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798艺术区?一开始我们总会联想到一连串的名字:洪晃、黄锐、隋建国……但据策展人顾振清回忆,最早把798与艺术连接起来的,其实是一个叫做罗伯特·伯纳欧的美国人。早年罗伯特做了一个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网站(www.chinese-art.com)向国外介绍中国当代艺术,网站的办公室一直在租赁北京费用高昂的写字楼里,那时798的租金只有每平米6毛钱,于是罗伯特就把办公室搬到了798。
虽然当时已经有一些艺术家已经进驻了798,比如于凡、隋建国他们在798都有工作室,但顾振清也是后来才知道,早在1998年的时候他们是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系的名义集体进驻了798,所以他们是第一拨进入798的艺术工作者。直到后来罗伯特、黄锐、苍鑫等人进驻798,以及后来东京画廊的开办,798已经成为当时中国当代艺术活动的基地,并且有着很强的吸引力,2002年以后,进驻798的人越来越多。
“十年798” 最印象之一:画廊集体登陆798
据顾振清回忆,当时的798就是一个大厂房,艺术家东一个、西一个地进驻,并且有个别的画廊开办。2002年以后。798开始有一种形成艺术区态势,大家都在谈论、进驻798,也是在这个时候,798开始大规模出租。
2005年,当时中国艺术资本开始进入艺术圈,很多画廊融资成功并且进入了798,比如唐人、北京公社。798的画廊多了以后,就需要一个美术馆级别的艺术机构进入,因此外资机构也纷纷进驻798,比如尤伦斯。也正因为这些外资金钩的进驻,798的含金量和国际关注度骤然提升。
“那时中国当代艺术虽然以798为基地,但是大家已经很难区分798和中国美术馆、北京双年展和独立展览哪个是真正的主流与非主流”。 顾振清娓娓道出了原因:“因为当时很多独立展览做得有声有色,但官方的展览却做得参差不齐,所以很多人认为当代艺术主要的舞台并不是在官方的场地,而是在798,因此在2005年798成了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个大本营。”
实际上,在2005年的时候顾振清就开始在798策划展览了,当时由他策划的《“各玩各的”当代艺术展》正在李象群的空间展出,这个展览是当时798一系列北京双年展外围展的其中一个,这一系列外围展也构成了当代艺术的一种独立态势。[NextPage]
“十年798”最印象之二:798艺术区的“商业化”之路
让顾振清记忆犹新的第二个现象,就是在2008年以后798开始快速的商业化,自2005年798成为当代艺术的主场,仅仅三年后,798就开始呈现快速的商业化态势。
2008年的金融危机导致一些798画廊的关闭,与此同时大量的时尚活动、服装品牌,艺术品商店,旅游品商店,咖啡店等一些旅游样态的机构纷纷进驻798,顾振清把当时的现象比作一场798艺术区的“换血行动”。也就是在那以后,798真正成为了一个旅游区,与长城、故宫并排为老外到北京的三个最主要的旅游目的地,这也间接的使798引起国际更多的关注。
顾振清说:“当798的艺术机构达到200多个以后,艺术蛋糕做大了,艺术的成分也复杂了,但总归来说798争取了全国最多的艺术观众,虽然08年以后的798满街都是人,相当于一个商业区的观众量,但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但问题也同时出现,08年以后的798出现了很多模仿的艺术品,还有大量旅游工艺品,这也使得798在盛名之下,难免良莠不齐。”
如果缺少了艺术家的798还是可以生存的,那么缺乏重要艺术机构的798就有点名不副实。因此,顾振清就建议798艺术区管委会以及有关方面,对管区内艺术机构应该有一个学术的评选和评审,对于有一定质量的学术机构给予场租优惠等,鼓励一些严肃的,有质量的艺术机构和学术机构留在798。
“否则那个时候人们看到的是时尚798而不是艺术798,会有一点点怅然若失”,顾振清说。
“十年798”最印象之三:798艺术区的“国企”物业
