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张红玉:“经营”艺术

2010-10-09 17:51:03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

   

作者:张红玉

    关键词:艺术创作 形式经营 情感经营 艺术本体

    张彦远在“六法论”中提到的“经营位置”估计是对“经营”一词的最早提出,后来演变为“构图”、“布局”等说辞,其意思基本都是一样的,即在绘画的空间中,图像中的各类要素的大小和位置组合以及由此形成的视觉和心理感受。 
     
    由于人种和文化不同,早期的东方绘画和西方绘画在构图上采取不一样的方式。中国绘画在布局上多利用阴阳处理对比关系,画面的节奏随作者的情感和意识的流动而延展,并和各种要素统一经营,叫“散点透视”。而西方绘画则利用科学界定,通过对光色等的科学研究和处理,对透视的科学研究和利用,形成符合科学原理的视觉合理性。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两种艺术的样式也在相互借鉴,经营方式逐渐互用。具体来讲,绘画的经营包括位置经营、点线面经营、色彩经营、情感经营和思想经营等。期中,“位置经营”、“点线面经营”、“色彩经营”等都是可视的,可统称为“形式经营”。而 “情感经营”和“思想经营”则由艺术家通过不同的形式融注在作品里面,需要观者通过形式用心感知。

    严格地讲,只要在墙、纸、布等材质上涂绘上了相应的痕迹和颜色,它就已经包含了图像的形式经营,产生的不同效果在于涂绘者的有意识和无意识,以及涂绘的水平和涂绘的形式中所体现的情感和思想,并由此划分出“艺术作品”和“非艺术作品”的区别。康定斯基把绘画中的每一个形式要素理解为一个音乐符号,由此,绘画中的形式要素象征的不同音符一起构成了完整的乐章,体现了他对绘画形式经营的理解[1]。康定斯基的绘画作品,忽略了对科学形体的追求,致力于对绘画中点、线、面的组合及其与色彩的关系的集体表达的效果,从而使他的作品呈现出形块讲究、节奏饱满、色彩丰富、要素变形、情绪饱满的特点。他的画能给人以情绪冲动、精神振奋的愉悦感,他对科学形体进行了忽略,却使得画面的整体更加完全作用于了人的情感和思想,这就是“情感经营”、“思想经营”。康定斯基认为:艺术中的“虔诚的情感所要追随的,不是物质,而是精神。” [2]可见,在绘画作品中,形式经营和情感经营相辅相成,绘画艺术的情感和思想是由画面中的各类要素包括题材的图像、点、线、面、色彩等来集体表达的。反过来,熔铸情感和思想的艺术作品才具有内涵,它的形式才能更加考究,更具表现力、个性魅力和审美价值。宗白华先生认为:“艺术创造是艺术家由情绪的全人格中发现超越的真理真境,然后在艺术的神奇的形式中表现这种真实。”[3]其实,形式是由艺术心理创造出来的,艺术家具备充足的情感,具备表达的理想,就会靠想象和联想来创造自己的形式以满足这一创作理想。

    一、艺术存在的“时间性”

    艺术的存在是具有“时间性”的,只有着眼于时间才能把捉艺术的存在,否则,我们对艺术的看待就会陷入一个独立的盲目的命题里面。[4]在评价艺术作品的时候,如果脱离了原作的创作时间谈艺术作品,就等于否定了艺术产生的时间性,否定了特定时间艺术家在创作艺术作品时融注的感情和社会背景等,从而否定了艺术本身。达·芬奇在创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一系列作品的时候,饱含了其对艺术作品的科学理解,并且影响了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艺术。从16世纪工业文明在欧洲开始兴起的角度讲,当全社会开始摆脱宗教对人的束缚和影响,进而对“科学”有一种直接的向往并正在致力于探索,艺术也自觉不自觉地向科学的目的出发的时候,达·芬奇的艺术探索无疑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他的作品象征着那个时代的多数艺术家对艺术作品的理解。但历史毕竟是在发展的,西方的艺术后来又逐步产生了现实主义艺术、巴洛克艺术、罗可可艺术、印象主义艺术以及现代主义艺术和后现代主义艺术等很多流派,艺术的形式和创作思想都在递进和变化,由客观模仿,到主观表现。试想一下,假如当历史已经进入了20世纪和21世纪,欧洲的艺术家们还站在达·芬奇对艺术的理解上去从事艺术创作,就不会有后来的各种新的艺术现象的发生。这些新的艺术现象之所以能够发生,就是由于新的时代产生了新的问题,塑造了艺术家对社会的新的心理、情感、觉悟,并且由这些新的心理、情感和觉悟创作出了这些新的艺术现象。这就是艺术存在的“时间性”,或叫“时间特性”。

