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中国的民营美术馆

2012-08-21 14:59:48来源:中德文化网    作者:陈瑞

   


三川当代美术馆,南京


北京今日美术馆

  原文首先发表在2012年6月的《画刊》杂志,在此有所缩略。

  中国当下的“美术馆热”近日在南京也“火了一把”。在2012年5月一个月之内,南京三川当代美术馆、一山美术馆相继开馆,并举行了盛大的开馆展览。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定位在当代艺术的范畴内的民营美术馆。这样密集的以民营美术馆为推手的当代艺术展在南京似乎还是首次,许多人感叹“民营美术馆时代”的来临。

  回顾中国民营美术馆的发展轨迹,民营美术馆兴建的热潮其实不是现在才开始的。早在1991年第一家民办公助性质的炎黄美术馆建成开馆后,民营美术馆就已经开始在中国萌芽。2002年开始,民营美术馆的第二波建设热潮到来,北京今日美术馆、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等十几家美术馆在这一时期建立,同时它们开始参照西方美术馆的运营模式进行探索。2008年后,由外资支持的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进入中国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为中国内地引来了新的运作模式和刺激,这引发了民营美术馆建设的新的热潮,上海外滩美术馆、北京寺上美术馆、民生现代美术馆、上海壹号美术馆等在这一时期相继建立。

  然而现在再回顾这些民营美术馆的发展状况,除北京今日美术馆、上海外滩美术馆等几家美术馆有着较好的运营状况和较大的影响力外,许多美术馆已处于关闭或半关闭状态,特别是1998年创建的沈阳东宇美术馆、成都上河美术馆等都在建馆后的一两年内就破产倒闭。

  一面是民营美术馆的不断建设,一面是已建美术馆的不断式微,“建美术馆易,养美术馆难”之声不绝于耳,是什么造成了民营美术馆“冰火两重天”的状况?在南京三川当代美术馆开馆前言的第一段,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文字:“截至2011年12月31日中国艺术品拍卖成交总额为934亿,这一纪录为历年之最,比2010年573亿成交额高出63%。”毫无疑问,在艺术市场热火朝天的背景下,资本介入成为民营美术馆兴起的根本原因,但“资本退烧”后该如何应对也是当下民营美术馆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NextPage]

  民营美术馆的软肋

  虽然南京三川当代美术馆馆长刘菁多次强调三川美术馆是在民政部门注册的民办非企业的艺术机构,投资人具有强烈的艺术理想和社会责任感,同时拥有强大资金支持,但是所有的民营美术馆都会面临的最严峻也是最现实的问题是:资金的保障、学术的延续以及专业化的管理。

  中国民营美术馆建设起步初期,多是由房地产开发商投资建设的。一方面是因为这些房地产老总有着与艺术相关的兴趣和爱好,另一方面是想借美术馆打“文化牌”,还是所谓“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旧腔调,其实质是变相的广告投放模式,最终还是有相当的利益考量。先排除美术馆的公益性不说,这种模式作为中国民营美术馆早期发展的一种尝试和诱因,其贡献是不可否定的,但这种模式又有其地缘性的限制,也许在北京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在其他地域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而且历史表明,这种模式也不是成功的,虽然今日美术馆为今典花园赢得了“京城最有文化的社区”的称号,带动了该楼盘的销售,但而后每年千万元的固定投入最终还是让投资方难以承担。

  作为企业下属的美术馆不仅在组织架构和资金分配上很被动,而且对美术馆的公益形象、非营利性质也是非常大的损害。许多民营美术馆作为母体企业的一部分,有的名字都和母公司一样,捐钱给这样的民营美术馆无异于送钱给美术馆的母公司,试问谁会愿意捐钱给这些美术馆?这也造成了企业美术馆资金链的单一,美术馆的经费与企业的效益休戚相关。所以民营美术馆如果真的想做得长远,就要按美术馆的规矩来,最重要的就是将企业美术馆转化为非企业的公益性美术馆,只有完全转化为社会性质,才会得到社会的回报。

  对于中国民营美术馆来说,比资金更缺乏的,是学术的缺失。当下许多民营美术馆更多成为企业的收藏机构,就连展览也与收藏相关。这种收藏并不是为了做文献梳理,更多的是升值的考量。没有长远的学术规划、科学的学术定位,学术研究更无从谈起。

  此外,民营美术馆之间缺少联系、交流也是目前中国民营美术馆发展的软肋之一。在展览泛滥同时又缺乏真正好的展览的当下,如果各民营美术馆能够加以联合,整合展览资源,在减少各自运营成本、提升学术影响力方面都是有益的。如果各自都想做“山大王”,都想靠自己的力量打拼,在当下民营美术馆发展的起步阶段,会遇到更多的困难。

  中国民营美术馆发展模式探寻

  中国民营美术馆经过几轮建设热潮,也逐渐趋于理性,由从前的追逐“高大全”逐渐向小型化、专业化发展。如2008年成立的民生现代美术馆,专注于中国当代艺术史的梳理,用展览去书写艺术史的模式,取得了良好的反响;成立于2011年的北京寺上美术馆,以“清晰的地平线”为题,对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当代雕塑、装置艺术进行了文献梳理,引起了相当的学术关注。这种以文献补充展览,以展览书写历史的方式,是目前民营美术馆在学术建设方面的一种新努力。

  具有外资背景的尤伦斯当代艺术空间以及上海外滩美术馆等,由于馆体的限制,每年的展览并不是很多,但其从展览模式的创新入手,通过独特的展览布置结合开放的学术思维,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观展体验。在展览的同时,进行了大量的公共教育活动,学术讲座、独立电影观摩、艺术互动等活动远超过展览数量。这不仅为展览吸引了观众,为美术馆聚集了人气,同时把美术馆变成了艺术爱好者特别是文艺青年的聚集地,大大增加了美术馆的文化附加值。有了人气和影响,社会赞助更容易获得,美术馆相关的创意产品、门票收入、艺术图书等销售额也会相应地增加,美术馆的运营也会越来越好。

  (编辑:符素影)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