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赵钦堂:在岁月坚守中书写人生华章

2016-05-18 16:42:33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刘振申

   
赵钦堂说,中国书法博大精深,即使你穷极一生去研究学习,也不过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引言:赵钦堂说,中国书法博大精深,即使你穷极一生去研究学习,也不过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所以,每个人必须以活到老、学到老、钻研到老的心态,秉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信念,向着心中的梦想矢志前行,最终才能把想法变为现实。


  在困苦中磨砺意志和坚持


  长期以来,河南以其深厚的历史及人文背景,孕育出绚丽多姿的文化艺术,在成就中原文化高地的同时,依托独具魅力的文艺色彩在华夏大地熠熠闪光。在灿若群星的艺术家群体里面,他们或以惟妙惟肖的声像传递生活乐趣,或以抽象含蓄的思维诠释境界高度,或以空灵悠远的场景表达愿景诉求,或以质朴内敛的格调阐述理念倡导。


  他们是文化艺术的缔造者与践行者,通过自己的勤勉付出为世人营造出高端生活。


  赵钦堂即是其中一位。


1.jpg
书法家赵钦堂先生


  在40年的书法摸索创作生涯中,他克服重重障碍,沿着一条曲折而漫长的道路迤逦前行,始终秉持自己的追求,最后将想法一一变为现实。他是通过书法艺术的真情表达,挥写出隽永的传世之作,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为人们带来质朴的美的享受。


  最初临习书法的岁月,如一部陈旧而晦涩的留声机,在磕磕绊绊中寻找方向,在困苦迷茫中探寻路径。他凭着一股子坚韧硬撑下来,借着黎明的一缕曙光,给自己些许自信,然后继续走下去。


  1976年的中国刚从含混中步入清晨,一切都百废待兴,一切又朦朦胧胧。那时的赵钦堂一边教书,一边在空闲时间里练习书法,写字成为他无法割舍的爱好。在没有人点拨更缺少书帖的境地里,他几乎全凭感觉去练习。在一次又一次的徘徊中,他经常浸泡在困惑与苦恼中。用他自己的话说,如同一个在深夜里迷路的人,尽管做出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到头来发现还是在原地转圈。


  然而命运总是在合适时间给人以曙色,让新的希望生出来。1983年,在郸城组织的全县第一次书法大赛中,赵钦堂在300多人参赛的情况下获得奖项,算是给他多日灰暗的心情注入了亮色,同时升起按耐不住的兴奋。他告诉自己,继续坚持吧,你能行。


  2005年时候,郑州成立书法高级研讨班,赵钦堂怀着希望从老家赶来,师从王伟江学习书法。那段时间里,刻苦与亢奋交织着包围了他,瑰丽的梦一次又一次在头脑中萦绕,给他动力与幻想。然而回去之后,尽管他笔耕不辍,但依旧找不到感觉,他再一次陷入到无尽的茫然和苦闷中去。


  但他依然没有放弃。


  在砥砺前行中成就梦想


  古往今来,但凡一路坚持,最终往往能看到彩虹。因为只要心有所属,总会在任何的一次留意中抓住机遇,从而峰回路转,为你呈现风光迥异的另一片天地。


  赵钦堂当然不能例外。


  2007年,中国书法协会在北京开设书法学习班,当代隶书大家刘文华、魏碑大家李松担任主讲老师。得知讯息的那一刻,赵钦堂几乎连想都没有想,背起简单行囊上了路,信念在一瞬间主导了他的行动。


  在李松老师的指导下,赵钦堂放弃了一直以来练习的大字,改写3厘米以内的小字。李松老师的谆谆教导,临摹书帖的一丝不苟,如同涓涓小溪注入他的心田,点破了长久以来挡在那里的窗户纸,让他真正感受到了什么叫醍醐灌顶。


  刘文华和李松为赵钦堂的专注所打动,他们从用笔、用墨、临帖等方面给他以系统的指导,并根据他的书法特点,推荐学习《张黑女墓志》和《张猛龙墓志》。也正是从那时候起,他对魏碑产生了浓厚兴趣,从而奠定了他一生的书法创作主体。


  北京书法学习之行,对于赵钦堂的促进和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他再次以自己的勤苦练习,辅之以老师的严谨点化,在书法追求道路上开始了新的征程。


