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当代艺术沉浮录

2012-02-02 12:05:47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刘威海

   

  当代艺术在中国发展的短短几年,如雨后春笋般,迫不及待地成长起来,更有艺术家作品的价位迅速攀升,但也起伏多变。市场中的又一轮较量告一段落,落槌定音宣告了各自的市场标的。不太成熟的艺术产业链也在这个喜怒无常的市场里上下沉浮,在此,我们将从产业链条的重要几环切入,探究当代艺术沉浮的原因。

  画廊篇

  伴随当代艺术沉浮

  艺术行业是有人格的

  ——北京长征空间 卢杰

  长征空间成立于2002年,算得上一个老牌画廊,可以说它和中国当代艺术共同成长。2008年中国当代艺术遭遇“滑铁卢”,很多人都在说整体经济状况不好,导致画廊市场不好。可是长征空间创办人卢杰却在这个最低潮的时候明确地说:“我要纠正的是,画廊市场并没有不好。”长征空间合作出很多无论当代艺术市场怎么阴晴圆缺,学术和市场两只船都踩得很稳的艺术家,像逆流而上的汪建伟等,像一直稳步前行的林天苗、喻红等。卢杰说:“市场泡沫破灭的情况下,原本制造了水分的画廊当然生意不好了,那些二流三流重复性的作品当然不好卖,而有历史有学术有代表性不掺水的画廊和艺术家自然会从泡沫中浮出来。”2011年经过市场的盘整后,更多画廊懂得了稳扎稳打的系统运营法,更多的艺术家懂得了一身铜臭的人就算偶然当了艺术家也会被洗牌。

  未来的当代艺术怎么走?未来的画廊行业怎么做?卢杰从一开始就想好了,长征空间绝对不能一猛子扎到市场中,它要有学术、有服务、有行政、有策划,也有非盈利的部分,是一个有系统的机构。所以长征空间为自己定制了生存策略,长征A空间打造了视觉经济平台,展览作品和市场紧密联系;长征B空间是一个延续了实验性的空间,保证艺术最大限度的自由。艺术行业归根结底是艺术家的行业,而不能简单地市场化。艺术机构也像活着的人,是有人格的。

  市场与学术的平衡木

  ——北京大未来林舍画廊 林天民

  林天民是大未来林舍画廊的当家人,经营画廊大半辈子,看着上世纪80年代以来艺术市场的发展起伏至今。2004年艺术市场如脱缰野马,财富积累速度很快,2005年整个艺术市场非常活跃。当时大未来画廊开始梳理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艺术家,常玉的作品在2004-2008年间价格有20倍左右的涨幅。不可否认,2005年以来,整个艺术市场,人们关注的是价格变动,话题几乎都围绕在拍卖市场里的“明星”和“天价”作品。金融危机以前,呈现出了拍卖市场引导整个艺术市场的短暂现象。但现在渐渐转变成一级画廊引导市场健全地发展,并重新检验着当代美术家在美术史上的分量和定位。这正是林天民所期待的未来发展趋势。

  2008年秋拍赵无极的《向杜甫致敬》,创了新高价4700万港元。常玉的《花》最高价达到5000万港元。这个现象表明:老一代艺术家作品,得到了更高价值的认同。林天民说:“在美术史、学术上被认可的,不管是第几代或是新生代艺术家,几乎没有受到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确定艺术家及艺术创作的学术定位,推高其在美术史上的位置,这比艺术家作品价格的变动要重要。

  共同成长

  ——北京偏锋新艺术空间 王新友

  自成立之始就提出与中国当代艺术“To Be Together”(共同成长)的偏锋新艺术空间,已是中国最重要的画廊之一。负责人王新友提出了“共同成长”,“老老实实地培养国内藏家”,“只有冬天的心态,没有冬天的市场”等许多理念。偏锋所力推的年轻艺术家在学术与艺术市场上愈来愈受到广泛的重视。与他合作的梁铨、曹晖、康海涛、李红军、吴笛、范明正、吴海洲等都已经在各自的领域崭露头角发出了声音。

