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崔永福 林茜(执笔)
北京798厂大山子艺术区考察小组成员: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首届艺术管理研究生课程班学员:
曾文锦 周瑛 姜伟琦 张玉平 杨修鸿 吴洪亮 郭佳 陈米娜 房芳 李彦欣 郭伟红
一、有关大山子艺术区的历史回顾
l、工业厂区历史
现在我们看到的北京798厂大山子艺术区,是原718联合厂,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4号院,798只是对这个区域的一个约定俗成的简称。联合厂筹建于1951年,1954年开工,1957年竣工投产,由前苏联政府援建,建设资金来源于民主德国对苏联的战争赔款,建设总面积为116.19万平方米。全部由民主德国设计、施工。在设计、建筑工艺及规模等方面,在当时亚洲地区可称得上是一流的。保存如此完好的此类建筑群,现在即使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很少见的,在中国更是绝无仅有。这个主要以生产无线电零部件的原国营(军工)联合厂,承担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重要零部件的生产和制造任务,从这儿能够看出工厂曾经有过非常辉煌的历史,而进入工厂的普通工人至少也应是根红苗正、祖孙三代无历史问题的人,这也更增加了工厂的神秘色彩。
在考察工厂过程中,我们发现,厂区规划合理、对称,平面布局宏伟。建筑本身由民主德国设计、建造,据行内人士称,建筑明显秉承了德国“包豪斯”的设计风格(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厂房的设计与“包豪斯”设计并无大的关联,在“包豪斯”出现以前,这种厂房已曾出现,为大工业革命的产物)。房屋高耸、宽敞,屋顶设计为相连的半弧形状,排列简洁而有序,并呈锯齿状;厂房的窗户朝南,低于屋顶,这样阳光照射进来,形成了自然的光线反射;光线均匀、柔和、实用,大大的降低了电耗;对建筑的使用功能的设计更加适应了现代大工业生产和生活需要,建筑风格简练、朴实,讲求实用。
现存的建筑墙壁留下了许多往昔的痕迹。各种语录、口号,裸露的老旧红砖墙,原始的机器设备,错落有致的工业管网络,原始、其实地呈现着,无声地叙述着它的故事。
工厂从建成到80年代末,经历了计划经济年代,有过很辉煌的历史,这一点我们可以从现存的建筑群、相关图片和文献中看出。从8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工厂像许多其他国营企业一样开始告别了往日的辉煌,陷于困境、没落、衰败。职工人数也由原来的2万多,精简至不到4000,工人纷纷下岗、分流。大片的厂房车间长期处于闲置状态,逐渐的荒寂了。至此曾经有过辉煌历史的原国营(军工)企业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2、艺术家进驻过程
798工厂所以能成为艺术区,与中央美术学院搬迁过渡有直接的关系。中央美术学院从1995年迁出王府井原址,到2001年迁入望京花家地新校址,其间在大山子北京电子器件二厂有过6年的过渡期,这时期曾被称为美院的“二厂时代”。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隋建国为便于进行大型雕塑创作,租用了798工厂荒废了的闲置车间。成为第一个利用其现有空间的艺术家。由于原有厂房的建筑特点,其高大的空间、自然的采光、原始的情趣,非常适合于艺术创作、加工,当时租金相对低廉,地理位置又与中央美术学院邻近,吸引了大批的艺术家聚集此地,他们开始租厂房建造自己的艺术工作室。2002年前后,是艺术家进驻的高峰时段。黄锐、贾涤非、于凡、喻高、陈羚羊、刘野、孙橙宇等艺术家纷纷进入,创建自己的艺术工作室,推动了艺术区在短时期内的迅速形成。同时也出现了各种与艺术相关的机构、画廊,如罗伯特创办的“八艺时区”现代艺术书店、徐勇创办的时态空间、还有二万五千里文化传播中心、百年印象、东京艺术工程、北京季节等画廊,还有《世界都市》、《乐》杂志社等。各种服务业、文化娱乐业也相继出现了,如餐饮、酒吧、服饰饰品店等争奇斗艳,日见红火。
3、798区内艺术活动统计
