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中国水墨的当代面貌和未来多元性与国际化趋势——记香港「新水墨艺术」研讨会

2008-09-04 00:12:30来源:    作者:

   

 作者:王晓波

    以展现水墨画「创造、超越、翱翔」多元面目和无限发展的「新水墨艺术」展览,于2008-8-22日在香港艺术馆呈献。

    「新水墨艺术」展由香港水墨会主席的金董建平女士策展,金董建平女士致力推动中国艺术,二十多年来为海外、内地、香港和台湾的中国艺术家举办及协办超过一百多个展览。展览分为六个主题包括「水墨导航」、「传统外象」、「城市人文的变奏」、「文字非文字」、「水墨新时空」,以及「水墨:是耶?非耶?」,让观众认识香港前辈至年轻一代的水墨画家和国际华人艺术家的作品,如早期的吕寿琨、丁衍庸、陈福善、方召,到王无邪、刘国松、靳埭强、周绿云等,到近期的朱兴华、李君毅、吕振光、天池、熊海、文凤仪、郭孟浩、黄琮瑜等,亦有内地当代艺术家蔡国强、王天德等,以诠释水墨艺术在香港的发展,以及它所演变出的多元面目和特质,并探讨可供无限发展的新领域。

    为配合「新水墨艺术 ─ 创造、超越、翱翔」展览,策展人金董建平女仕又策划了这次研讨会,于次日(即2008-8-23)在艺术馆演讲厅举行,香港艺术馆总馆长邓海超先生在会前隆重介绍了展览与研讨会的客席策展人金董建平女士。「新水墨艺术」研讨会第一节(上午10:00至下午12:10) 由香港浸会大学人文学科课程主任、宗教及哲学系教授文洁华主持。下午第二节(下午2:00至4:30)由前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讲座教授高美庆教授主持。研讨会所邀请的来自香港、中国广州、深圳、台湾以及定居美国的艺术教育家、艺术评论家、艺术家担任论坛主持和进行了精彩的主讲:

    首位发言的是香港本土知名艺术家、前香港艺术馆总馆长谭志成先生,他作了「新水墨艺术─水墨导航」为题的演讲:回顾中国近代绘画发展的历程,在二十世纪中国绘画曾出现两次重要的变革。第一次变革的出现于民国成立后的二、三十年间。被称为(新国画运动)。第二次变革则出现于二十世纪六十和七十年间,被称为(新水墨画运动)。以香港为中心的(新水墨运动)为中国现代绘画发展史开一新页。该运动的影响所及,已发展成为今天享誉世界艺坛、多采多姿的中国新水墨文化。香港不少画家是新水墨艺术的导航者。这是香港艺术对中国文化所作的一项重要特殊贡献,也是香港人值得自豪的事。

    大名鼎鼎的国际知名艺术家刘国松先生,先后定居台湾与香港,祖籍山东,出生于安微,是二十世纪「现代水墨艺术」的先驱之一。他在讲题为「新水墨艺术─传统外象」中指出:“一般来讲,世界上已形成耶稣教、伊斯兰教与儒家三大文化共同体。在绘画领域里,无论其所采用的媒材与技法有多大的不同,但却沿用着同一条道路发展的:由写实经过写意(变形)达到抽象概念的第一阶段,而东方画系的水墨画却因受到老庄于禅宗思想的熏陶,早在十世纪之前已进入写意的第二阶段。由于石恪的《二祖调心图》与梁楷的《泼墨仙人》的问世,比起西洋表现派的出现,要超前近十个世纪。西欧国家由于产业革命的成功,向外扩张,更利用其船坚炮利的优势,向世界推销起耶稣教文化,同时也由于东方画系的文化交流,西方画系的后期印象派于十九世纪末作了180度的急转弯,很快地由极写实的一端经由变形(写意)去到抽象另一极端,变得后来居上的局面。在近三十年来,东亚经济奇迹的产生,唤醒了本土意识与民族自觉,有西方学者预言,二十一世纪将是东亚世纪、中国世纪。东方画系的水墨自六十年代起,已喊出了“中国画的现代化”口号,随后有突破性的发展,创造出多样性的现代水墨画,并影响到整个儒家文化共同体的其它成员国,甚至西方画系。在西方装置艺术重复与打圈子了半个世纪的今天,寻求出路的西方学子再次求助于东方:另方面西方的政客更用宣传抽象表现派(纽约画派)的手法,打击我们水墨画的复兴与发扬。千万不可气馁,要有信心,中国的文艺复兴是我辈艺术家不能推委的责任,同时要为迎接光辉的中国世纪、东方世纪的到来早做准备。”

    曾留学并定居美国数十年的国际著名艺术家、艺评家、设计理论家王无邪先生作了以「新水墨艺术─城市人文的变奏」为题的精彩阐释。以城市环境作出发点,检视古代中国以至当代香港水墨画中城市主题与内涵的表现,并进一步探讨水墨画或水墨艺术于二十一世纪持续发展的可能道路,包括传承革新、媒材诠释、跨出边界等观念与问题。

