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与墨的结合,是多年来很多画家探索的一条路径。其基本形式完全不同于传统国画的单线平涂,而是将色彩的运用与笔墨的运用结合起来,达到笔墨和色彩的充分融合,达到一种全新的笔墨境界。王灏的彩墨画应该是如此。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徐悲鸿先生曾试图将国画改名为“彩墨画”。无论是从艺术的创新与发展,还是适应社会的变革与人们的审美需求,都有他一定的道理。但由于当时社会的封闭和传统的某种禁锢,都未能使国画在色彩的运用上得到明显的改变。随着西方艺术的大量涌进和中国画家眼界的开阔,艺术的创新同时进入了中西比较的范畴。传统的中国画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状态。
一种艺术受其他艺术门类的启发而发生变化,在历史上是常有的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觉得,王灏的彩墨画应该是受到了西方一些现代流派的启示,又与本土艺术碰撞而产生的火花。但是,中西方由于文化的差异,融合起来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你只知道起点,却不知道终点在哪里。更不知道途中有多少岔路,有多少惊喜。探索的过程就是这样。王灏的彩墨画,应该是他探索过程的一种展现 ,是他艺术旅程中的惊喜与发现。他甚至希望这种旅程没有终点,永远处于求索之中。这种精神是值得钦佩的。
再回到作品本身。由于他在中国画中彩墨的独特运用,使他的作品打破了中国画传统的固有形式,而给人一种全新的视觉印象。彩与墨的相互渗化,使画面产生一种流动之美。他的画虽然与传统拉开了很大的距离,但并没有脱离传统的本色。既有水墨的韵味,又有色彩的流动。相映生辉,浑然一体。具有一种朦胧之美。其中对自然空间淡化,景物的变形处理,都能做到恰到好处。
中国绘画之博大精深,正是由于他与本土文化的血缘关系。也正是由于众多画家的可贵探索,中国画才能有所前进,有所发展。
李壮阁 2014.7月于北京。
(编辑:王日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