从2002年开始至今,这里举行了40多个大大小小风格多样的展览,内容主要涉及摄影、行为、音乐、地景等各方面,比较大型的展览有以“再造‘798’”为主题的当代艺术展;去年非典时期,以抗击非典为主题的“蓝天不设防艺术展”;还举办了名为“左手与左手”的中德文化艺术展。据保守估计,参观人数在2500人次以上。2003年,在北京国际艺术双年展期间,这里还举行了多个外围展,吸引了大批的中外观众。今年4月,为期30天的大山子艺术区艺术展示活动拉开了帷幕,其主题为“光、音/光阴”,它吸引了大批的艺术家、媒体记者和中外参观者,使本来安静的798厂区变得热闹非凡。这次展示活动集合了视觉艺术和声音艺术,包括建筑设计展览、音乐、舞蹈、戏剧电影和行为表演活动等。展示活动虽然还不够成熟,但在七星集团物业管理部门的阻挠下,一个民间组织在一个月的时间里,竟能集合起这么多不同艺术门类作如此规模的集中展示,实属不易。
此次活动规模很大。其展示活动设计为五个方面类别,第一部分为视觉展览;第二个部分为音乐展览演出;第三部分为戏剧及现代舞演出;第四部分为建筑和设计展;第五部分为艺术区画室工作室开放活动。总共有30多项展演活动。具体活动包括有“行动戏剧”;多国艺术家参与的“越界语言·音量调节”声音艺术与行为表演展览会;音乐人共同组织实施的798音量系列音乐活动;“中国影像绘画展”还有20多个独立艺术家的工作室在活动期间向公众开放。这些活动用不同的方式展示艺术节的主题:光、音/光阴。除这些大展活动外,艺术区几乎每天都有不同类型的展览展示活动,多为开放性的,观众可免费参观。
4、商业活动统计
除了艺术方面的展示活动外,这里还举办了许多产品发布类的大型时尚商业活动,如索尼公司、摩托罗拉公司等都曾在这里举办过最新款产品的发布推广活动。其他展示发布活动还有:法国靡西时装、意大利DIOR时装、欧米茄表发布会和宝马汽车新闻发布会等。世界三大珠宝商之一,意大利著名品牌格丽,被媒体称为王室的御用珠宝商,有100多年的历史他们的分店在北京王府饭店开张时,开幕式竞选在798的“八十座”举行,还邀请了世界名模来推广其产品。
二、有关大山子艺术区的现状
这里的艺术家与这里的文化机构以及餐饮等服务行业之间是相互依靠的关系。相比较现在的喧嚣,艺术家有时会留恋以前的安静,尽管如此,艺术家们还是不得不承认喜欢这里的每一个角落,因为这里的环境和氛围给艺术家的生活和创作带来很多方便,如交通便利,建筑空间合理、光照充分,各种生活服务业一应俱全,夜晚又十分安静有助于艺术家思考与创作。并且艺术人同处一区,为举办艺术聚会、沙龙交流会等活动提供了方便。艺术家无论在哪里生活都不喜欢被束缚,他们喜欢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参与活动,但现实往往是相反的,他们虽对798的前途表现出极大的关注,但他们知道自己没有权力,对一些问题只有无奈。
这里的文化机构、画廊、空间所做的展览活动,到目前为止大多还是资金投入阶段,但基本上是不赢利的,所以他们大多通过开展一些像产品发布会等商业活动来增加收人。有时国外的收藏家也会给他们带来一些收入。他们自己也在积极地开辟思路,与国外的艺术机构和收藏家联手合作,举办展览,以及一些现代舞、实验话剧、京剧等活动,促进互动和交流。
这里的咖啡店、酒吧、餐厅与其他地方的有些不同,更突出文化艺术氛围。在经营时间,针对人群方面,每家的经营思路也各不相同。“八十座”老板对法餐有一定研究,他们的法式餐厅只有八十个座位,所以就餐必须提早预约,平时是闭门谢客的。还有一些餐厅是为展览活动服务的,有休闲式的、书吧式的、还有沙龙聚会式的,就餐的同时能够欣赏艺术。
三、有关大山子艺术区的未来
l、发展方案:
798大山子艺术区的形成,它已成为了一个特定的文化现象,各方都给予了极高的重视。中外媒体、政府官员、规划专家、民间团体、学术界人士等众说纷纭,是拆,还是保留,或者是赋予新的可能性,开发新的功能,成了现今各方议论的焦点。
在今年4月“光、音/光阴”艺术节期间的建筑和设计展上,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和美国南加州建筑学院分别以798艺术区作为教学科研课题,展出了规划方案、设计图及大量的建筑模型。他们分别多次到厂区进行实地考察,仅美国南加州建筑学院院长就来了四次之多,还有意在此建立南加州建筑学院在中国的建筑分院(1千万元的先期资金已到位)。这些设计方案,在保留工厂原貌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尝试。通过创新与改造,既能更清晰的看到历史的脉络,又能感受到现代时尚的气息。他们分别的设计叙述,使得人们对展览产生了不同的文化思索,让人们在传统与现实之间往返穿梭。
