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假文物“正名”之旅

2011-09-15 11:27:18来源:北京文艺网专稿    作者:龙灿

   


隐秘世界的幕后

  4个月前,一个鲁莽的小偷在故宫博物院走了一遭的时候,他不会知道他掀开了一个隐秘世界的幕布,无数的秘密由此逃逸出来。

  忽悠的专家、玩火的炒家、狡黠的造假者和耳聋目盲的博物馆构成了文物界的种种乱象。从简陋的民间小作坊、堂皇的拍卖行到森然的博物馆,造假无处不在,假文物又在专家、炒家的运作下价值连城。什么才是文物?如何鉴定文物真伪?话语权的争夺其实也是利益博弈。

  一群傻子在买,一群傻子在卖,还有一群傻子在等待。据说,这就是真实的文物界?

  从民间赛宝、专家鉴定、文化展览到博物馆收藏

  寻找“镇馆之宝”背后的洗白链条

  一出生就备受质疑的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唐长沙窑人物贴塑大执壶,其价值是为安徽农民脱贫致富做出贡献?

  杨静荣对陪同参观的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的人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他的说法是,对方的脸色都变了。

  在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逐一就“故宫十重门”向公众道歉的时候,一个故宫工作人员问前去采访的记者,舆论的焦点会被转移吗?

  装满了秘密的门一旦被打开,想再关上就不那么容易了。一夜之间,故宫从神坛坠落,文博界的是是非非持续发酵,那些一直被阳春白雪掩盖着的隐秘的文物江湖,逐渐显现出真实的面目。

  根据故宫8月份的一份内部会议内容显示,“十重门”后,故宫在等待一个接手舆论焦点的事件。如击鼓传花的游戏,这个对象很快到来。8月下旬,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一个全称叫唐长沙窑人物贴塑大执壶的“文物”,接过了故宫的重担。

  多个文物专家指出,这个所谓的唐代大执壶其实是上世纪90年代的产物,经过种种洗白过程,一跃变身天价,准备申请为国家一级文物。

  一个“假文物嫌疑犯”是如何“升迁”到候选国宝的?

  真假“壶王”

  按照大执壶捐赠人丁仰振的说法,19年前,一个卖家送来两个半大执壶,说是从古运河挖出来的,丁仰振以1600元钱的价格全部买下。丁仰振说,他也不知道卖家是谁,收购没有完整的记录,没有人知道这个壶王的真正来历。

  从现有的影像资料中,丁仰振的长沙窑“壶王”首次公开现身是在2004年中央电视台的赛宝大会。他带着长沙窑“壶王”前去赛宝,但被4名专家一致否决。

  故宫博物院文物专家杨静荣是当年鉴宝的四位专家之一,此外,还有故宫博物院的叶佩兰、首博研究员王春城、景德镇的欧阳世彬。

[NextPage]

  因丁仰振态度太过坚决,专家们委婉建议他去做仪器测试。事后他们发现丁仰振出门后对着镜头说:“专家很重视自己的东西,觉得不错……”

  杨静荣介绍,表述的核心信息似乎没有变,但真伪之争已经埋下了伏笔。

  随后,丁仰振对大执壶进行了仪器鉴定。7年后,丁仰振对记者说,鉴定结果大约是200至300年前的东西。他认为这个鉴定不准确。

  而记者从当年的鉴定机构了解到,当时的结论是:“与现代瓷器的成分相符。”

  杨静荣说,这是一个严谨的科学表述方式,也是一个避免法律风险的鉴定意见。只说成分,不说是非。如果一定要给一个通俗的解释,那就是“近20年来做的仿制品”,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

  2年后,当他看见这个当年被自己否掉的“大壶”摇身一变,成了南宋官窑博物馆的国宝“壶王”时,乐了:“钱多,人傻?”