  王新友认为,金融危机之后,给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绝好的契机,有追求的艺术从业者都应该深刻反思,什么才是好的艺术?怎样切实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年轻的中国当代艺术最应该倡导的是接壤未来的艺术,寻找稳定的收藏家和机构。[NextPage]

  理性地超出一步

  ——北京Boers-Li画廊 皮力

  目前中国画廊和西方画廊是不同的,西方的画廊制度是经历百年建立起来的。中国的画廊则仅有二三十年,没有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结果就是它的经营水平和理念上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基于此,Boers-Li画廊提出了“母画廊”概念。画廊与艺术家之间没有绑定式的“卖身契”,即“代理制”,而是以母画廊的面貌经常与同行在其他展览地点借展或协展其画廊合作艺术家的作品。目前中国的画廊系统尚未完善,在这种情状下跟艺术家签代理死约,对于画廊和艺术家都是有压力的。通过近几年与宋琨、梁远苇等新锐艺术家的合作,证明了这种非常的合作方式是可以共赢的。

  皮力认为,中国当代艺术在国外市场的短暂风光已经不再。其中“写实油画”和“表现主义”的时代已经过去。可以看到,在国际二级市场上继续坚挺的依然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精华,那些含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又同时具有鲜明当代艺术特征的优秀艺术品将会在国际市场再放异彩。“画廊今后的经营方向将是年轻艺术家与中年艺术家并重,新艺术与当代艺术30年经典并重,这与我们原来着力推广年轻艺术家的方向相比,将更加多元,理性地超出时代和主流趣味一步是我们的标准。”

  格局篇

  当代艺术市场新变

  老树常青张晓刚

  可以说张晓刚是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引爆者,也可以说张晓刚是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一面旗帜。2006年,张晓刚的《血缘:同志第120号》在纽约苏富比春季拍卖会上以97.92万美元觅得新主,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引爆点。中国当代艺术创作由此进入了一段空前的繁盛期。

  在金融危机前,张晓刚在艺术市场上的表现非常抢眼,高价作品频出。金融危机后,在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最需要信心的时候,是张晓刚的天价作品,重新让市场开始兴奋。近两年,张晓刚在艺术市场上,颇有王者归来的霸气。他的《创世篇:一个共和国的诞生二号》和《生生息息之爱》分别以5218万港元和7906万港元成交,双双刷新个人作品价格的最高纪录。后者更是成为第一张过千万美元的中国当代艺术品。

  与所谓的“四大天王”的其他三位艺术家——方力钧、岳敏君、王广义相比,张晓刚在艺术市场上的表现要稳定得多,持久力也强。金融危机后,其他三人在艺术市场的新利益格局中逐渐式微,被一些新鲜血液所替代。但是,张晓刚却风采依旧,作品的拍卖成交率超过90%,并且高价频出。这一方面是因为近两年有分量很重的张晓刚作品流入了拍卖市场,比如《创世篇》是张晓刚的经典之作,《生生息息之爱》是其早些年的代表作,并且还有尤伦斯夫妇收藏的市场效应,好货才能有高价,这是天价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张晓刚的追捧者实力不俗。张晓刚与佩斯画廊的密切合作,让市场对其有了更多的期待。同时,不少实力派藏家也一直在追捧张晓刚。比如印尼藏家余德耀,在去年市场前景并不明朗的情况下,依旧花巨资收藏了张晓刚的《创世篇》。

  市场新贵曾梵志

  曾梵志是艺术市场的新贵,也是艺术市场的神话。曾梵志已经在艺术市场新利益格局中抢得先机。媒体根据艺术家在新近艺术市场上的表现,把曾梵志、刘小东、刘野、刘炜称为“新四大天王”,可见曾梵志在最近艺术市场中的火热。

