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成都的画廊和艺术机构

2011-10-18 14:15:01来源:《画廊》    作者:许晟

   


re-C(廊桥)艺术空间

  从2009年开始,成都的艺术机构就渐渐活跃起来。我回成都比较晚,赶上的第一个开幕展已经是2011年的成都当代艺术美术馆开幕,这算是今年的一件大事,在现场也能明显察觉出人们对未来的期待。另外,目前成都最年轻的画廊,那特画廊(L’Art Gallery)也是最近才举办了开幕展,展览短小精干,展出了4位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其他的,比如re-C(廊桥)艺术空间,或者千高原画廊的开幕展,都只能借着照片遐想,似乎已经过了许久,变成了另一个时空的事情。时间究竟过得是快是慢,有时候自己也说不清楚;但故事是一定很多的,夹在两三年的时光里,就像一张张的照片,不停地提醒着,我们已经忘记了许多事,也已经做了许多事。

  如今,在成都的艺术机构里,除了上述刚刚开幕的美术馆和画廊之外,非盈利的展览和项目主要发生在“廊桥”和“A4”两家机构,这两家机构的展览都比较频繁;“千高原”是一家专业的画廊,并且也会组织非盈利的学术项目,算是一家非常活跃的机构;“空港10号”也是一家画廊,去年的活动相对较少,今年渐渐又忙碌起来,以年轻艺术家的群展为主;蓝顶美术馆的活动也一直在进行,每次都有邀请;“K画廊”的活动也一直在进行。另外,还有“岁月画廊”,以及“文轩美术馆”这样的机构,但我没去过他们的活动,所以就不太了解了。

  我在成都看到的第一个展览,就是re-C(廊桥)艺术空间的“实验填”。先说一下,这个艺术空间的名字被分成括号内外的两部分,一般被称为“廊桥”,是一个由廊桥集团无偿赞助的非盈利艺术机构,所以呢,其实“re-C”才是它真正的名字,但“廊桥”似乎更有诗意一点。这个机构的活动确实有诗意,不是某个活动有诗意,而是各种活动凑在一起,显示出一种机构的诗意,这一方面是因为廊桥的艺术总监赵欢和她的团队是专业和性格兼备;另一方面是因为赞助方并不限制机构的发展方向或者展览内容,所以比较随心所欲一些。非盈利空间的展览总是没法大手笔,但力求精致是可以做到的,加上廊桥空间的研究能力很强,所以每年都会有研究型绘画展,也会有给艺术家个人更多发挥空间的新媒体展览;也有年轻艺术家基金……另外,还有像80年代主题派对、新年派对这样的节目。那里的展场结构多变,的确适宜各种活动,从作品展览、摇滚乐队演出,到放映电影,廊桥都搞过。

  “试验填”是在2009年5月举办的,参展的是一些成都的年轻艺术家,以绘画为主,但更多的是调动起了现场观众的情感,参展艺术家的准备也非常充分。所以,那次展览每个艺术家的热情都很高涨,现场气氛也很好。展厅入口有一幅喷绘铺在地上,上面写着从1979到2009年文化界每一年发生的大事,还有很多空白,现场的人可以往里面填字;很多人写的都是自己的初恋什么的。不知道为什么,很多70年代出生的人的内心秘密都被这幅喷绘点燃了。当时,一个人拿着邀请函上印着的几幅画,问我喜欢哪幅。我说喜欢有一棵蓝色树的那幅。后来在展场里看见那幅画,觉得是他当时画得最好的一幅。那位艺术家皱着眉头,正在接受媒体采访,觉得他离自己挺远的。后来他问我,自己哪幅画得最差,我指着一幅船的作品,小心翼翼地说:“这幅。”他说他也这么觉得。需要强调的是,这是我在成都看的第一个展览,所以一切都是很有趣的。后来,在那次展览里遇到的好几个人都成了很要好的朋友,要是每个展览都能这样,那参加展览该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情!这便是所谓“人生初见”吧。对了,廊桥空间最近收养了一只流浪狗,取名“辛巴”,喜欢在草地上疯跑,不咬人,算是廊桥近期的新景点。

