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赋予绘画以独立的物质化的力量

2009-10-23 16:04:27来源:北京文艺网专稿    作者:

   

作者:高岭

    赋予绘画以独立的物质化的力量——张志成的近期作品

    张志成的近期作品主要包括人像和梦境两大主题。儘管从事绘画创作的人很多都是以此为题材,但张志成的创作却令人观看后难以忘怀和萦绕不散,究其原因在于他独特的油画语言表现力和对艺术之于现实关係的洞察力。作为一个从事艺术创作长达近三十年的艺术家,张志成具有极为深厚的油画技巧功底,早年深受塞尚绘画思想的影响。塞尚的绘画思想中最为核心的名言是“大自然的形状总是呈现为球体、圆锥体和圆柱体的效果”。由于这后来成了以毕卡索、布拉克为代表的立体派的理论信条,所以理解这句话,对于理解塞尚的创作就显得格外重要。在我的理解中,塞尚并不是要把绘画理解为对物质世界的再现,不是像贡布里希所言要通过一个複杂得多的修正过程将原初简化了的图式逐步丰富,直到达到与现实物质世界的匹配。对于塞尚而言,他是要在对物质形象进行简化、提炼和删拨大要的基础上,致力于通过持续变化和不断调整的肌理来表达它们。持续变化和不断调整的肌理代替了通过形体结构和光影效果对现实物象的匹配,表达代替了再现,这才是塞尚绘画的重要元素。他的绘画不是对自然的单纯模彷,而是对其进行调整。不过,这种调整又有别于全然不顾现实物象的抽象构成或抽象表现,当然也有别于古典绘画的具像表现。张志成的早先绘画多是静物、花卉和人体,这些虽然都是现实世界的物理实存,但是张志成却不仅是要用自己头脑中的固定图式来整理现实中的物件,让其就范,而且是遵从于这些物件,接受这些物件变化的种种暗示,让自己自由地感受并且表达出物象存在的凝重的质感和量感。他画中的事物,虽然依稀存留了现实物象的线索,其实已跳脱了模彷与记录的性格,也排除了一般性的联想意义。

    绘画语言表现力对于张志成而言,不仅体现在他对现实物象的简化、提炼和删拨大要,而且还体现于他对画面色彩大胆、主观但又完美的使用和表现,而这在我看来,也同样受到塞尚的很大影响和启发。对塞尚来说,绘画是一桩通过色彩来呈现或者说实现现实物件的事情,实际上,他对物象的理解和表现,恰恰是在其创造性的对色彩系统的使用方法下实现的。从早期对光影效果的浓厚兴趣,试图通过阴影的渐变和肌理质感效果来勾画出三度空间中的体积感与实质感,到1990年代以后色彩上单一化趋向的出现,张志成逐渐地走向纯粹色彩的抒情表现。线条的使用和光影效果的营造,所要达到的三度空间的幻觉,被大面积的带有持续变化和调整的单色调肌理所取代,而色彩的纯化往往产生出色彩取代光成为造型手段的奇异效果。

    近年来张志成以人像和梦境为主从事创作,前者口、鼻、眼、耳等五官特徵按照传统油画的原则,需要调和许多种色彩来表现;后者非真实的人与物、物与物甚至人与人的空间关係,也依赖多种表现手段的齐头并进。然而令人诧异的是,张志成竟然能以三两种有时甚至是一种色调来表达画面形象并且格外精彩。他的画最初给观看者的印象是鲜丽响亮的色彩调子,明度和纯度都很高,彷佛张志成是一个性格奔放和外向乐观的艺术家。其实,在这种鲜亮的色彩被反覆覆盖和持续附着的背后,你总是能感受到这些人物孤独落寞的情绪。在这里,色彩不仅担当起了造型的职能,而且还起到反衬画面主题情绪的作用。也就是说,儘管单色调是他绘画创作的主轴,儘管色彩的明度和彩度都非常耀眼,但它们并不轻佻和浮夸。因为单色块状作为积体,因为同一色阶块状积体的交叠和不断调整、涂抹的层层肌理,物象被覆盖了,观看者通往现实实存的路径被堵塞了,可同时物象却又被抽离出我们以为它原本应该存在的那个现实背景,被悬浮于画面的某个位置。这个位置既是张志成所要寻找的,也是我们观看者所要寻找的,它就在画面里,它在期待着我们的发现,就像这些窥视着我们的人像一样,它也窥视着我们。

    因此,张志成对色彩单色化的选择和处理,绝非仅仅是对某些色彩的偏爱,应该把他在色彩上多年努力和精湛的表现,理解为他要赋予色彩以独立的物质化地呈现现实世界的能力。因此,在他的画中,色彩是一种物质,是一种媒介,它的反覆堆叠和铺陈所造成的突现与退隐的视觉效果,是为了取代光影而记录下时间中物象的变化——对于人物是生命浮沉,对于景物是生长盛衰。
考察张志成的绘画历程,常常会有这样的困惑:儘管他的创作是来自对真实视觉感受的诠释,特别是他近来的人物形象绘画,都是取材于现实生活里到处充斥的印刷品图像或者身边的朋友影像,他就应该算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吗?与此相反的问题是,他的梦境题材的创作因为来自非现实的自然世界,那麽,他是否还有理想主义的倾向?我以为,张志成绝不是一个模彷自然或者还原自然的现实主义者,但是,他也绝不是回避现实的理想主义者。在北京这个超大型的城市里,在物与物的关係极大地遮蔽了人与人的关係的这个社会现实里,无视现实显然是难以做到也没有理由做到的。问题在于,在北京生活的这几年,在张志成的绘画里的确出现了大量的人物形象,虽然这些形象绝非这些年风靡的带有特定社会特徵的形象,但是,它们依然反映了艺术家本人对中国大陆时下的社会现象的注意,只不过艺术家本人多年来的艺术观念使他能够从容做到基于现实而不受限于现实。从张志成的新近画作看,现实生活本身的感受,促使他用自己日臻嫺熟的色彩肌理构成的造型语言来开拓新的题材,让色彩的表现力面对新的挑战,创造新的可能。张志成的新近创作,一如他以往的实践那样,与现实世界是不可彼此还原和隶属的。绘画,对于张志成来说,属于一个精神的世界,与现实世界是平行的。而张志成的绘画对于我们观看者来说,则让我们相信绘画今天仍然具有难以言表的可能性和魅力。

    (编辑:李锦泽)

    版权声明:

    本文系北京文艺网独家稿件。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北京文艺网)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