2、各方态度
今年初,在北京市召开两会期问,身为人大、政协代表的泰康人寿保险公司董事长兼CEO陈东升先生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李象群先生,分别向大会提交了题为《关于北京市城市定位和发挥北京独特的文化产业优势的建议》和《关于原718联合厂地区建筑及文化产业保护的议案》,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议案提出,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文化的发展如果得不到支持和重视,将极大的阻碍社会的全面协调进步。该提案还建议保护、整合大山子艺术区,并使之成为北京城市文化发展活力的体现。李象群委员还在议案中提出了关于保护798大山子艺术区的五大价值说。价值说之一是建筑价值:798等厂当年在建筑设计方面邀请了55位德国的专家,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工艺和包豪斯设计理念,为不可多得的现代工业建筑珍品,目前在中国仅此一件,理应保护。价值说之二是历史价值:该地区见证了中德人民的友谊,见证了社会主义同盟时期的历史风云,是一本新中国建设的历史教科书。价值说之三是艺术价值:2003年,北京首度入选美国《新闻周刊》年度十二大世界城市,原因就是这个“艺术区”的发展证明了北京作为世界之都的能力和未来潜力。价值说之四是经济价值:若这一地区能够得到政府的支持而持续发展,以其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潜在模式而论,这里有望成为北京最大的民间资金集散地之一,在无须政府投资,银行贷款的情况下建成一个新的文化、经济区。价值说之五是奥运价值:“新北京·新奥运”,现代艺术区是新文化的象征,这种新文化体现了一个国家的艺术水平和精神状态。
该提案建议政府相关部门立即制止718联合厂地区正在发生和计划中的大规模拆迁行为,邀请建筑、文化、历史、经济与城市战略研究等各领域专家组成专家组,正式评估该地区的潜在价值,在专家组拟订发展规划之前,暂停原拆迁计划的实施,建议政府将该地因的规划过程透明化、公开化,广泛征求各方意见。认为以798厂为代表的大山子一带之所以能够产生艺术家聚集的社区,是天时、地利、人和综合作用的结果。如能够顺应自然、因势利导地发展下去,很有可能成为像美国SOHO那样的艺术核心区,成为艺术的CBD,成为中国当代艺术与当代文化的浓缩点。这样的艺术CBD正体现了北京既有古老文化也有新文化,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中国未来的新艺术、新文化的发展,其价值其意义远胜于“中关村第二”,却会出现“798文化第一”。[NextPage]
在此工作、生活的艺术家和各艺术机构的经营者反响热烈、呼声连连,他们更加有一种文化的使命感。他们开始对这里的文化进行思考,开始深入的探讨其价值和意义。对于艺术家个人而言,拆的是房子,并没有拆走他们的艺术。艺术家只是不希望这里太商业化,但又不想让商业离他们太远。艺术家就像个孩子一样,他们需要安全、稳定的生存状态,他们有天生的真诚与爱,也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798厂原来有2万多职工,随着近年大批的工人下岗、分流到现在只剩下不到4千多人当时的物业管理部门的经理们准备把空置的厂房租出去,以租金养活厂里剩余的职工。当初有一些个体业主来实地考察,工厂以极低的租金给他们,哪怕一个月收100元租金。到后来,由于艺术家陆续搬入,带动了相关的一些餐饮、休闲、娱乐等产业,以及服饰店、书店、俱乐部、设计事务所,各种公司等。在短短的时间内,租金以惊人的速度一路攀升,从0.3元/天到现在的2.5元/天,2003年仅租金一项就收入3200多万元。更重要的是,随着798大山子艺术区品牌的形成,798越来越成为崇尚时尚商家的首选,这样就会大大提高798以及周边区域的地价。但是,随着地价的上涨,很有可能导致一些艺术家望而却步。
