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 纸本设色 69x69cm 2015
美学大师宗白华曾说过:“传统的包袱过于沉重,艺术的脚步就像在泥潭中跋涉,艰难而痛苦,艰难是在前进,痛苦是在变化中发展。”自宋、元以来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基本延续着固有的模式,数百年间没有太大的变化。综观当今世界文化舞台,中国水墨艺术并没有占据应有的位置,特别是在当下中国文化大步走向世界的进程中,如何谋求中国水墨艺术在世界上的发言权?换句话说,中国水墨艺术靠什么走向世界?这是当前一个绕不过去的命题。我想,只有站在古代与现代、东方和西方以及传统与未来的高度,对中国传统水墨画进行综合考量和创作探索,才能为传统水墨在世界文化的竞争中谋得一席之地。纵观杨佴旻的水墨艺术创作实践,从他的作品中能够很好的感受到这三个方面的完美结合——统一而且和谐。我想,这应该是国内外收藏者对他的作品情有独钟的原因。
杨佴旻有着很深的中国传统水墨艺术功底,这得益于他早年长期对《芥子园画谱》等传统艺术的系统学习,这为后来他的创作实践提供了无尽源泉,尽管多年前他为了谋求水墨艺术的创新发展而到日本和欧美一些国家学习和创作,但他的作品中始终萦绕着中国水墨的脉络和传承,他在创新中保留和发展了中国水墨和西方艺术的精髓。从他的作品中,你能够感受到中国水墨的神韵,也能体会到西方艺术的质感,对于光影透视及造型艺术的准确把握和灵活运用,能够使观者产生一种“不知何处是他乡”的美妙体验,这是东西方艺术实现融会贯通的最高境界。
《卓雅》 纸本设色 69.5x45cm 2015
杨佴旻是画家,也是诗人,诗和画都需要凝注心灵的激情。不管是诗作还是画作,从他的作品里,最大的感受就是宁静优美和清丽素雅。读他的诗,有着塞北的苍凉和江南的旖旎。观他的画,随处都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浪漫和激情,一幅最简单的静物,却会让观者体会出动的感觉,从容温婉,充满灵气。“紫玫瑰花忧郁而美丽/你仰望着流淌的天/迟疑的风/从烟囱的另一头贯穿(《忧郁的下午太阳减缓了步履》),这难道不也是他在自己绘画作品中要着力营造的一种氛围?品味他的诗作,观赏他的绘画,时时都可以让人的心灵寻找到一片可以驻足休憩的空间。他的创作已经摆脱了诗和画体裁的区别以及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思古能发现旷远的幽情,恋今能观照时代的特色,尤其是画面大气的构图,宏观的视野,更能够让人领略一种宇宙万物的寥廓和静寂。色彩的运用是他为了更好地展示景物的特点而采取的表现方式,简约但绝不简单,晕染恰到好处,没有任何哗众取宠的肆虐和张扬。这是他作为诗人和画家,把诗画艺术实现融汇贯通的成功探索。
杨佴旻曾说过,“(传统)水墨画无论从哪方面来讲,实为和逐步走入现代化的中国社会太不相适应,太陈旧了,中国画不能把陈旧当独特——不能让不思进取成为中国画坛的常态”,"文化艺术、科学技术是人类所共有的;当火药已经把航天飞机送入了太空,当爱迪生的电灯已经照亮了千家万户的时候——我们万不能把穿"西装"认作是忘祖;如果说东西方之分的话,以建筑做例子,故宫可以代表传统的东方,卢浮宫代表的是西方,而到了现在—“鸟巢”就是世界的了”。为了实现自己让中国水墨变革发展的理想,他始终在不停地实践,最终发现了一条破旧立新的道路,找到了在水墨艺术领域搭建“鸟巢”的方法。
《两朵玫瑰》 纸本设色 69x45cm 2015
杨佴旻的贡献无疑是巨大的:他用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和非凡的表达力,成功地融汇了东西方绘画的风格和特点,从而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笔墨色新规范。他的创作,传承和发扬了张大千、林风眠以及吴冠中等大师的探索实践,把水墨画从传统型推进到了现代型,开创了水墨画的"笔墨与色彩"的新境界。他的发现激活了绘画艺术的潜能,使中国传统绘画进入到一个更为崭新的境界。
融会贯通,继往开来,这是艺术家成功的必由之路,也是杨佴旻持之以恒的奋斗目标。多年来他深深根植于中国传统水墨艺术,成功地跨越了东西方文化的鸿沟,为传统水墨艺术拓展了更为广阔的天地。他的艺术实践在东西方文化融合中赢得了世界绘画领域的高度赞誉,从而具有了划时代的意义。
张新伟
2015年11月25日于泉城
(编辑: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