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中国文化部邀请赵无极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观众寥寥无几;1985年浙江美术学院(现名中国美术学院)邀请赵无极给来自各大院校师生讲课, 结果“相当令人失望”,原因是撞上了来自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这个庞然大物”。听课的学生们“根本不知道宋代绘画的空间感和构图的高妙, 不懂去细细观察。”“我试图教他们去观察,最终我怀疑,中国,我的祖国,它有朝一日能够理解我的绘画吗?”
1998年“赵无极绘画六十年回顾”展览在上海博物馆举行,上海博物馆特辟了特别展览厅展出了赵无极的105幅油画作品,观众如潮反响强烈。短短15年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改革开放,让人们的思想解放了,艺术逐步回归本位,不再仅仅是歌颂政治和革命意志的图解。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在2004年论绘画艺术:“绘画是什么?绘画不是‘什么’。绘画是‘怎么’。绘画是动词......”“只有‘看’才能画得出来…… 通过看和画让某种隐蔽的东西显形,隐之境,是画之境。”
赵无极纪念会上,还颁发了“波洛克——艺术家”奖。获奖作品是来自新泽西的画家蔡居2006年所作的《蓝色6号》。蔡居是新泽西抽象画及肖像画画家,也是上海市艺术市场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特级画师。上海市文化艺术品鉴促进会理事,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因为赵无极的逝世颁奖会提前召开,并改为赵无极先生的追悼会兼抽象绘画颁奖会。基金会主席洛任斯夫人说:“我们所以能够成立基金会也得力于3年前马丁先生慷慨捐出的赵先生画作的义卖。”基金会颁奖的评语:“蔡居2006年的抽象画作《蓝色6号》表达了传统中国审美哲理,是西方艺术家一目了然地能够体会到的东方之美,体现了不须用文字批注阐释老庄哲理。”“蓝色抽象的天——这中国式意境的主题。人是情意的根本,情意的宇宙。不描述上帝的天地人境界。磅礡、无穷、动态的画面,并有着水墨画似的笔墨讲究及和谐。”
赵无极的画像是一幅黑白画作,他穿着球鞋,运动装蹲坐在一幅彩色抽象画前。赵老师神态亲切,他在“看着”你,在凝目谛视,在探测。微微地侧着头,从眼角上射过来的目光,比我们这些看画的观众的更专注、更锋锐、更持久、更具密度、更蕴深意。背景是蔡居的一幅曾被老师称好的抽象画。
人们问蔡居为什么把赵老师的像画成黑白的?他说:“老师说过,学会用色应该从墨分五色开始,黑白是对我们尚为能够完全理解的事物以及伟人最高的尊重。”“基金会颁发的奖状是对我的鞭策,在赵老师面前我是不及格的学生,中华艺术的精髓不能因为赵老师的仙逝而停顿。站到赵老师这位巨人的肩上,勤恳耕耘是我纪念老师的最好办法。”“这幅画是让我自己时刻记住,赵无极老师在天之灵正在看着我, 叮嘱我走在艺术家的正道上。”
(实习编辑: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