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艺术没有国界

2012-06-15 16:17:04来源:北京文艺网专稿    作者:何翠云

   

    第一眼看杨佴旻的画《花与果》,不由惊异于其色彩的绚丽明亮,画中的平和静寂,一种快乐宁静温暖雅致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这种在宣纸上呈现出的亮丽斑斓的色彩,原本只是在西方油画中才有的美,就这样被画家杨佴旻自由挥洒。

  有评论家如此评价,杨佴旻把水墨画从传统型推进到了现代型,他以敏锐的观察力和非凡的表达力,成功地融汇了东西方绘画,创作出了独树一帜的笔墨色新规范,开创了水墨画的“笔墨与色彩”的新境界。

  日前,杨佴旻的一幅风格鲜明的作品《厨房》在北京保利2011年春季拍卖会上经过一番激烈的竞拍,最终以人民币184万元的价格被某藏家拍得。杨佴旻作为新水墨画潮流的著名代表人物,此次其拍品价格突破百万,宣告标志着新水墨画赢得了业界进一步认知,也开始迈入了顶级艺术品行列。

  画画从玩开始

  杨佴旻作为新水墨画的领军人物,兼有画家、美学博士、诗人等多重身份,是活跃于国际画坛的中国艺术家。他同时还担任南京艺术学院新水墨画研究所所长、日本东洋美术研究所客座研究员、美国圣赛德艺术中心客座研究员、北京文艺网总编辑等职,著述颇多。

  杨佴旻的画,充满东方精神的水墨风格,融汇传统与现代绘画技法,曾荣获美国“首届哥伦比亚世界绘画贡献奖”,并多次获得国内外重大绘画奖项。曾在中国美术馆、炎黄艺术馆、美国帕斯高艺术中心、法国拉劳美术馆、日本春日美术馆等地多次举办的个人画展,广受欢迎,其作品被中、美、日、法、荷等多国著名美术馆及艺术机构收藏。

  无可否认,每一个艺术家的成长仿佛都可以追随到其童年时期,艺术种子的胚芽开始孕育。自小生长在河北省曲阳的杨佴旻出生一个世代工匠之家,父亲从事雕刻,也许艺术的熏陶就是从这里开始。

  杨佴旻告诉记者,他从小喜欢画画,小时候,家里有一些古典书籍《红楼梦》、《西游记》、三言二拍等等,里面有一些插图,最开始的绘画就是来源于此。他说,“我画画是从玩开始的,就像有的孩子喜欢玩石子。12岁那年开始跟老师学习水墨画,从临摹《介子园》入手。那时找不到其他的学习资料,不得不反复临摹那套画谱,几年下来一套画谱被临的烂熟,特别是山水卷,竟能背着画出每页的内容来”。

  由于绘画技艺突出,杨佴旻少年时代得到特批进入大学深造,青年时代放弃大学老师那份很有前途的职业,东渡日本、远赴美国、游历欧洲。现在,杨佴旻在日本、美国、北京都有自己的个人画室。

  开创新型水墨画

  杨佴旻回忆,毕业后就留校当老师,那时正赶85美术新潮,他开始由画水墨画转向画油画,同时开始探索水墨画的新技法。他告诉记者,“我当时的画卖的很好,单幅都在千元左右,在当年来讲算是收入非常高的。正好有日本的画廊邀请去当签约画家,于是当老师没三年就辞职去了日本”。

  杨佴旻说,我的试验田就是宣纸。他改变水墨画以墨色为主的传统,在宣纸上画出斑斓的色彩——这些年,杨佴旻就是这样一再颠覆传统,开创了一种新型的水墨画。

  在日本名古屋,杨佴旻不但成为当地顶级画廊唯一一位签约的外国画家,而且还拥有了连当地画家都不敢奢望的150平方米的个人画室。当时,杨佴旻的水墨画新技法同样也引起了日本业界及媒体的关注,日本媒体称杨佴旻是“把水墨推向现代的艺术家,他的画作已经是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艺术。”

  杨佴旻谈到,“原来在我们的意识里,宣纸上是画不出亮丽色彩的。事实证明,那是我们的实践还不够,是我们的足迹还没有到那里——宣纸上同样也能表现斑斓的色彩。到了现在,如果我们还墨守着那单色,岂不如同不让一个少女穿色彩鲜艳的衣裳一样吗?”