  纵观曾梵志作品在内地、香港两地2011年春季拍卖会上的表现,其市场元气复苏能力超群,已经呈现出市场领航者的霸气。在春季大拍中,曾梵志上拍的油画有28幅,成交率高达100%,其中6幅作品以过千万元的价格成交,其中2幅超过3000万元,1幅超过4000万元。在香港苏富比尤伦斯藏品夜场拍卖中,曾梵志的面具系列皆以超过1400万元的价格成交,其中的接盘者便是曾梵志最重要的海外合作画廊阿奎维拉画廊。在香港佳士得,用于慈善拍卖的《豹》以超过3000万元的价格被知音觅得。在北京保利,曾梵志的《A系列之三:婚礼》更是以4025万元的价格成交。

  这些作品的价格虽然不及曾梵志的作品《面具NO.6》在2008年拍出的7536万港元的天价。但在一季拍卖中,其高价作品的数量,已经远远好于金融危机前的市场宠儿,可见市场对其作品追捧的程度多么火爆。

  曾梵志作品的市场基础非常稳定,合作画廊实力不俗。国内有香格纳画廊和艺美基金,国外则是百年老店阿奎维拉画廊。最近,曾梵志的利好消息频出。他和画廊巨鳄高古轩画廊达成合作协议,传闻曾梵志对画廊提出的排他协议,也被画廊接受。[NextPage]

  青年才俊康海涛

  青年艺术家作为艺术市场的潜力股,具有成本低、风险高的特点。当青年艺术家从名不见经传成长为同龄人的佼佼者时,其合作伙伴得到的回报是丰厚的。否则,誓与青年艺术家共成长的画廊很可能会赔得血本无归。

  现在,70后艺术家已经在艺术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他们在艺术市场的表现有的一惊一乍,昨日门庭若市,今日门可罗雀。有的则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稳固上升。康海涛属于后者。

  康海涛是偏锋新艺术空间的代理艺术家。近两年,偏锋新艺术空间很好地推出了自己代理的青年艺术家。康海涛的作品进入拍卖市场的时间不长,从2008年开始进入拍卖市场。当时的市场价位与同龄人相比并不高,仅为十几万元。历经4年的拍卖洗礼,康海涛的拍卖价格已经稳步上升到三四十万元。非常可喜的是,康海涛作品上拍的12件拍品成交率达到100,这在青年艺术家中非常难得。

  价值篇

  学术内涵是艺术品位的后盾

  艺术家以及作品在市场上起起落落的表现,除了市场本身因素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即学术的内涵。它就像线的长度,可以掌控风筝的高度。归结到最后,学术在市场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美术史上可以沉淀下来的艺术家是经得起考验的,学术也决定着长远的市场风向。

  当代艺术的现状

  中国当代艺术存在自身的发展问题,评论家朱其给出自己的见解:其一、“当代艺术”的概念是由国外回传,国内艺术界对其褒贬不一,争议较多,不乏艺术品价格和价值背离的现象,说明它在本土市场的根基并不扎实,这至少需要十几年的时间才能梳理好。其二、中国当代艺术的启蒙是在西方进行的,艺术家多在国外奠定了相对良好的艺术理念和收藏市场。而现在国内提出的一些所谓的“新概念”,还处于萌芽状态,在理论表述和情感上没有被普遍接受。也没有一个共识性的艺术群体出现,缺乏艺术的强势性,所以难以获得普遍层面的认同,因此,短时间内难以形成气候。但毋庸置疑的是,当代艺术的后续发展应该是多元化的生态,不会再现某一批人独占鳌头的状态。

  今天的“当代” 明天的“传统”

  虽然有人对当代艺术的价值表示质疑,但谁又能否认,每个时代都有当时代的艺术,“当代艺术”应该是个动态概念,内容因时代而变化,历史的漏斗会自行将其过滤。当代艺术不会因为金融危机等因素停滞,它会阶段性地体现不同的内容。只有当代艺术发展起来,向后看,才能有自己的传统。所以,当代艺术的发展,是个势不可挡的趋势。

