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梦醒者:女性与超现实主义艺术创作

2017-08-24 10:37:01来源:瑞象馆    作者:陈姗姗

   
在女性主义和平权政策盛行的今天,我们会很吃惊女性怎么会被描绘成这幅模样而没有反对的声音,怎么让父权主义侥幸逃脱了一场平权大战?

  女性在超现实主义(Surrealism)运动和其后续发展中扮演了不可忽略的角色:她们是男性欲望和幻想的实体呈现;她们是希腊神话中的鸟身女妖、女神或人头狮身的怪物;她们是神秘的所在,又是造成威胁的存在。在超现实主义作品中,女性不是被砍去头颅,就是被描绘成待宰的兽;她们不是面目扭曲恐怖,就是被吹捧成偶像神物。在超现实主义作品中,女性从来不是她们自己,她们是“他人”。


  美国艺术史学家玛丽·安·考斯(Mary Ann Caws)在《解读超现实主义女性:我们是个问题》(“Seeing the Surrealist Woman: We Are a Problem”) 写道:“没有头。也没有脚。时常没有手臂;从来不携带武器,除了诗歌和热情。看她们,超现实主义女性就这么被拍摄、被描绘,就这样被当作关注的中心,就这么被肢解,被扎孔,被切割:她们 (我们) 就这么支离破碎还奇怪吗?”[1]


  在女性主义和平权政策盛行的今天,我们会很吃惊女性怎么会被描绘成这幅模样而没有反对的声音,怎么让父权主义侥幸逃脱了一场平权大战? 然而,即使女性的角色在超现实主义中被如此描绘,不能忽略的事实是,她们也是超现实主义的创造者。超现实主义所着重的自我和艺术表达也为女性提供了场所,她们的艺术在不知觉中生根发芽


1.jpg
 林德·斯特林(Linder Sterling)作品


  1917年,法国剧作家纪尧姆·阿波利奈尔(Guillaum Apollinaire)的戏剧作品《蒂蕾西亚的乳房》在巴黎首演,也是人们第一次听说“超现实主义”这个词语,也预示着超现实主义的诞生。百年后,伦敦白立方画廊柏孟塞馆(White Cube Bermondsey)的《梦醒者》(“Dreamers Awake”) 群展展示了50多名女性艺术家的169件作品,正是女性对艺术史的贡献的最佳印证。


  这个将近三个月的展览不但重点展示了20世纪20、30年代参与了超现实主义运动的艺术家的作品,更展示了深受超现实主义运动影响的现代和当代女性艺术的作品。值得一提的是,展览展示了近10年来在艺坛崭露头角的艺术新秀的作品,将百年前创造的、而今早已丧失本意的“超现实主义”重作定义,延续百年来女性艺术家所做的努力。本文中,我将按照时间顺序介绍六位用摄影作为创作媒体的超现实主义女性艺术家。


  美国摄影家李·米勒(Lee Miller)可谓20世纪的传奇人物。在20世纪20年代,还不满20岁的米勒已经是纽约市家喻户晓的时尚模特。去了巴黎之后,她开始从事时尚和艺术摄影,在二战时期成为美国《时尚》杂志(“Vogue”)的战地摄影师,纪录了著名的中德空战、巴黎解放战役,进入德国集中营拍摄。然而,米勒最著名的头衔却是旅居巴黎的美国摄影师曼·雷(Man Ray)的情人和创作灵感女神(muse)。


  展览中展示的米勒的摄影作品《无题 (乳癌根治切除术中切开的乳房),作品1和2》(“Untitled (Severed Breast from Radical Mastectomy),1&2”,1929),是两盘摆在干净餐布上的“肉糜派”,刀叉备齐,实际上是两块从人体上刚刚切下的乳房。米勒在一个朋友的乳房切除手术后,将她的乳房放在餐盘里,用餐布盖住,从医院偷偷拿走。在米勒去世许久后,她的家人才发现作品《无题》。将两张乳房照片并排陈列,米勒试图表明男人只看到女人的性特征,只是一个性的概念,而未被当作整体的人来看待。同时,这两张暗喻食物的照片也指向家庭主妇准备食物的职责。[2]可见,米勒一生都在证明女性艺术家不倚靠男性友人一样可以创造出先锋的作品,但她虽然证明了自己的才华横溢,艺术生涯却难逃离男权压制的阴影。

2.jpg


  在英国出生的美国艺术家佩内洛普·斯林格(Penelope Slinger)是20世纪70年代女权艺术运动的代表人物。斯林格常用超现实的拼贴手法展现“女”的概念,并利用自己的影响进行创作。她的作品常涉及到自我的死亡和重生,在一些意想不到的场所表演和拍摄,比如废弃的豪宅和空旷的房间。


  在《盲目飞行(女性的神秘魅力)》(Flying Blind (The Feminine Mystique), 1977)和《尸体》(“Corpus”,1977)中,斯林格将女性躯体(即斯林格本人)的头颅隐去,只剩下身躯。纵然是赤裸的女性肉身并明显带有引诱的意思,斯林格却讽刺地让这些带有明显女性特征的“尸体”躯体残败、内脏挂在体外。斯林格通过对似梦非梦的场景的诠释,将潜意识带到有意识审视的观者面前,利用这种反差,挑战观者对现实和梦境的认知。


3.jpg


  美国艺术家和摄影家乔·安·克里斯(Jo Ann Callis)在30岁的时候才第一次拿起相机,拍摄了她的第一张照片。她在70年代拍摄了大量以女性为主题的相片,既是要唤起对她们欲望,又是对她们肉身的赞美。


