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画家杨佴旻先生在京举办的新水墨画画展已经很多天了,心里一直惦记着该写点什么。想写,更多的是一种本能表述的愿望。喜爱他的画,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在中国的宣纸上,他挥洒的不仅是一种色彩斑斓的温暖、雅致与宁静,还有一份幽然淡远的心境。这种心境,只有一个热爱生活、经历过生活同时又超越了生活的人才可能具备的。
画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展当天,一个浏览了好几位画家画展的五六岁的小孩说,最喜爱的就是杨佴旻的画,喜爱他画的水果、花、还有蓝天白云,小孩说,反正都喜欢。
一直能记得那个小孩看到杨佴旻的画时欣喜的模样。一直在想,究竟是什么吸引着她呢,或者究竟是什么吸引着我呢,因为我看到他的画时,也是开心的。
一起参观杨佴旻画展的一位朋友说,可能是因为自己的心一直以来太累太累了,可能是自己的生活一直以来有太多太多动荡,可能是一直以来生活得太艰辛了,所以,内心本能渴望并热爱这些画中的温暖、淡雅、安宁甚至一份闲逸,这一切是多么让人向往啊。的确,作为女人,谁不喜爱那份绚丽色彩下的宁静时光呢。
如果把绘画视为一张“安乐椅”,杨佴旻的彩色水墨画,无疑是一把非常舒适的安乐椅,瓶中的花束、桌上的果子、窗前的花草、美好的庭院、屋中的一角等,都是那么安宁温馨,让疲惫的灵魂得以休憩歇息。其实,我们的灵魂饱经沧桑,在这个世界上流浪漂泊,踉踉跄跄,最终不就是渴望这么一个小小的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得以停泊休憩的一角吗?
我常常想,不同的语言常常是隔膜的,但是一首歌或者一幅画,即便有着不同的语言与文化背景,但是我们大致是可以相互理解与沟通的。几乎所有的艺术都是相通的,因为那里面都倾注着艺术家们对于生命的爱与感悟还有希求。
美国一位艺术理论家高·马吉如此评价杨佴旻的作品:“他的作品有一种超脱世俗的禅境,田园诗般的典雅。在这躁动不安的世界,昭示着安详与宁静、善与美、爱与和平。他选择的角度平常而独特,笔调朴素而从容,茶杯、水果、餐桌、小径、楼房、海滩、女人、鲜花,艺术家用心去描绘,一个花瓣、一只水果……,这里没有生命燃烧,是涓涓细流,沁人心脾。”
一个没有经历生活洗礼的人,对于世界一定是充满着瑰丽想象与浪漫情怀的;但是一个经历过生活、真正活过、真正爱过的人,一定更深爱的是生活本身,更欣赏的是生活本来的面目——真实、平淡、静雅,更懂得用爱着的心去欣赏、描绘生活与这世间万物。
杨佴旻一定是一个真正活过的人。他无疑是幸运的,幼年开始学画,大学专业为绘画,毕业不久就受邀赴日,后又旅居美国,在美国设有工作室。至今,杨佴旻已在日本、欧美各国多次开办过画展,其画也被海内外藏家、美术馆、博物馆收藏,其脚步可以说踏遍了世界各地,但是他的心依然是一颗中国心。
也许正是这颗中国心,才促使了杨佴旻一直致力于中国水墨画的革新与现代化的思考与探索,致力于现代中国画如何从黑与白的世界中走出来,他认为,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丰富多彩的现代化的社会,怎么能一直固守在古人的黑白水墨画的世界里呢,怎么能做着古代人一直做着的事情而没有一点创新?也许,在他大学美术专业学习的时候,就开始思考,中国水墨画必须革新才可以重生。
如今,杨佴旻在中国的宣纸上也能画出如油画般的色彩斑斓的新水墨画,而且完全可以用画框装裱,这种绘画上的创新与中西结合的创造,不能不说是一种传奇。
正如美国艺术理论家高·马吉评论:“杨佴旻在传统中国绘画的技法和材料基础上,融合西洋绘画的构成及色彩因素,创造出了属于他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他的探索不但在中国,也在世界绘画领域发现了新的可能。”
的确,正如杨佴旻所说,不应该再忙于制造概念符号与张贴标签了,从关门过日子走向拿来主义,从拿来,到交换,到大融合。的确,他的画,不是西方的,也不是东方的,但他画的是现代,是世界的,现代中国的东西也是世界的东西。
(编辑:邵钰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