798的艺术家们不满足于自己只是每月交纳租金的房客,他们认为自己应该对这片地区的发展和规划拥有发言权。但这种想法和七星集团公司及所属的物业公司产生了直接的利害冲突,打乱了七星集团原有的的发展计划,数以亿元价值的地皮对他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再造798”的活动,使矛盾激化,活动明确提出了加快798艺术区自发形成的未来使命,这意味着这块黄金地的利益对七星集团公司来说将化为乌有。七星集团公司指责艺术家没有权力“再造798”,此后七星集团意识到,艺术家的急剧增加会使他们的话语权越来越强大,对于这个地块七星集团有潜在的失控和恐惧感。他们的文化园区策略迅速从最初“只租给艺术家”改变为“艺术家不租”,直至宣布从此停止798厂区的一切租房新计划。
对于798的现象的出现,社会公众、中外媒体反响热烈。在2004年北京建筑文化周活动中,“北京十大建筑文化”评选出炉了。此活动由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中国建筑学会等倡导,采用网上调查方式,同时邀请社会学、经济学、建筑学等各界专家、学者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就评选结果从不同角度发表评论。入选的40个北京新场所中,80%都分布在以CBD为圆心的东部地区,798大山子艺术区排在后海、三里屯之后名列第三名,中外闻名的故宫位列其后,居第四;第五至第九位的依次为新兴的潘家园、宜家、星巴克咖啡、宋庄、画家村、钱柜、人艺小剧场,长城排在第十一位,古老的琉璃厂却排在了第十八位。
798大山子艺术区居前三位的理由,网民与学者的点评为,798大山子艺术区可称之为北京艺术的CBD,是北京、全国乃至亚洲先锋艺术的潮流、前沿,等等,可见社会公众对798大山子艺术区的关注程度。
美国的《新闻周刊》在2003年评选年度世界城市,首次把中国北京列入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有798大山子艺术区。该刊认为,798艺术区的存在和发展,证明了北京作为世界之都的能力和未来潜力。美国的《纽约时报》惊称,在北京出现了当代艺术SOHON,这个SOHO区就在北京东郊大山子798工厂内。国内外各大媒体如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北京青年报》、《北京青年周刊》、《世界商业评论》、《北京现代商报》、《三联生活周刊》、《中国文化报》,及国内外各大网站都纷纷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从各个方面,798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从各个角度,建筑、艺术、社会和人文进行报道与审视。
当然官方也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市区人大、政协、规划等部门陆续到798参观、视察、调研。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朱嘉广院长表示,设计院早在五六年前就开始关注着798文化艺术区,但至今还未将之作为专题进行深入调研,而今,798发展成了规模,确实应得到重视。
今年3月,建设部出台了相关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加强保护城市优秀的现代建筑。并着重指出:优秀近现代建筑是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意见中所指的城市优秀近现代建筑,一般是从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50年代建设的,能够反映城市发展历史,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物和构筑物。意见中提到的这一时期也正是北京城市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无论从建设的年代,还是建筑本身,798厂区的厂房建筑都非常符合此意见对优秀近现代建筑的界定,无疑798厂应该被保护。
四、我们的分析
1、艺术区的性质
