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逸飞 (1946年4月14日-2005年4月10日)生于宁波。着名油画家,文化实业家,导演。1965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现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进入上海画院油画雕塑创作室,曾任油画组负责人。1980年旅美后,专注于中国题材油画的研究与创作。陈逸飞以“大美术”的理念,在电影、服饰、环境设计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创造性成就,成为文化名流。是闻名海内外的华人艺术家。
2005年4月10日早上8点44分,着名导演、画家陈逸飞因胃出血在上海华山医院去世。
被《纽约时报》与《艺术新闻》评为“浪漫写实主义” 风格的陈逸飞是中国写实油画历史后期的代表。80年代的中国写实艺术家,与20世纪初期留洋回国的第一批写实艺术家有着显着不同。后者扎实的油画基础和细腻的技巧中体现了浓厚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艺术流派的影响和痕迹,而前者的创作中融合了更多的东方元素和个人创新,彰显出鲜明的合璧效果。同时,1978年改革开放后,艺术家终于摆脱了绘画作为政治宣传工具的枷锁,把自我思考和个人情感以及生活体验融入到创作中去,从此出现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写实油画,陈逸飞作为一个最具影响力和个人风格的代表,将这一阶段的写实油画带到了一个令国人和西方共同关注的层面。
融合中西方绘画特点 保持独立风格
在陈逸飞不同阶段的作品中,对象和技法的变化明显,但画的灵魂和内涵始终一脉相承。东方韵味和西方传统技法的结合中,呈现的是一种温馨美好的氛围,学院派的端庄中兼容着灵敏和鲜活,令观者在体会到作品张力的同时仍有舒服宁静之感。画面多带有一种历史意味和美丽的怀旧情绪。无论是描绘古代仕女的风韵还是周庄的水乡谧静,甚至是描绘音乐家们的演出,他典型的低沉色调和柔和的线条,营造出一种雕塑式的凸现,充满浪漫气息的场景的描绘,如同舞台丰美的布景,也如同情绪饱满的诗歌,引起观者丰富的内心情感以及对唯美的感叹。
陈逸飞曾说他喜欢画的是一种典雅和深沉的东西,水乡系列清晰则为典型,也最能体现他对中国文化的深深眷恋和对西方技法的融会贯通。西方油画的技术里展现出的是中国文人对江南水乡故土的热爱。创作于1985年的《晨曦》是陈逸飞在纽约汉默画廊展出的最早的一组作品中的一幅,作为早期水乡系列中的典型,充分展示了陈氏梦幻般的诗意风格。与其更多金色调偏热烈的作品不同的是,此幅在低沉的蓝色调的烘托下掺入了清晨几缕朝阳的明亮,作品在如诗如画的静谧中反射出灿烂的光芒。舒缓低沉、细腻柔和的灰蓝色调宛如江南的水墨氤氲,全画采用晕涂笔法展现色调的过渡推移,恰如其分地传达出水乡湿润清秀而朦胧的特点。阴影大片薄涂,整体色调极丰富又和谐的近乎单纯,形似无物,实物丰富;形似无色,其实灿烂。典型的修长典雅的造型,纵深的视图,点线面的穿插、对比、聚散也极富中国水墨韵致,正体现了他对古典中国水墨技法的吸收。但同时他抛弃了许多中国画中的精致妩媚,删繁就简,将画面切割的浑厚壮美,挖掘出江南水乡的另一个层面,在此早年英雄主义的浪漫情怀再一次展现。整幅画在光线的照射中分为两部分,宁静中略带热烈,好似孕育着活力的静谧。位于左下角的船夫是画面中唯一的生命和动态,与平静的右侧呼应,让整个画面处于完美的平衡中。在技法方面,此幅与赴美之前其早期作品不同,70年代陈氏的苏州水乡体现一种后印象派的特征,大块色彩的涂抹和近乎抽象的笔触展示欧陆绘画的影响,而80年代陈氏在离开祖国后出现了对传统的中国精神和水墨技法的回归,水乡是他中西结合后的一个集大成的作品系列,是他艺术成熟的一个集中体现。
陈逸飞作品拍得8165万 刷新中国油画纪录
陈逸飞创作了一系列以西藏民俗为主题的油画,刻意凸显藏民的粗犷、原始、神秘,用奇异的民俗去演绎古老中国的浪漫故事以唤起西方对东方的无限想象。《山地风》便是陈逸飞西藏题材中最为重要的作品,也是陈逸飞整个艺术生涯中最为重要的作品。该作大胆运用了镜头感十足的方式处理这组画面,人物设置“顶天立地”,长袖、宽腰、大襟的宽大藏服,迎风而走,画面静谧而深沉,端庄且恬静,流露出强烈的异域风情;在人物造型上也摒弃了对人物的美化,如实表现出了主人公面容的黝黑、粗糙、苍老,笔触圆融雄健而具动感,结实又潇洒;积色厚重,画面稳重;意境深远,气魄浑厚而充满力量。该作曾于1994年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上以286万元人民币创造了当时中国油画的世界纪录,十七年后再度现身拍场,果然不负众望,以8165万元人民币的成交价再度刷新中国油画的世界纪录。
该作在拍卖预展时便备受藏家关注,在现场以4800万元人民币起拍后,引来多位场内藏家与电话委托竞相出价,几分钟内便迅速攀升至6900万元,经过短暂的胶着停顿,最终被一位电话委托买家以8165万元的成交价竞得,这也使中国油画在世界舞台站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另三件陈逸飞不同风格的力作《小提琴手》、《威尼斯风景》、《有桥与平底船的威尼斯风景》分别以977.5万元、529万元、448.5万元高价易主。
陈逸飞曾说他喜欢画的是一种典雅和深沉的东西,水乡系列清晰则为典型,也最能体现他对中国文化的深深眷恋和对西方技法的融会贯通。西方油画的技术里展现出的是中国文人对江南水乡故土的热爱。创作于1985年的《晨曦》是陈逸飞在纽约汉默画廊展出的最早的一组作品中的一幅,作为早期水乡系列中的典型,充分展示了陈氏梦幻般的诗意风格。与其更多金色调偏热烈的作品不同的是,此幅在低沉的蓝色调的烘托下掺入了清晨几缕朝阳的明亮,作品在如诗如画的静谧中反射出灿烂的光芒。舒缓低沉、细腻柔和的灰蓝色调宛如江南的水墨氤氲,全画采用晕涂笔法展现色调的过渡推移,恰如其分地传达出水乡湿润清秀而朦胧的特点。阴影大片薄涂,整体色调极丰富又和谐的近乎单纯,形似无物,实物丰富;形似无色,其实灿烂。典型的修长典雅的造型,纵深的视图,点线面的穿插、对比、聚散也极富中国水墨韵致,正体现了他对古典中国水墨技法的吸收。但同时他抛弃了许多中国画中的精致妩媚,删繁就简,将画面切割的浑厚壮美,挖掘出江南水乡的另一个层面,在此早年英雄主义的浪漫情怀再一次展现。整幅画在光线的照射中分为两部分,宁静中略带热烈,好似孕育着活力的静谧。位于左下角的船夫是画面中唯一的生命和动态,与平静的右侧呼应,让整个画面处于完美的平衡中。在技法方面,此幅与赴美之前其早期作品不同,70年代陈氏的苏州水乡体现一种后印象派的特征,大块色彩的涂抹和近乎抽象的笔触展示欧陆绘画的影响,而80年代陈氏在离开祖国后出现了对传统的中国精神和水墨技法的回归,水乡是他中西结合后的一个集大成的作品系列,是他艺术成熟的一个集中体现。
(实习编辑: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