  那些日子里,赵钦堂不顾一天教学的疲惫,每天晚上勤于临帖,丝毫不敢懈怠,简直达到了闻鸡起舞的程度。冬天的早晨,他五点就起床练字。天气严寒,笔墨都冻在了盘子里,他搓搓手,用热水浇开墨里的冰渣,一写就是几个小时。


  赵钦堂生性宽厚正直,他自认为天资笨拙,唯有通过勤奋刻苦才能改变自己的不足,从而演绎“笨鸟先飞”的现实例证。他把魏碑作为自己的主创书体以后,先后将《张黑女墓志》书帖临习了70多遍。他在枯燥的重复中寻找书写的乐趣,在循序渐进中感悟魏碑的独特魅力,并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推敲琢磨,让自己的临帖产生新意和递进。


  奇迹总是在岁月的沉淀中破茧而出,坚守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这句话对于沉醉书法练习的赵钦堂而言,的的确确做了一个生动而具体的注脚。它是长久固守的必然结果,也是风雨兼程所达到的人生宿命。


  2008年,当奥运之火在中华大地划时代地燃起之时,赵钦堂终于迎来了他书法创作历程中的第一个灿烂春天。在中国书法协会为学员举办的全国规格的书法大赛上,他以魏碑书写的诗抄获得了一等奖。而且,意想不到的好事还在后边,2009年在秦皇岛书协组织的全国书法大赛上,赵钦堂再次以魏碑撰写的《道德经》获得大奖。


  凭借两次全国书法大赛的获奖,赵钦堂于2010年正式加入中国书法协会,圆了他多年以来的一个奢华梦想。


  博采所长营造空灵意蕴


  赵钦堂说,要想把书法写好,临帖是越不过去的门槛。从字形到结构,应该遵循古人的书体意蕴,你可以创新,但绝不能随心所欲,抛开结字的规则和章法去造字,最终只能在歧途上越走越远,以致完全背离学习书法的初衷。


  他又说,在临帖《张黑女墓志》的过程中,每写一遍都倍感古人的伟大——他们写的每一个字,都如邻家的小女孩,穿的并不华丽,但很干净雅致;你可以远观她的神韵,但想要走近她却很难,那是一种看似平常也奇绝的空灵意蕴。


  赵钦堂的魏碑,峻丽而洒脱,遵守章法而奇异多变,给人以师古而不泥古、重传统而不失创新的雅致格局。他是通过多年来的深厚沉淀,融合自己对书法的感悟理解,以虔诚之心传承文化艺术的经典,在推陈出新中书写当代生活的诗意。他的字体变化,体现在同一个字在一篇文章中写法不同,往往通过偏旁部首的微妙变形,达到新奇俊雅、意境迥然的效果,在行云流水间摆脱了重复再现的阅读疲劳。


                               
赵钦堂作品选摘之一


4.jpg
赵钦堂作品选摘之二


5.jpg
赵钦堂作品选摘之三


  在行文布局上,赵钦堂善于通过载体的丰富变化,如团扇、斗方、对开甚或菱形的选择,在营造多重架构美感的同时,以文字的汪洋浩繁,渲染出博大而灵秀的悠远场面。那场面让你臆想到江南月夜水天一色的空旷,臆想到云横秦岭鸟雀高飞的苍茫浩渺。


  在魏碑书法精臻到一定高度的同时,他以自己的勤勉博学,先后对隶书、楷书、行书及篆书等多种书体进行研究探索,然后通过融会贯通的大胆创意,让各书体衍生出变化和新意,最终达到结构顺畅而意象万千的非凡效果。


  匠心独运推出扛鼎之作


  赵钦堂对苏轼推崇备至,他说东坡居士不仅位居唐宋八大家,同时又是一位集大成者。然而由于正直的个性,一生颠沛流离命运多艰,可他在逆境中奋进求上,创作出空前绝后的艺术佳作,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令人油然而生尊重和同情。在他众多作品中,尤以《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最能体现他的抱负和追求,在旷古苍凉的文字描述中展现出巍巍如昆仑、微渺如浮尘的哲学意境,简直妙不可收。


