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叡
近些年来,中国艺术品价格为何节节攀升?火热的投资浪潮对艺术品市场究竟会带来哪些影响?艺术品的收藏与投资区别在哪里?如何鉴赏艺术品?摩帝富艺术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黄文叡具有多年的艺术品基金运作经验,他对上述问题的解答,应该有益于艺术品的收藏投资者正确地认识和看待艺术市场,更好地进行收藏与投资。
艺术品价格攀升主要源于货币贬值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总成交额428.42亿元,比去年同期上升112.71%。中国艺术品市场又迎来价格普涨的势头,高价拍品数量创下历年之最。
对于艺术品价格的节节攀升,黄文叡认为主要受货币贬值影响,而不是完全架构在大部分人对艺术品鉴赏能力的提高。
黄文叡认为,艺术品的美学价值应该慢慢等同市场价格。我们推介一位艺术家,必须肯定的是他的创作功力,他作品的艺术价值是高水准的,但是在市场上还未被关注。之后大家慢慢体会到了,接受了他的创作,把美学价值和市场价值划上等号了。艺术家去世之后,他作品的市场价格就更高,这是正常现象。但如果是相反的现象,艺术家一出道,其作品美学价值还没确立,市场价格已经高不可攀,基本上就有炒作之嫌了。
投资与收藏不能被混淆
艺术品的收藏与投资,两者所关注的角度必然有所不同。黄文叡认为,很多人混淆了艺术品的收藏和投资。投资和收藏都有4个重要因素,对投资而言,这4个因素的顺序是:流通、品质、取得、真实;而收藏的顺序是:真实、品质、取得、流通。
他进一步解释道,投资是要获利,看重作品是否有流通性。只有满足市场需求的作品才有流通性,这种作品随时都被市场接受,很多人都在寻找这样的作品,这是投资的先决条件;再就是需要考量作品的品质,如果品质不好,即使有再大的流通性,其价格要提高也很困难;然后是作品的可取得性。有没有渠道可以取得?大家都要的作品怎么找得到?最后才是真伪性。很多人认为作品买错了,以后的投资全泡汤。真伪是需要考量的,但不是放在第一位。一件书画作品即使是真的,如果这件书画作品不是艺术家的代表作和经典作品,没有任何的艺术史和时代意义,一样没有多大的价值。这些都需要研究,把艺术家的每个风格期和创作的技法都了解得一清二楚。
如何鉴赏艺术品
对于如何鉴赏艺术作品,黄文叡认为,阅读一件艺术品,尤其是史论家尚未着墨的新兴艺术家的作品,要寻找两大共通元素:一、作品中不须深度咀嚼就能掌握的“直接而明确”传达出的信息;二、隐藏在作品背后的符号(暗喻)。如张晓刚的《大家庭血缘》系列作品,一看是一家人,再细看每个人面无表情毫无互动,唯一牵连彼此的就是那脸上抹灭不掉的胎记和那一缕红丝线,将“文革”时期这层家人若即若离的血缘关系又再次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简单的构图却讲述了一部沉重的“文革”创伤史。这种暗喻的铺陈不仅是成就一个艺术家个人风格的必要条件,也是一件好作品的必备元素。
艺术史学中的研究方法论,强调从作品中去找答案,训练观者透过作品中形式与内容的演变,先归纳整理出艺术家不同的创作期,再深究改变作品主题与风格的背后原因,是环境的改变、生活的骤变、心灵的冲击、受某风格的影响,还是自我不断的挑战。一个艺术家作品风格的改变,事出必有因,即使是对过去主题和内容的反叛,但反叛中必有继承。如主题和风格的改变突然转向,无法从之前的作品中寻得脉络,只是一时兴起或遇创作瓶颈的调适,如此态度皆不足取,也很难对艺术家未来的发展有所期待。
近些年,艺术品基金、文交所的资产包、艺术品信托产品以及用融资方式的艺术品投资商品,丰富了艺术品投资市场。黄文叡认为,这些艺术品投资产品的主要目的,无外乎是为了在短时间内获得较高的报酬率。但是这样的短线操作对于整个艺术生态和艺术架构会产生非常大的冲击,包括艺术家之后创作的延续,以及所有国人对于艺术品鉴赏的能力,都被忽略了。如果大家对艺术的鉴赏都有一定的水平了,在这个鉴赏的基础上把艺术品市场的价格慢慢拉升,这才是正常现象。
(编辑:符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