“最出名的英国在世画家”。霍克尼在1962年获得皇家艺术学院的金牌奖,26岁时就已于英国举办第一次个展,其后更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更高声誉。2012年,英国女王为其颁发了英国功绩勋章,在霍克尼之前,唯一拥有“功绩勋章”的艺术家只有卢西安·弗洛伊德,此举代表了英国皇室对其“国宝”地位的认可。

  “他的作品令人难以抗拒,就像人们难以严肃看待它们一样,”艺术批评家罗贝塔·史密斯说,“他掠过艺术的表面,从早先的大师身上随意借取自己想要的东西。”


《mother》

  同性恋是霍克尼的另一个标签,他从不掩饰自己的同性恋倾向,甚至偏爱在画作中画自己的情人。他公开意指同性爱情的画作也让他臭名远扬——当时在英国,同性恋行为不合法。不久后,霍克尼转攻肖像画,他颠覆了英国传统肖像画的风格,为其中注入了更多的情色意味,一举成为上世纪60年代伦敦的文化标志人物。他创作了大量的男性裸体和同性爱的画作。这些作品,记录了50年来与他发生过社会关系甚至肉体关系的所有人。他偏爱画和自己关系亲密的人,因为他们的形象已经铭刻在他的大脑里,所以他无需顾虑画出来的作品是否和现实生活中的人相似;他做的,是要画出面前的这个人的内心。

  大卫·霍克尼早年追随汉密尔顿发展波普艺术,他们的特点是以人们衣食住行的日用品为绘画对象,采用实物拼贴、环境设计的方法,物象是精细的、变形的,具有广告设计的性质,画面显示为冷漠超然的风格。他的画写实中略带变形,既有精细的照相写实,又有变形夸张的拼合,那种人与存在,人与社会细微奥妙的变化深藏在他的作品之中,这一独特的形式被人们称为“霍克尼式”拼贴。另外,大卫·霍克尼经过实验得出使用透镜的结论,对几百年来的欧洲绘画史进行了重新解释。

 
大卫·霍克尼和《水边的大树》


大卫·霍克尼2008年作品《elled Trees on Woldgate 》

  晚年的霍克尼喜欢画树,这些画作通常很大,有一些长达40英尺。霍克尼把大画布裁剪成小而便携的画布,这样就可以自由携带到室外去。2008年,他把自己的代表作之一《水边的大树》捐献给了泰特现代美术馆。

  从照片拼贴到传真绘画,再到在电脑上绘制作品,大卫·霍克尼一直对新的科技保持浓厚的兴趣。在2010年,霍克尼拥有了他的第一件IPAD。便携式装置,绘图应用程序,无需额外的材料和额外的工具,使得霍克尼随时随地绘画变成可能。有了这个新的绘画工具,所有的颜色和标记都在霍克尼的指尖上完成。霍克尼说,这都是绘画,它是新的绘画工具,像是纸张的无限循环。


《Arrival of Spring》


《Arrival of Spring》

  大卫·霍克尼的个展《春至》(DavidHockney:TheArrivalofSpring)将于2015年4月18日至6月6日在佩斯北京呈现。本次展览“春至”将展出他一系列iPad画作以及视频影像作品,描绘了位于英国东约克郡的沃德盖特地区的风景。时隔34年,这位年近八十岁高龄的英国“国宝级”艺术大师将重访中国,此次展览必将是一次近距离欣赏大师作品的珍贵机会。


迈克尔·克雷格-马丁

  “13岁时决定成为一个艺术家,一辈子没干过别的。”——迈克尔·克雷格-马丁

  包括达明安·赫斯特与翠西·艾敏在内的许多“年轻英国艺术家”都曾是他在20世纪80年代时在伦敦金史密斯学院教书时的学生,他是约翰·莫尔绘画奖评委,享誉国际的著名艺术家,英国当代艺术教父,他就是迈克尔·克雷格·马丁。

  他还策划了许多展览,包括1995年《DrawingtheLine》展览和2009年英国文化协会《Passports》展览,这两次展览都在白教堂美术馆举办。1998年,克雷格-马丁代表英国参加了圣保罗双年展并于2001年被授予大英帝国司令勋章。

 
《一棵橡树》(1973)

  自60年代末,洋溢着极简主义风格的盒状结构标志着克雷格-马丁开始越来越多利用日常物品来表现物体的内在逻辑。1974年,他展出了自己的代表作《一棵橡树》(1973):一个盛着水的玻璃杯被高高地放在展厅搁板上。在作品旁边的附文中,克雷格-马丁以自问自答的形式宣称,不论外观如何,他已经把这杯水变成了一棵橡树。

  70年代后期,他开始以日常物品为主体创作线条画。其后多年来,他创造了日益庞大的图像语汇,奠定其日后创作之基础。克雷格-马丁的创作融合多种媒介,散发着一种优雅的克制力和明确的观念性。90年代,克雷格-马丁的创作逐渐聚焦于绘画,在画布和铝板上,造型大胆的图案和斑斓明丽的色彩碰撞出令人意想不到的组合。同时,他也更多地投入到复杂的墙壁绘画装置的创作中。


作品《无题(可乐罐)》中红色的罐身令人联想到可口可乐——即使上面并没有画有可口可乐的标志。


无题(iphone),2014,铝板丙烯,200 x 200 cm(无框)

  与许多年轻艺术家一样,克雷格-马丁习惯使用电脑和新媒介技术创作。他说:“新媒介与传统媒介一样,都是供我们使用的工具。今天可以迅速而便利地使用新媒介创作一些‘看起来像艺术’的东西,但是媒介不能创作艺术。真正的艺术创作仍然保留着它一直以来的本质——表现人的精神。”


无题(高跟鞋),2014,铝板丙烯, 122x122cm(无框)(CRAIG 2014.0021)


无题(行李箱),2014,铝板丙烯,122x122cm(无框)

  对于当前艺术充斥商业的现象,迈克尔·克雷格-马丁也并不表示排斥。他认为,艺术家的生活是一直保持在一个有风险的状态,这种状态要求艺术家不要把自己跟世界,跟大多数人正常的生活去分离开来,因为只有在这个融入的状态当中,我们才能够更真实地去表现自我。迈克尔·克雷格-马丁认为,“艺术是不能说谎的”,通过艺术创作,作品可以展露关于艺术家的一切,这也是艺术家很艰难的原因,他们需要不断的展示自己。而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只是不时的去思考,去遇到问题,而这种结局问题,思考人生的状态是伴随艺术家的一生的。他同时表示,艺术作品卖出很高的价钱很正常,“因为这个跟音乐圈不同,每个人买音乐作品花的成本很小,但是购买的人数众多,所以最后的总量很大,但是艺术其实只有极少的一部分人花了很多的价钱去买。”

  (编辑:杨晶)

  本文系北京文艺网综合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