  杨静荣历数器物的疑点:“形体不符:长沙窑质地疏松,这么大的壶,盛满水或酒之后,壶把和耳将不堪重负而断裂,就设计的实用性来说,首先不成立;此外,这么大的壶如此完整,再有了上述的致命弱点,历经千年而不坏,与基本逻辑不符。”

  “我可以确定,这是高仿品,出生时间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湖南长沙窑研究会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也斩钉截铁地做出判断。

  捐赠者丁仰振

  除了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的这个“壶王”,丁仰振还有一个完整的“壶王”留在自己的私人博物馆,还有半个,据他说是给了江苏扬州文物鉴定专家朱戟。

  在安徽淮北市的家里,情绪激动的丁仰振坐在一堆真假不明的古董中,力挺自己提供给南宋官窑博物馆的“壶王”。在长达20年的收藏过程中,他给自己的家里堆积了无数的藏品,并一直在真假中纠结。无休止的购买,让这个曾经的建筑商人陷入了经济上的窘境。

  丁仰振1950年出生于淮北市黄里村,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他就已经是当地建筑业的成功人士。

  没有人怀疑他在上个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生意上的成功,其亲人介绍,收藏改变了他随后的人生轨迹。

  上世纪90年代初,淮北城市和交通建设全面开始,作为建筑商,老丁经常看见有人从工地上挖出一些文物,一些完整的东西被工人直接拿回家,有损坏的,直接被丢弃。

  丁仰振说,淮北地处古运河的核心区域,淮北的地底下埋藏着大量的宝贝。他决定收购这些被工人们遗弃的文物,就此一脚踏进了收藏的泥淖。

  熟悉丁仰振的人描绘他收购文物的场景,在家门口摆上一张大桌子,他坐在桌后,喝着茶,送货来的人络绎不绝,100块,1000块,现场拍板成交。卖货者高兴而去,他也心满意足。

  到后来,就有一批人专门给他收货。谁家“挖”到了东西,都会第一时间找上门来。他成了整个淮北市最大的收货人。

  “但老丁并不知道,他高调的收货方式,立即成了制假者的目标。”业内人介绍,“老丁成了制假者最好的出货渠道。到目前为止,没有人知道老丁收了多少赝品。这种疯狂进货的方式,一直持续到2000年前后。”而丁仰振自己说,最初收的货,60%是赝品。

  丁仰振妻子则介绍,随着老丁的收藏越来越多,花钱也越来越厉害,像着魔一样,全家人就此不得安宁。老人反对,妻子反对,孩子反对,闹过离婚都没有用。丁仰振甚至丢下了建筑生意,一心扑进了收藏,“最困难的时候,家里连买菜的钱都没有。”他的妻子对记者说,还是她的妹妹,经常给她钱买菜。

  “正名”之旅

  2001年3月,丁仰振把自己多年收藏的1500余件古瓷器捐献给淮北市政府,并力主建设淮北市博物馆。这件事在圈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这是丁仰振第一次以捐赠博物馆的方式,为自己的藏品寻找归宿。淮北市表彰了丁仰振,但仅仅在精神层面,丁仰振没有得到一分钱的经济补偿。

  随后,丁仰振与北京经济时报社和中国益民文化基金进行合作,将藏品在北京进行展出。当时安徽省文物鉴定站站长李广宁出面挑选了一批文物送到北京,5名专家对文物进行甄选后展览。2年后,展览结束,双方洽谈该批文物中140件文物的收藏事宜。[NextPage]

  在与经济时报社和中国益民文化建设基金会谈合作的时候,2004年1月,丁仰振请了5名资深专家对这批文物进行了鉴定。他们分别是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王莉英、河北省知名古陶瓷鉴定专家穆青、国家博物馆研究员李知宴、安徽省文物鉴定站站长李广宁,还有一位李姓专家。5名专家除了对两件藏品提出了一致的否定意见外,对别的藏品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由5名专家签名的鉴定意见书称:“这批文物真品率高,烧造地域广阔,文物品位高。其对我国古陶瓷研究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值得认真收藏、保管、研究和展示。”