  我在成都看过的最初几个有印象的展览,还包括A4画廊的一个记不住名字的装置展览。A4画廊位于成都远郊一个别墅区里,展厅分成三层,第三层空间最大,第二层有一间书吧,里面有不少不错的书,不嫌路远的朋友们可以经常去免费阅览。一般来说,这样的机构会主要定位于讨好别墅区内的业主,幸好A4并不是如此,它大概恨不得把周围的别墅全都拆了建展厅吧。它的开头几个展览也很有意思:比如安徒生童话展,而且这是A4画廊总监孙莉亲自策划的第一个展览。A4整个机构都非常努力而且善于学习,近一年多的进步有目共睹,孙莉也从承担自己并不熟悉的策展转为幕后。去年她邀请了很多年轻策展人来做非盈利性质的展览,把知名度提高了许多。今年开始主要做年轻艺术家的展览了。今年,A4似乎要改名叫“A4艺术中心了”,因为它一直以来也是以非盈利的项目为主,并不算一间真正的画廊。不过,不管它改成什么名字,大家都称之为“A4”,去看展览就好了,至于到底是艺术中心还是画廊,也没有几个人过问,人们喜欢讨论的还是展览本身。[NextPage]

  那个有关装置的展览应该是我在A4看的第一个展览。A4的开幕式总是非常正式,主持人发言,总监发言,策展人发言,艺术家代表发言,嘉宾发言,策展人请来的大牌发言,最后又是总监发言……全都一丝不苟,搞得围观的观众们也被这样的氛围所感染,每次出现在A4,总要穿得正式一些。那会儿展览完毕,主办方常组织大家去市区里一个唱KTV的地方聚会。顺便说一下,2009年大概是成都艺术界KTV活动最频繁的一年,后来,大概是大家觉得唱太多了,新歌都学不过来,于是活动次数降低了不少,但过年时是肯定少不了的。近一年多,A4的服务越来越专业了,在今年一个展览上,我正在看作品,突然来了一位工作人员,像还没毕业的大学生,有些生涩,却很热情地问我:“请问你需要讲解吗?我可以为你介绍一下这幅作品。”我于是就想,自己看起来不像买家吧;然后我又想,哦,这里的展览似乎至今也是非盈利的,所以人家只是在提供服务而已。我真的好奇,想听听这位工作人员怎么说,但突然来了个电话,于是错过了。A4离市区远了点,但那是在成都相对而言,开车还是很方便,加上展览质量不错,所以展览的关注度还是很高的。

  我去千高原画廊看的第一个展览是一名年轻艺术家的个展。说实话,那个人的作品我不喜欢,有点装疯卖傻。但那次展览以后,我就喜欢上千高原画廊本身的氛围,因为如果这样的作品在其他地方展览,我可能看两分钟就走了,但那次还是差不多看完了。千高原展厅虽然不大,但每次展览都有种严谨的气质,绝不会有大而空的感觉,而是把一切都凝聚在一起。那里的展览从不铺张浪费,却尽量让每个细节都完美一些,用现在的话说叫很“环保”。千高原是一间真正的商业画廊,但又绝不仅仅是如此,因为这间画廊的总监刘杰对当代艺术也保有自己的立场和选择。说起来,刘杰即便去当个评论家,也肯定是专业水准很高的那一种。面对自己的主观愿望和画廊的客观现实,要寻找一个平衡点,同时保持较高的底线,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千高原也有自己的非盈利基金,把每年30%的资金和精力花在非盈利基金方面,而且,这些基金并不是主要用在收藏方面,而是用在对年轻艺术家的激励和培养上。所以,虽然是一间运作方式很专业的商业画廊,却也能看见各种各样的展览,包括反对商业化的行为艺术。不得不说,在这种白花钱方面,成都的re-C(廊桥)艺术空间、A4、以及千高原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而像这样的机构自发的基金,虽然数额不多,但也能尽量弥补一些当下艺术基金纯粹为了收藏投资,或者不够系统化的缺陷。有能力的画廊很多,有理想的画廊很少,这也是千高原能得到人们尊重的原因。另外,千高原承办的现代舞“春之祭”参加了2010年9月到12月的瑞士艺术节,这是规格相当高的艺术节了,从这一点也能看出,他们的涉猎是有相当广度和质量的。另外说一点,千高原的展览我去看过的很多,虽然留下来吃饭的次数也很少,但并没有错过有人在饭桌旁当场求婚的那一次。

  就像本文开头介绍的,成都还有许多艺术机构,但在此就主要介绍这三家吧。除了这些已有的机构,人们自然也会对新开幕的机构寄予厚望。成都艺术界虽然活跃,艺术家和优秀艺术家都不少,但毕竟机构的数量还没有北京的草场地里的多,所以每间机构都时刻在人们的注视之下。对我来说,上述的三家艺术机构算是我认识成都艺术圈的开始,这是一种缘分,所以就按照这个线索做一次回忆吧。如果远道而来的朋友还不太认识成都的艺术机构,我希望这篇文章能给大家一些线索。

    (编辑:符素影)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