  为此,他一再呼吁∶在宣纸上进行试验,在你的墨色里添加上颜色吧,你的画面一定会更具魅力![NextPage]

  笔墨当随时代

  “面对着万紫千红的世界,为什么要把水墨画定格在单色上呢?因为它的名字叫水墨画吗?”杨佴旻感慨道。

  文化艺术也不应落后于这个时代,拿水墨画来说,如果仅是单一的临摹传统所谓精华的东西,没有任何的创新改变,那么这就是一种停滞,甚至倒退。正所谓笔墨当随时代,杨佴旻认为,用中华民族的传统精髓,真实地表达现代中国的情景与生活。

  1992年一幅静物《白菊花》,是杨佴旻创作思想的一个新开始,具有标志性的意义。以前的水墨画,即使有色彩,也只是一种辅助作用,是对墨色的补充。而在杨佴旻的画里,色彩既可以是次要辅助,也可以承担主要角色。杨佴旻的艺术实践改变了水墨画以墨色为主的传统画面效果。他用实践告诉人们,在宣纸上完全可以画出斑斓的色彩。有文字如此写道,杨佴旻根植于中国,融汇西方,大胆进取,锐意革新,成功地跨越了东西方文化的鸿沟,拓展了绘画更为广阔的艺术天地。

  杨佴旻说:生在今日,中国艺术家只能做而且只该做当代的事情。他的理想是援水墨画于现代世界,让传统艺术精神在全球化时代安家落户。将色彩融入水墨空间,让逸笔写意的画面呈现生命的斑斓,说实在的,这项探索充满艰辛。通过色彩,杨佴旻渴望走出古代艺术家的孤独和虚灵境界,而拥抱色彩斑斓鸢飞鱼跃的生命世界,同时让水墨风景保藏着笔墨的飘逸与意境的空灵。

  有评论家认为,推进当代中国画有两种转向——向外转向色彩,而向内转向心灵。转向色彩,是以西方画语系统矫正中国画语系统,在脆薄的宣纸上写出了宇宙气势。转向心灵,则是以中国画语系统纠偏西方话语系统,在坚硬的画面上挥洒出生命的旋律。杨佴旻的探索明显有一种自觉的取向,不是延续西化中国,而是力图“以中化西”。

  “以中化西”,就是以中国传统主动去融汇与化合西方传统,从而当代语境中创造属于自己的新传统,为古典的传统添加新质。“以中化西”,是当代中国在全球时代多元文化语境下而采取的一种策略,主动而非被动地遭遇西方文化,以自体为中心而非以他者为中心选取文化资源。这是中国当代艺术所由之正道。而杨佴旻的探索所带来的启示,也许正是传统水墨画的复兴之道。

  艺术没有国界

  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多文化多时空的融合将是今后世界美术的发展趋势,杨佴旻回忆2000年在美国的一次画展,一位喜欢禅宗、喜欢中国文化的美国老太太,看到杨佴旻的画后,激动地落泪了。她说她喜欢中国,她想了解中国,但是看以前的中国画,她只能是欣赏,敬而远之。而这次她懂了,她说杨佴旻的画有一种心灵上的沟通,感情上的共鸣。

  可以这样认为,杨佴旻的水墨画,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他的优胜就在于此。真正的艺术,正如杨佴旻的水墨画一样,它没有国界,它不失传统但又超越了传统。

  杨佴旻说,中国经济、社会已经逐步现代化,整体而言,中国画还在“传统”的山水花鸟中自娱,走中国画现代化的道路,不应是21世纪中国画人还在讨论的问题,毋庸置疑,革新开放的文化艺术才是有生命力的。

  杨佴旻说:“文化艺术,科学技术是人类所共有的”,中国的社会在发展,在融合传统,在融合东西,在朝着一个更人性化、更世界化的方向发展。

  杨佴旻认为,“不要总认为大事件才是刻画的主题,细微——正是通向大境界的法门”。他说:我的题材什么都有,人物、动物
、静物、风景等,我是要说——水墨画什么都可以表达,不单是传统的,也是可以画现代的。我的题材有人物、静物、风景等等,不是单一的,但它们在气韵和精神上是贯通的。去表现最普通的、司空见惯的东西,借助于它们去张扬生命、颂扬和平。

  的确,杨佴旻笔下的水果、鲜花、房间、小院……平凡而富有人情味的普通人的生活。恬静淡雅、超脱尘世,看人看画、看画看人,无疑不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杨佴旻说,在艺术风格上虽然是行色不一的,但通往大境界的法门却是一样的。当飞机冲向高空,当它超越云层之后,那些或山或水或晴或雨的都不见了,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阳光。凡事到达一定高度都是相通的,也是说人性是相通的。

  “我的一切都被制约着。我爱天上的明月,可我却不能抚慰它,像白云一样在穹宇间飘逸”,杨佴旻如此写道。也许这,正是杨佴旻对艺无止境的探索与追求的最好诠释。

  (编辑:符素影)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