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蒙克作品《吻》
很多人知道爱德华·蒙克,是因为他的代表作《呐喊》。我第一次接触蒙克和他的作品,是在2011年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举办的爱德华·蒙克“现代的眼睛”作品回顾展上。展览从《吻》开始,这幅画乍一看,黑乎乎一团,像一片在眼前铺开的黑夜。细看,却是一堆线条营造的血液凝固后的黑色,那是相拥而吻却看不到面孔的一对恋人。他们看上去几乎融为一体,是沉溺于爱情的恋人,又更像黑夜里的幽灵。
蒙克是德国和中欧表现主义的先驱,他善于运用对比强烈的线条、色块和简洁夸张的造型,抒发内心的感受和情绪。在当时哲学和美学思潮影响下,他努力发掘人类心灵中的各种状况,表现疾病、死亡、绝望、情爱等主题,因此他的创作有“心灵的现实主义”之称。他一生多灾、多难,并始终生活在死亡的恐惧之中。可以说,死亡是蒙克一生中无法摆脱的痛,而爱情,则是他内心温柔的忧伤。《吻》采用了他惯用的凝重色彩的绘画风格,人物占据了画布大部分的空间,被突出地放置在前台,作品中惊人的表现力源自于他对内心世界不加掩饰的忠实表达。夸张与扭曲的色彩、线条,把人在恋爱中的痛苦、不安、嫉妒、喜悦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并隐约透出他对美好爱情的热切渴望,大约这就是蒙克所经历的全部爱情。
我喜欢蒙克,喜欢他的真实与坚强,他的真实在于敢于表达恋爱中痛苦、不安、嫉妒等人性的负面情绪,而这也使他在那个时代被视为病态与邪恶的异端。社会往往以捍卫道德的面目出现,人们以谈论进步为荣,当死亡与恐惧、病痛与绝望在艺术中触动人们的价值观念时,就会被视为落后于这个时代,成为时代“进步”的落后因素。蒙克的作品却敢于直视这些阴暗面,从而让我们有勇气去接受它,面对它。有人认为蒙克是颓废的、消极的,因为他的作品里充满着绝望、死亡和忧伤,我却不这么认为。他不是颓废的,也不是消极的,但一定是痛苦的,也是坚强的。我们没有理由让他不痛苦,因为他经历了太多常人没有经受的痛苦。只有内心强大的人才敢于直面如此惨痛的人生,蒙克一生都没有放弃自己深爱的绘画事业,从未向厄运低头,反而从苦难中挺身而出达到了艺术创作的巅峰。
我也曾有过一段痛苦的经历。读大二那年,家里发生的一系列变故,使母亲的身体每况愈下,我在远离家乡的上海求学,所以不得不在回家照顾母亲和完成学业之间抉择。总算等到顺利毕业,第一次求职经历又使我备受打击,当时与同学一起竞聘某上海知名企业经理的职位,结果因为我不是上海户籍而被拒之门外。正值我心情低落时,朋友约我看蒙克“现代的眼睛”作品回顾展,在那里我看到了《吻》这幅作品,并且有机会认识了蒙克这位伟大的艺术家,在他面前,我觉得我所经历的一切挫折都变得卑微起来。回首那段经历,家庭的变故和求职的失败使我形成了坚强独立的品格,也使我最终选择了独立艺术品经纪人这个富有激情的职业。
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抱怨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当我经受挫折的时候,我总是会想起世界上那些比我更不幸的人,比如蒙克。因《吻》这幅作品,使我有机会了解蒙克,了解他的真实和坚强,可以说蒙克是我的人生导师。他比我们更不幸,却比我们更坚强。
(编辑:苏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