七星集团是2001年798国企转型以后形成的一个物业公司,来统一监管798艺术区。在有些人看来,因为七星物业的国企成分,所以它对798艺术区的管理难免会有一些国企风格,在这个与时俱进的艺术现代化进程中难免有一些延后。
“我到现在为止没看到几个研究生在798物业工作,也没有看到一个老外在那里工作,文化部等好多机构都已经很开放了,为什么798物业就不能开放呢?”在顾振清眼里,798物业的问题首先出现在人力资源上,他希望798的物业公司应该走现代化的道路,应该更新目前的人力资源,引进更多的人才,加强人性化的管理,从而具备更多现代性、全球性、国际性和人性化的服务。
“798艺术区是一个在世界上排名第一第二的国际艺术区,它的物业不是一个小区物业,更不是一个工厂物业,所以798物业应该兴思辨,兴思动,要有所变革”,他说。
身为国际策展人的顾振清经常要跑全球各地,他早已对国外的艺术区情况了如指掌,所以在采访中他还告诉99艺术网,国外的艺术区物业的确有先进的管理经验,尤其有两点非常值得798物业借鉴:一是机构进驻艺术区的门槛要提高;二是园区内公共艺术的方案特别是公共摆放的作品,要向管委会申报,管委会负责审查作品的质量和并就如何在园区摆放提出建议。
可以见得,在顾振清的观念里,中国当代艺术的成长方式仍然需要一种自发的动力,完全靠规划、靠计划往往收效不大。现在的798艺术区仍有诸多不便,顾振清就举了一个鲜明的例子:现在的798还是很难找到一家连锁的快餐厅,还没有真正好的大型餐馆和其他服务设施的进入。
此前,已有消息称798艺术区将在未来的三年内扩建改造并投入使用,新增的园区将位于798南北两侧,届时将占地约35万平方米。“扩建者必须要慎重地思考和规划”,顾振清这样断言,并提出了一连串的反问:“扩建的部分到底以谁为主体?以什么为诉求?是798的配套机构呢,还是更当代的社会功能区、服务区?”
“如果扩建就应该优先考虑具备社会功能、文化辅助功能的业态企业,这样才是真正的拓展。如果只是把空间留出来,还是想让画廊、艺术机构去租的话,未必有可能需求和产能形成一个剪刀差。”[NextPage]
自我生长:798艺术区的变数与未来
此前99艺术网曾报道,未来顺义天竺的文化保税区可能将监管798艺术区,顾振清认为这是一项有远见的规划。“中国税制改革太慢,艺术在全世界都是享受了很多税收优惠政策,在中国反倒没有,所以保税区的存在能够对税区内的艺术企业和单位起到很大的支撑作用。苏富比拍卖行也要通过保税区来登陆中国大陆了,保税仓库也要在天竺落地了,我相信保税区会形成中国真正的一个大型的交易平台。”
但是他认为文化保税区的交易平台是季节型的,这种季节性的产能真正要赶上798艺术区发展还有待时日,目前文化保税区可能惠及春秋两次拍卖或者艺术博览会的旺季,但是关键还是在于天时地利人和,在于操盘手和掌控者的观念。
时至今日,798仍是繁荣与问题共存的798。顾振清曾写过一篇文章叫做《798艺术区的中国语境》,文章中他提到2011年至2015年是中国当代艺术至为关键的五年,但当谈到未来798艺术区的“五年计划”时,顾振清表示现在还没法预测和断定,但可以确定的是,未来的五年一定是798艺术区更上一层楼的良机,应该把握这个机会做一些产业和业态升级,如果不升级,798许多常年积压的问题可能就会在未来五年之后慢慢地生长出来。
顾振清说:“中国当代艺术的市场会越来越艰难,而对于798来说,怎么来保持住国际一流艺术区的品牌,怎么来提升国际吸引力和关注度,还是要在今后做一些文章的,否则将来798艺术区的口碑会是一个问题,因为口碑就像水一样,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我们必须要居安思危,深化改革的思维,才能够让798的文化创意业态上一层楼。”
所以,在这充满变数的十年间,798艺术区从1998年开始登场,经过了2002年的扩容,2005年的放大,以及2008年的转型,逐渐衍生出一条独特的发展脉络。但798艺术区从来就不是被设计、被规划的,而是一个自我生长的艺术区,也正是这种野蛮生长的态势造成了798今天的繁荣。
口述:顾振清
(编辑:符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