    今天,我们在创作艺术作品的时候,立足于今天的时代,关注今天的人文生态和自然生活,在作品中折射出属于艺术家今天的心理、情感和觉悟。以往的经验和模式可以参考,也可以丢弃,艺术创作秉承的是艺术内在的需求。从这个角度讲,艺术的审美层次也是在发生变化的,它紧紧联系在艺术作品要表达的内涵里,从而使艺术作品的形式可能要发生区别以往审美习惯的感官变化。但新的艺术形式毕竟符合新的艺术创作心理和情感,代表着符合这个时代的艺术家的创作思想和意图,因此它会最终在内涵上与观众吻合,并达到引领观众的审美进行提高的目的。

[NextPage]

    二、没有情感见证的派创作

    如果艺术创作失去了情感经营和思想经营的话,就会陷入派创作的局面,派创作的基本特征是在语言上进行模仿,在感情上处于隔离状态。

    模仿是人与生俱来的性格,也是人最依赖却又最难克服的性格。走路需要模仿,吃饭需要模仿,说话需要模仿。人因模仿走路,模仿吃饭,模仿说话而逐渐长大。可以说,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上,人以及所有动物似乎无法脱离模仿。模仿让所有动物在学会了生存的基本功能的同时,导致了言语和行为的大体同一性。因此,模仿是一切动物的天性,我们不能回避模仿。但在人类的创造领域,如果过度的模仿,就会使创作主体逐渐丧失创造性。科学、艺术,都如此。在艺术创作方面,过多的构图借鉴,反复的技法临摹,套用的用色方法,雷同的创作理念等, 不仅使形式经营缺乏新鲜语言,也使作品情感苍白,思想空虚,内涵虚假,没有生气。不管是对传统绘画的模仿,还是对当代艺术的模仿,都不能把艺术作为一种传达自己内心经营的媒介和观众进行真诚地沟通,因此也不能够引发观者的人文思考和对真、善、美的理解, 并且逐渐导致艺术创作主体的创作潜能的丧失。齐白石曾言:“学我者生,似我者亡,”指的是后辈应当学习前辈的治学精神和理念,而不是模仿前人的艺术形式和语言符号。尽管,在艺术的“发生说”里有“模仿说”一说,这是后人对艺术在人类社会发生的一种猜测,是站在艺术产生的时间立场的一种猜测,并不代表它属于艺术创作的规律和本体。

    派创作绘画,是艺术在商品市场缺失合理性和技术教育条件下的派生物,它的唯一特点是,在艺术的本质以外,见证了在工业和信息化过于发达的时代,强烈的竞争意识导致的生存局限性给人带来的极大精神压力和思想空虚、行为盲从等。因此,克服派创作的缺失,同样需要深刻理解和把握艺术的时间性内涵和艺术的本体性质。艺术家认真创作艺术作品的过程首先是对个人修养进行修炼的过程。

    三、艺术由人的内心引起

    艺术作品实际上是由艺术家的内心引起的,由内心引起的艺术多能见证艺术的情感经营和思想经营,各艺术门类都如此。据说,柴可夫斯基在创作他的第五交响乐的时候,当创作到最高潮的时候,他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伏案嚎啕大哭。郭沫若在创作《地球,我的母亲》的时候,激动地躺倒在地上,感觉地球就是自己的母亲,亲切地依偎在她的怀里,倾听母亲的心脏的跳声。鲁迅先生把杂文当作武器,使他的文学语言锐利刻薄,穿透敌人心脏。齐白石先生的一花、一草、一木、一虫、一鱼、一鸟,都极具拟人化,表达了他作为艺术家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祖国命运的关照。中国的敦煌艺术自成一体,主要以壁画和彩塑为主,并且往往画塑结合,形成形式统一,故事统一,艺术精神统一的整体,成为独具特色的创造。

    在莫高窟的很多早期雕塑中,作者并没有“客观准确”地表达对象的形体和衣纹,而是有意识地摆置对象的形体特征,并将衣纹统一排列,形成节奏感、韵律感,给人以和谐优美的享受。在很多绘画作品中,线条的重复和重叠,颜色的反复和覆盖,都说明了作者为表达内心的理想效果而进行的一丝不苟的修饰。这种修饰的结果,形成了主体明确突出,形式表达主观独立的很经典的艺术特点。这是由于作者对佛教文化的虔诚的心灵带来的主观艺术表现。

    可见,艺术是需要“经营”的,要“经营”艺术,形式经营+情感经营=艺术经营。没有情感和内涵的艺术就如艺术没有血液和头脑,过度模仿和机械玩味的派创作不能从根本上表现艺术的本质,也不是本质的艺术。从哲学的角度讲,同一作者可以创作出许多作品,但同一作者并不等同于同一创作主体。因为创作者创作每幅作品的时间、空间、心理、创作愿望等都是不一样的,每一幅作品实际上包含了一个特定时间和特定空间范围内的即兴创作心理过程。艺术本身只是一种媒介,艺术家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借助这种媒体,阐述自己对社会的爱憎情感和思想立场。所谓“人品应当大于画品”,艺术表现的强大动力最终来源于社会对艺术本体的要求和艺术家内心对社会的关照。