  评论家杨卫指出,有条件进入某段艺术史的艺术家,第一,在文化艺术上表达了当时期的文化水准,张晓刚、方力钧、岳敏君、王广义等,即属于此类。如张晓刚的“大家庭”系列,就是五六十年代的一种整体记忆。他们的作品以观念为主导,表现了时代内容。

  第二,确实是“画”得好,具有自己独特语言能力的艺术家。最近,这样的艺术家如曾梵志、何多苓、毛焰、周春芽、刘炜等逐渐浮出水面,成为市场上的热点,他们更注重艺术本身,注重艺术语言与自己的关联。其笔墨方式相对个人化,恰好吻合了今天人们对自身价值趣味的追求,而非简单的群体趣味。

  “除艺术家自身的感觉,还要具备坚韧不拔的毅力。市场规律有潮起潮落,但作为艺术家本人,不是为市场而动,而是持续关注自身的文化命题,市场会阶段性地选择艺术家。我们假想一下未来,以前被屏蔽的东西会再出现。”

  民生美术馆馆长助理李峰表示,与当代艺术的狭小市场相比,书画作品在大众心理的接受度,是当代艺术作品的10倍以上,它的价值认定在国内基本上已没有争议,形成了一个普遍语境,其市场价格的形成也有80年的历史,到这个阶段,其价位实属正常,这不正是因为书画市场基石的牢靠吗?所以,当代艺术作品的市场成熟期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以后的事,它的市场需要花时间去培养。15年后,再回头看,会发现有太多的好作品。[NextPage]

  收藏向学术靠拢

  收藏,就需要选一系列的作品,再梳理出思路。当然,这个思路要以学术为依据,这样,回报也更大,是投资与收藏的双赢。

  艺术品市场有其特定的滞后性,好的买家始终保持着先锋性,他们已经不为市场所惑,随着对艺术的深入关注,藏家们更注意研究艺术品的学术价值,进而形成收藏与学术的互动。真正的艺术品收藏需要判断、积淀和时间。

  2006年苏富比春拍引爆了当代艺术市场,造成了它过度繁荣的假象。金融危机恰好对市场起到整理作用。这时候,比的就是学术,即艺术家是否有很独特的技法和观念。艺术的分化会越来越大,这样,才能更清晰地看到谁在市场上站得住脚。

  正如北京邦文当代艺术投资有限公司学术研究部总监赵孝萱所言,可以在世上留名的艺术家毕竟是少数,大家都在摸索谁是那几个少数的艺术家,这是对收藏者眼光的考验,而乐趣也在于此。

  希望在未来

  当代艺术的发展与整个经济条件的发展密不可分。近代书画、瓷器的价格都很贵,而对于几十万元甚至更便宜的当代艺术作品,或许会成为新进藏家的选择。我们再来看798艺术区画廊的销售情况,据调查,中低价位(15万元以下)的艺术市场在重新培育和复苏,2万到12万元的作品卖得不错。所以,可以预期,未来当代艺术市场发展还是乐观的。

  每个时代都有代表其特点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李峰说,年青一代艺术家中,如康海涛、王光乐都很不错,其艺术作品源自情感。好的艺术作品平白、朴素、祥和、美好,来自艺术家的个人经验。他们的作品多在15万——50万元之间,是中产阶层可以接受的。既然年轻,也就意味着风险,当然与回报也成正比,又是藏家们眼力和心力的较量。

  当代艺术已经不是个小趣味的范畴,它与今天人们的存在,与外界、时尚等关系都密切相关。当代艺术的价值观及其先锋性也决定了它的生命力。

  赵孝萱表示,张晓刚、曾梵志的作品行情已经比较稳定,现在百万元的艺术作品处于中间价位,当中还会有部分较具学术性的艺术作品有上涨空间。上不来的就被这个历史的漏斗筛下去。或者我们还可以期待更年青的70后艺术家。当然,作为年轻一代艺术家,应该有自己独立的表达事物的能力。年轻仅代表希望。

    (编辑:符素影)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