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玉
看黄永玉的画,会跌落在他精心布局的色彩迷魂阵中,他的莲荷图更能给人以震撼力。在不久前举行的“黄永玉九十画展”上,人们驻足于黄老笔法遒劲、色彩千变万化的莲荷图前,赏荷花,品莲韵,偌大的国家博物馆俨然成了黄老笔下的一片荷塘,络绎不绝的观展人便成了赏荷人。
在中国书画界,黄永玉素有“荷痴”的雅称,这首先得益于家乡文化的熏陶。黄永玉是湖南湘西人,湖南产莲,湘西更是莲荷之乡。在黄永玉很小的时候,他的外婆家门口就是一个荷塘。每当小黄永玉调皮了、外婆要找他算账的时候,他就躲到荷塘里,深藏于那些莲花过人头的荷丛深处。那时候,他眼里的荷花有着奇妙的生命张力,他奇怪为什么在水草杂陈、污泥遍布的水塘里会生长出这么圣洁的生命。为了仔细观察这些荷花,有时,他会在荷丛里一动不动地呆上两三个钟头。但黄永玉真正与荷花结缘却是在十年动乱中。那是一段恶梦般的日子,也是黄永玉非常难得的赋闲日子。黄永玉不愿浪费光阴,便整天与荷花为伴。那些傲然展姿、临风玉立的荷花在给他以美的享受的同时,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气节品性则成为他逆境中启迪心智的精神支柱。那个时候,黄永玉以心品荷、用心画荷,努力在荷花的世界里苦苦探索。这期间,他一共画了8000多张荷花速写,荷花的千种姿态、万般风情被他描摹殆尽。画荷,不仅给黄永玉带来快乐,也改变了他的画风,更加深了他对社会的认识。从此,他一改以木刻为主创的绘画思路,开始以荷抒怀、以荷咏志。后来,他还在其通州的住处建了一个占地8亩多的万荷堂,这样他便有更多的时间与荷为伴。正是这种漫长的积淀,才使得黄永玉笔下的荷花有了一种与众不同的精神境界。
观黄永玉的荷花,我们会随着他笔下的五彩墨色而思绪飞扬。那一朵朵奇彩艳色、充满生命张力的荷花,或勾勒、或皴染、或泼墨、或写意、或抽象、或大气磅礴、或淡雅宁静……一幅幅、一件件,无不带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全新的美感。
鸿篇巨制、浓墨重彩是黄永玉荷花的特点之一。23米长的《荷花卷》是黄永玉精心创作的一幅荷花长卷,但见在大片的荷叶簇拥下,阳光明丽,瑞鸟翱翔,荷花飞舞,整幅画所展示出来的花姿荷韵,给人一种荡气回肠的感觉。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这幅巨作的题跋里,黄永玉深入浅出地将其对20世纪以来中国画与西画的差异以及文化论战一一题写出来,以言心志。《花开即故山》,5米×2米。画以金粉做底,在一片金光下,令人眩目的荷花、水鸟幻化成一种难言的思乡之绪。在这幅画作里,荷花被抽象地放大,没有荷叶,只有荷花下的草滩、水鸟,或许,黄老正是要在这幅画作里表现其当年在外婆家钻到荷塘里所看到的情景。《荷花》,5米×6米,画的是一幅绚烂之极的落日荷塘,在此画前驻足欣赏时,人们好像跌入荷塘的孩童,透过高高大大的荷花看远处的落日之景,感触奇妙。
《九荷之祝》是黄永玉以国画来表现重大历史题材的一幅力作。当我们站在这幅高5.13米、宽3.97米的巨幅荷图下,立刻被图画中所表现出来的浩然正气所吸引。但见九枝红荷在风中傲然挺立,色彩艳丽、卓尔不群。这幅巨作,是黄老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美术作品展览专门创作的,象征中国共产党历经90年风雨,依然生机勃勃。
与上面那些巨幅画作相比,黄永玉的一些慢板如歌式的莲荷图或许更能表达他的爱憎和好恶。这些画作或直白表述,或委婉倾诉,把黄老的日之思、夜所想表现得淋漓尽致。《几时你会回到故乡的家园》是一幅清婉明丽的思乡曲。这幅画或许受到一首歌《秋水伊人》的影响,画中几枝芊芊玉立的荷花,像是翘首思乡的秋水伊人,她们几时才能回到故乡呢?《白与黑》、《红与黑》是黄老以无声语言表现莲姿荷韵的一种创新手法。前者,几枝淡淡的白荷盛开于暗黑的荷叶上,将一种宁静的感觉传入欣赏者眼中;后者则以几朵耀目的红莲跳跃于黛黑的荷叶之上,红与黑如目对峙,形成鲜明的对比。两幅作品所表达的意蕴或许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人间爱晚晴》,浓浓秋意中,几枝素雅明丽的白荷却让人眼前一亮,它们全然没有顾忌到已是肃杀的秋天,而是相偎相依,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
品读黄永玉的画无疑是一种精神享受。在他的荷花世界里,我们既能品到中国画的大气磅礴和委婉如歌,也能读到西方绘画的写实和浪漫。诚如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所言:“在他(黄永玉)的知识体系中,既包容中西主流文化,又夹杂着来自民间的智慧,这些都反映在他的多样化的艺术创作之中。”
(实习编辑: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