    四、艺术的功能在于解放人的内心

    艺术,不仅发源于人的内心,也服务于人的内心,它的最大功能在于解放人的内心,使人的内心获得彻底的自由。当有一天人们的内心获得了彻底的解放和自由时候,艺术其实可以消失了,或者它必将转化为另外的型态。

    在前文中,我们讲到了艺术的时间性,需要在这里强调说明的是,艺术的时间性决定了艺术创作的社会功能。[NextPage]

    在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并不发达的阶段,艺术承载的主要功能和技术是类同的。比如,它需要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用画面的形式再现现实生活,以供人们识读和记忆。中国早期绘画中的《采薇图》、《韩熙载夜宴图》、《帝王图》、《清明上河图》等作品都具有这样的功能。西方早期艺术也是如此,尽管文艺复兴之前的艺术多表现《圣经》题材,但理想的现实也是现实。而文艺复兴以后的现实主义则是活生生的艺术再现。这些早期的,或者我们叫作传统的艺术,就是用艺术技术的能力展现了真实的生活事实,我们可以把它叫做早期艺术的再现现实功能。

    由于生活节奏的转换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在反映真实生活的同时,艺术家又逐渐运用艺术的方式抒发情感、展现性情,用美的形式语言来陶冶作者自己和广大观者,我们把艺术的此功能称之为“审美功能”。中国传统绘画的文人画就是典型的以审美为主要兴趣取向的艺术形式。在文人画中,艺术家为了表达视觉和心理的愉悦感而采用符合情感需要的独立的艺术形式,如对素材的感性使用、计白当黑、散点透视、阴阳对比等,我们也可以把它叫做不同的经营形式。后期的西方绘画印象主义、反印象主义等也都如此。尽管在色彩的表现方面仍然没有完全摆脱西方传统绘画中对科学光色的依赖,但已逐渐展现为艺术家为宣泄情感的自由表达。梵高的作品就是典型的对情感的宣泄和对美的理想的追求。我们可以大胆地断言:印象主义以来的西方各流派艺术之所以能够彻底地摆脱掉古典主义绘画的限制,主要得益于两点。一是现代西方思想界的活跃对艺术从观念意识方面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二是对东方绘画在形式语言上的借鉴,使西方绘画找到了新的表达出路。

    跨越了艺术的再现现实功能和审美功能之后,随着科学技术带动的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新型产品开始对艺术的功能产生了冲击,并导致艺术的功能向第三阶段转化。影像产品的产生几乎摧毁了写实绘画的理想,多媒体的丰富形式以更快捷、真实、活动、连续的画面形式冲击着人的视觉和心理,让艺术的传统审美功能似乎越来越相形见拙。于是,第三阶段的艺术功能开始转向为艺术对人文生态和自然生活的关注。并由此功能导致了新的艺术类型的发生,前卫架上绘画、影像、装置、行为艺术等因此产生。我们把处于当代的这些具有新型功能的艺术类型统称为当代艺术。当代艺术揭露问题,表达关注,在形式语言上打破了民族和国界的限制,不拘材质和手法,在情感和思想经营上直接作用于人的内心,使人的内心获得更大的自由和解放,从而使人的生存潜力得到更大的发挥。

    最后,我们可以合理地推论。艺术的发生和艺术的发展都是具有时间性的,都是具有限制性的。只有从“经营艺术”地角度思考艺术的本体,才会使艺术的发展永远随时代和符合时代。艺术创作如果丧失了理想和责任,等于艺术家丧失了话语权。

    参考文献:

    [1]康定斯基(俄).《点·线·面:抽象艺术的基础》[M].罗世平(译).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 

    [2]康定斯基(俄).《艺术中的精神》[M].李政文 魏大海(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0:P127.

    [3]宗白华,美议[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p025-026

    [4]马丁·海德格尔(德).存在与时间[M].陈嘉映,王庆节(合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1:p18-23.

    Management of Art

    Zhang Hongyu  Nine-year Compulsory Education School of Qingshan in Yanchi county,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13469532367

    Abstract:The management of art includes the management of position,the management of dot,line and plane, the management of color ,the management of emotion and the management of idea etc. Among them the first three aspects belong to the visible category,uniformly called the management of style. But the management of emotion and the management of idea are infused into works of art and need to be apprehended through the management of style. Thus the essence of a work of art is that artists express their emotions and views toward the society through the media of art, and hope to obatain a kind of identification with the audience.

    Key Words:work of art  management of style  management of emotion  ontology of art

    (实习编辑:姬荣菲)

    版权声明:

    本文系北京文艺网独家稿件。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北京文艺网)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