  在1976年的彩色系列作品《无题》(“Untitled”,1976)中,女性的身体和日常用品结合,克里斯用简单的组合创作出完美的色彩与线条的融合,也让人对额外附加的物品匪夷所思。比如,为什么要用胶带缠绕女性的身体?为什么要在她的背后画上直线?为什么她要浸没在白色的洗澡水里?对克里斯在读大学的时候常做雕塑。也许,正是雕塑艺术“加”的过程--比如层层叠加石膏或粘土,或者增加额外的元素从“无”到“有”的过程--让她在摄影艺术的创作过程中也使用这种手法,从什么也没有到创造一个环境、一个布景,所以在女性身上加上什么再正常不过了。[3]


  在克里斯1977年的黑白系列作品《睡眠》(“Morphe”,1977)中,她的女性主角仰躺在水中,或许是在沉睡,或许是已经逝去。作品静物画般的特质,让人难以猜测照片究竟是纪录摄影还是摆拍。克里斯试图唤起观者对古代神话故事里女神或19世纪童话故事女主角的记忆,让他们找到沉静美好和忧伤畏惧之间的平衡。





乔·安·克里斯(Jo Ann Callis)作品


  英国音乐家、艺术家和女性主义活动家林德·斯特林(Linder Sterling),艺名林德,是后朋克乐队的表演乐队(Ludus)创办人,从70年代起就活跃于艺术圈。林德擅长用现存的图像--如杂志上的照片--和女性身体部位拼贴在一起,创造出散发着肉欲气息又超现实的形象。由于是乐队主唱,林德常使用自己的自画像创作,她总喜欢在漂亮的面孔上面增加一丝嘲讽的元素。


  林德一直没有停止创作。她延续了自己的拼贴创作手法,在《世界女孩-四》(“Girls of the World V”,2012)等作品中,用花朵遮盖住裸体女孩的局部 -- 试图替她们遮羞,却露出其它部位。然而,在脱离了朋克音乐和女性运动的背景,林德作为艺术家或音乐家的名声局限在艺术史学家和少部分艺术爱好者的圈子里;而她重复自己而缺少新元素的创作,或许是她的作品在今天观众甚少的原因之一。


 6.jpg
林德·斯特林(Linder Sterling)作品


  英国概念艺术家、英国最高当代艺术奖项透纳奖(Turner Awards)得奖者吉莉安·韦英(Gillian Wearing)最有名的作品可能是她带上面具扮作他人或其它版本的自己的自拍像了。在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也是超现实主义运动的兴盛时期,法国艺术加和作家克劳德·康恩(Claude Cahun)就以相似的手法拍摄自拍像。70年相隔,两位艺术家通过摄影,通过表演、伪装和对自身影像和形象的改造,对身份和性别等议题进行了讨论。在《康恩和韦英》(“Cahun and Wearing”,2017)中,韦英扮成康恩和自己,并让两者合照,表达对前辈康恩的致敬。





吉莉安·韦英(Gillian Wearing)作品


  捷克艺术家伊娃·卡托塔法(Eva Kot?a?tkova?)的作品《受训成两手同利》(“Training in Ambidexterity”,2015)和《无题》(“Untitled”,2013)用了她惯常使用的拼贴技法。自从从布拉格的艺术学校毕业后,卡托塔法就一直使用胶片和拼贴创作。现年32岁的她,25岁就摘得捷克青年视觉艺术家奖(Jindrich Chalupecky award),成为此奖项世上最年轻的获奖者。她通常非常仔细地将人、想法和物体这几个元素融合在一起,展现它们之间的关系。


  在《受训成两手同利》和《无题》中,她将无法辨认身份的人像、动物和物件剪接在一起,创造出一出出精神物理学的戏剧场景。她的作品似梦非梦,黑白的古旧色相让人无法辨别创造的年代,却隐隐透露超现实主义运动初期作品的色彩。





伊娃·卡托塔法作品


  《梦醒者》展览还展示了包括翠西·艾敏(Tracey Emin)等备受瞩目的女性艺术家的绘画、雕塑和混合媒体作品。在20世纪初期的超现实主义运动巅峰过去后,作品的表现形式和主题因时代发展更具多样性,但不变的主题是女性艺术家在当今性别政治盛行的今天,仍然相信用艺术可以推进女性在超现实主义艺术中的一席之地,甚至赋予“超现实主义”更适合当今社会的崭新意义。


  注解


  [1]解读超现实主义女性:我们是个问题》,玛丽·安·考斯Seeing the Surrealist Woman: We Are aProblem, Mary Ann Cawshttp://ir.uiowa.edu/cgi/viewcontent.cgi?article=1235&context=dadasur


  [2]《环游仙境:墨西哥和美国的女性艺术家的超现实主义历险》,泰里·盖斯In Wonderland:The Surrealist Adventures of Women Artistsin Mexico and the United States, Terri Geis


  [3]格蒂图片社博客刊登的对乔·安·克里斯的访谈http://blogs.getty.edu/pacificstandardtime/explore-the-era/worksofart/morphe-6/


  关于作者


  纪录片人和摄影师陈姗姗现居伦敦,纪录片作品多关注社会人文话题,其它影像作品主题集中在城市、日常生活和跨文化认知。她在创作之余,还致力于艺术和影视的信息分享与评论,将各国艺术家的作品带给不同受众。


  (编辑:杨晶)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