  这次鉴定的意见,也作为部分藏品已经鉴定的依据之一,一年后被丁仰振提供给了南宋官窑博物馆作为辅助证据。

  尽管有了鉴定意见,但双方没能就具体的合作达成一致,这批文物归还丁仰振。但让丁仰振至今有些遗憾的是,数十件文物下落不明,其中很多都是他收藏多年的精品。

  丁仰振说,文物失踪事件以合作方的一位杜姓负责人赔偿50万元了事。

  就在丁仰振四处为自己的藏品寻找出路的时候,位于杭州西湖边的南宋官窑博物馆谋划多年的第二期扩建工程正式启动。根据当时的政府文件显示,这是西湖区管委会整体提升西湖文化品位战略的组成部分之一。扩建成功后,南宋官窑博物馆现有的藏品不足,面向社会征集珍贵文物用于充实馆藏。当地一家媒体还以新闻的形式向全球发出了“文物征集令”。于是,为藏品寻找出路的丁仰振和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一拍即合。

  登堂入室

  2005年秋,南宋官窑博物馆召集了南京博物院的著名瓷器专家,有“张青花”之称的张浦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朱伯谦、扬州文物培训中心主任朱戟、故宫博物院瓷器专家冯小琦赶赴淮北,从学术程序上对丁仰振的共计584件文物进行了认证。

  在壶王风波爆发后,当年的鉴定者之一朱戟称,鉴定开始前,他给来自故宫博物院的专家冯小琦通了气。大意是,张浦生老师和朱伯谦老师都是前辈,我们(他和冯小琦)多听老人的意见。也就是这个“通气”,日后被业内指为鉴定潜规则之一——默契。

  现场的鉴定录像显示,专家们惊叹“壶王”独一无二。而在此之前,丁仰振把另一个完整的“壶王”送往北京某鉴定公司进行了仪器检测,得到了系赝品的鉴定结论。

  张浦生、朱伯谦和朱戟三人一致认定,“壶王”为难得的珍品,建议推一级品。如今,朱伯谦已过世,张浦生远在海外,而冯小琦没有签名,她说当时只是看一下,事后也没人要求她签名。

  另一名签字的朱戟则承认当时专家有不同意见,他也知道老丁家还有一个“壶王”,但他坚决否认自己收取了丁仰振半个破损“壶王”的说法。

  当时负责征集该批文物的杭州官窑博物馆前任馆长张振常说,馆方不知道老丁手上还有一个壶王,他们严格按照专家的意见征集文物。

  根据惯例,征集文物,征集方会以奖励的方式对藏家进行部分补偿。当时谈判的价格是1500万,由政府拨专款进行奖励。作为征集到600多件文物的馆方也觉得这个钱不多,如果按拍卖行的货币价值,甚至不足一件藏品的价格。

  经过谈判,2005年7月,杭州市政府以“杭政函(2005)127号文件”的形式,确定对丁仰振捐赠611件文物进行表彰,并决定奖励丁仰振现金1500万。

  在此次文物捐赠的运作过程中,整个文物圈内已经引起了巨大争议。2006年秋,在浙江德清窑考古发掘会议上,与会专家在私下的交流中就此进行了讨论。应邀参加会议的杨静荣说,安徽省文物鉴定站站长李广宁当时就讲,杭州官窑博物馆真有钱,花1000多万在淮北征集藏品,对安徽农民的脱贫致富做出了贡献。

  杨静荣回忆,李广宁说这个事情的时候,一群专家都在笑。来自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与会专家会后专门参观了博物院,并对此提出了若干问题。杨静荣描述,该台北专家看到这个壶王的时候,特意问了是否系出土,当得到否定回答时,该专家很吃惊。

  也就是在那次参观中,杨静荣对陪同参观的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的人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他的说法是,对方的脸色都变了。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这些引起争议的藏品,依然在馆内公开展出。

  2006年9月,丁仰振再次捐出66件,总数达到了650件。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则在三年内,分三次每次500万,将总计1500万打入了丁仰振的账户。

  针对赝品风波,南宋官窑博物馆邓禾颖馆长指称,该馆2005年包括“壶王”在内的这批六百余件文物征集工作,程序是规范的,操作是严谨的,那些质疑的说法只是一家之言。邓禾颖说,他们报请上级文物主管部门对这批征集文物再次进行鉴定。

  再次鉴定何时进行?鉴定结果如何做到权威?这注定又将引发无数的疑问。

  (编辑:符素影)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