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艺术圈有很多怪象,大师的帽子满天飞就是其中之一。像范曾、黄永玉这样名满天下的画家被称为大师,在情理之中。但更多的所谓“大师”,不过是打着大师的旗号从市场抢钱罢了。
前不久,笔者在一份公开发行的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在这篇文章里居然给上海某二流画家派发了好几顶大师的帽子。这位顶着大师光环的画家就可以抬高自己的身价,在市场上蒙骗那些不太懂得书画的人。
市场上充斥着利用媒体制造出来的大师,这不仅伤害了那些搞收藏的人,同时也对那些专心创作的人是一种不公平。
“大师不死,艺术将来难以为继,当代应该消灭大师这个称号,这会让艺术家们静下心来,安心搞创作。”著名画家林曦明一再强调。
那何为大师呢?大师有没有标准?这个问题至今没有答案,不过,美术评论家陈传席给大师下过一个定义是:就作品而言,包前孕后;就作用而言,树立一代楷模;就影响而言,开启一代新风。
按照这样的标准,在陈传席看来,中国现代画家中,仅仅三人可以冠之大师称号:齐白石、徐悲鸿、黄宾虹。其他画家,像李可染、傅抱石、潘天寿、刘海粟、张大千等,只能算是名家和大家。
当然,这只是陈传席先生的一家之言,很多喜欢林凤眠、张大千和刘海粟的人,是不会同意这样的观点,所以对艺术的争论和对艺术家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
不过,笔者认为,大师首先肯定不是自封的,其次,大师也不是当代人能评定的。大师最重要的特点,应该是创造性和超前性。现在黄宾虹是举世公认的大师,但黄宾虹的艺术价值也是最近20年左右才被发掘出来的,黄宾虹自己生前就说过,“我的画,50年后,人们才会看懂。”
同样,吴湖帆在上海画坛被尊为一代盟主,有人称他“当为三百年来第一手”(见《吴湖帆传略》上海书画出版社)。吴湖帆自己却说,自己的书画成就要“待五百年后人论定。”林散之先生生前也说过,“现在名气大小不算数,待二百年后再说。”
事实上,几乎所有的名家大家在生前都不敢、不愿以大师自居的。这一点刚好与当代许多打破头想争大师头衔的书画家相反。
“我从事书画创作80余年,年轻时候就拿过许多国内、国际大奖,但我从来不觉得自己有什么了不起,更不要说有丝毫的大师之念了。”林曦明平淡地说。
林曦明在上海、浙江一带名气颇响,在北京和广州也享有一定的知名度,这可以从三点得到印证。第一,上海和浙江的大大小小的画廊都有林曦明的作品出售;第二,上海、浙江、北京、广州,这些城市里最大的拍卖行里经常有林曦明的作品在拍卖;第三,只要是玩字画收藏的,几乎没有人不知道林曦明的名头。
上海博物馆原馆长陈燮君曾经对林曦明有过这样的评价:“作为20世纪50年代成长起来的海派画家,林曦明先生在传承着海派绘画流风遗韵的同时,也面临着那个所特有的不同于先辈的艺术命题。表现现实生活和传递时代精神,既是新中国提倡的文化艺术观念,又是历史赋予林曦明先生这一代中国画家的历史使命。而林曦明先生正是在表现新中国的山河新貌与塑造现实人物形象的过程中,形成并展示出自己的艺术才气、艺术个性与艺术风貌。”
笔者认识林曦明多年,深知他有三大特点:第一,性格安静,寡言少语,不善表达;第二,人品俊洁,从不言他人之过,从不压抑、打击同行;第三,对故乡山水的一片赤子之心。
字如其人,画亦如其人。书画家的性格往往会直接投射到书画作品上,感情强烈时,画作则神采飞扬、气势磅礴;感情挫折时,则作品哀婉动人。但林曦明的作品则通常是明净的、温婉的。因为林先生本性安静,品性高洁,所以他的山水画除了空灵之外,往往又透着静谧之感。林曦明画的最多的题材就是江南水乡,故乡不仅仅生养了他,还给他的创作提供了无穷的灵感。
“山水不言有大美焉”,林曦明的山水画有一个永恒主题,即表现江南的山水之美。他的《江南水乡》表现的是宁静、清新、淡雅、悠远之美;他的《山居图》体现的是辽阔、高远、灵动、出尘之美;他的《柳阴》展现的是明丽、疏淡、简约、生动之美;他的《乡村之春》再现的是多彩、艳丽、丰富、盎然之美。
林曦明笔下的山水之美不但能给人带来艺术的享受和美感,更能拨动人的心弦,俘获人的心灵,人会在不自觉中被带到山水的意境中去。“发现山水之美、感知山水之美、体会山水之美,再用水墨去恰到好处地表现山水之美,是我一生的追求。”林曦明如是说。
上海美术馆原馆长、著名人物画大家方增先如此评价林曦明:“林曦明先生的中国画,妙兼南北,秀不乏雄。他的人物画,既得梁楷减笔人物的简练洒脱,也颇得关良戏曲人物的朴实稚拙,特别是一些表现乡村生活的人物,显得妙趣横生,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他的山水画,受黄宾虹、林风眠的影响,却不囿于一家一派。”
(编辑: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