  他要以自己的书法灵慧,体现苏轼的人生境界。


  他以丈二长卷,将《前赤壁赋》 、《后赤壁赋》融汇在一起,形成神思的上下连贯和意境的一气呵成。他以苍劲古朴的篆体书写标题,表现端庄静穆的崇敬;以最擅长的魏碑撰写正文,凭籍清丽奇绝的意蕴气场,钩织出时而苍远空寂时而微风和煦的画面,在浩大而缜密的篇幅中,体现苏轼的高远境界和出世情怀。全篇结尾处,他以行书的飘逸潇洒,评介苏轼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在巧妙避免一种文体阅读疲惫的同时,从意境上很好承载了苏轼洒脱不羁的个性。然后,他以楷书的端庄华丽,用跋的形式记述了东坡居士的生平经历,敬仰之情溢于纸上,为全篇的理想收场画上一个完美句号。


  《赤壁赋》长卷浓缩了赵钦堂全部的书法艺术精华,通过情感的真实告白和独具匠心的架构设置,生成一幅描绘人生境界的绝美图卷。我有足够的理由相信,随着文化推崇在国内的快速崛起,它将产生不可估量的艺术价值。


  完成《赤壁赋》长卷的创作之后,赵钦堂又陆续写出七八幅同样大小的作品,作为酣畅意境的延续和完善。他将其中一幅送给河南省残疾人创业之星王洪生,作为对他的激励和支持。后者曾以全国残疾人创业之星的身份得到习近平主席的接见,其顽强意志和创业情怀令人动容。他将另一幅作品送给北京玉成集团董事长张玉军,后者白手起家勤苦创业,最终在人才济济的北京打拼出一片广阔的事业天空。赵钦堂将自己的成名作送给他们,既是对精英人士的钦佩与共勉,也是对书法艺术的传播与弘扬。


  多少年来,《岳阳楼记》凭依冠绝千古的文采流传于世,其核心主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普世情怀成为无数仁人志士的座右铭。范仲淹凭籍珠玑才华而扬名天下,成为忧国爱民士大夫的杰出代表。赵钦堂说,尽管人生苦短,世事无常,但作为国家栋梁的范仲淹而言,无论身处怎样的逆境之中,他首先想到的是天下苍生的疾苦与快乐,从而“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体现出胸怀天下、心系民生的宽广格局,这是非常令人尊崇的。


  他要通过书法艺术的世代相传,为范仲淹书树碑立传。


  他再次以魏碑作为书写主体,带着满腔的敬仰与向往,以极度虔诚之心写下了《岳阳楼记》。在通篇文体中,他以魏碑的变形描摹出文中所述的万千气象,辅以行书的俊逸、隶书的严整、草书的游弋和楷书的秀致,勾勒出变幻不定的自然景观,如浩浩汤汤的洞庭水波,又如山岳潜形的峰峦叠嶂。


  几乎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岳阳楼记》将作为赵钦堂的第二部扛鼎之作,依托独到的书法创意,在中国书坛上释放出璀璨的光华。


  当今时代的喧嚣与浮躁,让很多人对宁静致远的生活萌发出倾心向往,进而对无争境界产生了高度追求。基于这种社会背景和心愿诉求,赵钦堂用静若处子的小楷撰写出《磐诺波罗蜜心经》。整卷文字冷峻自若,沉稳质朴,如在静穆禅堂倾听余音绕梁的诵经,又好像在静谧原野上聆听花鸟虫鱼的浅吟低唱。


  如此境界的书法上品,能有几人不喜欢?


  构筑内心世界的追求


  赵钦堂说,中国书法博大精深,即使你穷极一生去研究学习,也只不过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所以,每个人必须以活到老、学到老、钻研到老的心态,秉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信念,向着心中的梦想矢志前行,最终才能把想法变为现实。


6.jpg

  作者简介:


  刘振申,CCTV《对话中国品牌》栏目河南采编中心编导主任,河南汽车行业首席撰稿人,《中原汽车报》主编。长期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及郑州等大中城市从事文化传媒工作,先后在《中国企业报》、《中原文学》、《总裁世界》、《太阳能资讯》、《中小微企业家》等多家刊物担任责任编辑、副主编、主编等职务,并在《文化河南》、《时代青年》、《女友》及《中原企业家》等多家杂志任特约撰稿人,发表人物专访、专题报道、纪实文学、经济及文艺评论等题材文章累计50余万字。


  (编辑:纪晨辰)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