20世纪40年代,美国纽约有一个无人居住的废弃工业厂房仓库区,被称为Loft(英文原意为阁楼、或高空间的建筑),一批贫穷的艺术家与设计师因为缴不起市区住房的昂贵租金,纷纷人住这里开办工作室,开始了他们自由的现代艺术创作。从此,Loft成为了现代艺术的一种符号,也被当成是一种生活方式,后来这里被人称为“SOHO”区,全称为Southof Houston Street。SOHO已成为纽约美国现代艺术的发源地。而今,当越来越多的现代艺术家人住798后,人们开始也把这里视为中国的SOHO。在这个足够大的空间里,艺术家可以尽情地创作,追寻自己的理想。[NextPage]
入住798大山子艺术区的艺术家们,成份构成也是极其复杂的。但是798与历史上的同类现象有所差别。不管是美国纽约的SOHO,德国柏林的奥古斯特大街、还是法国的马列尼翁大道,最初人住者大多是在当时特定的环境下不为主流艺术社会所认同、不被接纳的一些愤世的艺术青年和靠艺术谋生的贫穷艺术家。后来,画廊、时髦商店、商业设计室及实力雄厚的店铺才逐步进人这些地区,同时“loft-living”的称呼也伴随出现,仓库生活也渐成为了现代艺术的一种象征。而在北京798大山子艺术区中,这些现象却几乎是在2-3年的短短时间内就先后出现了。进入者有主流艺术家也有非主流艺术家,身份也从以往的单一身份,转变为多重身份,艺术家不只是艺术家的身份,同时还可能是文化推广者、策划人、商业的经营者、设计者等等。而商业、文化、时尚和服务行业机构也是在此两三年间陆续进入的。
2、商机
很多的艺术家对于798正逐渐商业化的现象,开始感到厌烦。越来越多的各类参观者涌入,艺术家戏称他们自己为文化动物。商业化的突现,使他们的生活开始变得不安静了。房子的租金一路攀升,厂房是否可能续租等等问题出现了。这里的艺术氛围已不是当初他们所想象的那种环境,798正被日益浓厚的商业气息所侵占,其速度之快令人惊讶。各种机构在这里已形成了“十面埋伏”之势,艺术家感到了“四面楚歌”的惊恐和不安。
但正像北京市规划设计院朱院长提到的那样“艺术区不意味着就是唯一的保护手段和方法”,艺术就该是多元的,应该是多种样式共存的方式。文化和商业相互交融,不但会给北京的城市和经济带来发展,同时也会给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和空间。政府应有效的加以合理规划、综合治理、顺其自然、固势和异、开阔视野、大胆创新,这会大大的吸引国内外的艺术收藏爱好者、旅游者,带动多样化的文化消费,如文化传播、艺术商品、服装、陶艺、餐饮业、旅游业、艺术教育、展览业等各个行业。以798厂为中心的大山子艺术区的未来发展,重要的是要依靠艺术家以及艺术区居民的热情关注和支持,今后只要798存在,他们就要充分利用此地的价值。
3、文化意义
李象群在议案中提出的五大价值,基本涵盖说明了798厂艺术区的重要性。798大山子艺术区的存在,对于开放的北京、现代国际化的北京、奥运的北京的国际形象地位,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它的存在对于历史遗留的现代工业文物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给予现代文化的发展以宽容姿态,体现着社会的进布和政治的胸怀。对建筑的保护,对现代文化的扶持与正确引导是它责无旁贷的义务。地处CBD的大山子艺术区,发展成有规模的艺术CBD,加上与环境的配套作用,作为知识产业的新兴区域,它具有像北京胡同一样的富有特色的内涵与价值。北京作为政治文化中心,极需要有这样的一块地方展示其独特的文化魅力。
4、问题
城市发展是一个矛盾体,如果不进行新陈代谢,城市会变得缺乏生命力,而对于真正有长期保存价值并代表该城市独特特征的旧建筑的评定,也是众说纷纭。承载着历史情感的旧建筑,要以怎么样的形式保留或更新,化为现代都市的部分,还需要一个长期过程和更多人的参与。美国SOHO区是艺术区建设发展的参照物,但终究大山子非美国的SOHO,时代背景、人文环境、体制及很多细节都不尽相同,城市要变化、进步,拿来主义只是方法之一,不可能成为唯一。
终于,近期已确认这座已经超过50年历史的工业建筑——798厂属于文物,798艺术区终于逃离了被拆迁的命运。但仍然得面对产权,租赁等一系列敏感问题。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这里将会继续演绎着历史与前卫、厂房与文化兼容的故事。
798大山子艺术区会是一个永远的文化存在吗?过去的798一定是一个文化的记忆,前卫的798是否会“万寿无疆”或者会“永垂不朽”呢?
(编辑: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