    来自中国大陆深圳的著名艺术家、策展人、深圳文联主席董小明先生的讲题是「新水墨艺术——当代中国美术转型中的水墨艺术」。他说:“当今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必然面对传统文化需要向现代文化转型的问题。中国美术正经历前所未有的现代转型。水墨画在中国美术乃至整个文化生活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它对中国美术现代转型的影响至关重大。传统水墨画的革新是中国美术现代转型的关键课题。水墨画的现代转型其实可以追朔到二十世纪初叶。徐悲鸿、林风眠两位大师的努力和成就,一方面引导中国画关注真实的自然和社会生活,打下了现实主义基础:一方面开创了中国画本体语言方式变革的路径,先后递进地推动了水墨画现代转型的历程。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在(中国画创新)这一常久持续的话题下,涵盖了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对水墨画现代转型的思考和实践。八十年代,中国社会的又一次巨变,引发了前所未有的水墨画革新。围绕对水墨画传统的反思和再认识,寻求对现状的突破,水墨画革新的理论探索和创作实践日臻活跃。从个别的、局部的、边缘的、渐成「思潮」和「运动」之势,实际上已占据了当今水墨画发展的主流。[NextPage]”

    董小明先生指出:“今天,水墨画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和魅力,已在国际艺坛赢得越来越多的知音。水墨画的革新在积极影响和推动中国美术的现代转型,并且实现着以一个民族独特的艺术样式,自主于世界艺术之林,丰富了全人类的精神财富。水墨画正受到香港文化界和全社会更多的关注,呈现出引人瞩目的发展态势。立足于审视当前水墨画呈现的不同表现形态,思考这一传统画种变革的拓展的可行性和局限,不断认识水墨画的本质:同时尝试引入富有创意的艺术观念和试验性的创作,来开阔水墨画的视野,关注和推动相关理论和实践的课题,是对今天水墨艺术的发展具有实际价值的工作。试从「城市山水画」和「都市水墨」,「水墨空间」,「设计水墨」,「笔墨在当代」等课题,讨论新水墨的发展状况。”

    著名艺评家、策展人、艺术家、香港艺术馆总馆长邓海超先生的讲题为「新水墨艺术——水墨新时空」:“香港水墨画大师吕寿琨在六十、七十年代初期启动香港新水墨运动的诞生。台湾水墨画大师刘国松寓港教学期间,积极推动现代水墨。他们同为现代水墨的倡导者,却从未背离中国水墨传统的精神和内涵,他们的贡献缔造了香港水墨新时空的出现。其后在八十及九十年代,不少由他们启发的新水墨画家,承接其创新精神,尝试不同方向的探索:亦有个别发展,或来自内地的艺术家,在香港的特定时空,体现了独立创意的精神。他们在水墨画内涵、表现形式和语言方面寻求突破。踏入二十一世纪,随着跨媒介、跨国界、数码化时代的来临,水墨画创作和表现形式,已不局限于(水墨)的媒介和形式,而开拓了这种中国独有艺术的国际新肘空。邓海超先生的演讲以吕寿琨、刘国松为背景,从而阐述几位八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纪的水墨艺术家,包括梁巨延、李君毅、天池、熊海、朱兴华、石家豪、文凤仪、黄琮瑜等的创作,印证水墨新时空的变化和无限可行性。”

    著名艺术评论家、中国广州华南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皮道坚先生作了「新水墨艺术─水墨性、水墨精神与水墨文化」、「新水墨艺术——似字非字:当代水墨新表现」两个主题的演讲。前者从“水墨形而上” 论述了当代水墨的精神和文化,后则讲解了水墨的“发展轨迹”:二十世纪的现代化和都市化,是一个亚洲逐步与西方看齐的潜在过程。人们开始考察欧美以外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的不同发展轨迹,反思是否有「另一些现代性」(another modernity)的存在。九十年代以来,关于「实验水墨」的讨论,以探索「水墨性」的语言方式为契机,进入到从文化精神方面来对传统数据进行重估、评价和利用。近年来,中国当代艺术的诸多实践中充分展现出新的维度:有利用传统的媒材表达当下的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也有将水墨性、水墨精神和水墨方式植入层出不穷的新艺术媒材,并以之作为东方文化精神的特殊载体。中国当代艺术创作因此而出现新的机运。九十年代中期以后,靳埭强的现在水墨探索出现了新的端倪,西画的满密式构图逐渐演变为大面积空白的传统写意画章法,细腻描绘的山石林木被切成板块用作构成画面,这种画风成为一种独特的东方式抽象写意风格。他巧妙地吸收了民族、民间艺术营养,翻用自元、明以来诗、文、书、画融为一体的传统,形成一种新的兼具诗意与哲思的观念性水墨画局面。事实上,以汉字及其书画作为创作媒介的元素是从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当代艺术的一大取向:谷文达、吴山专、徐冰、邱志杰等便各具机杼,表现出各各不同的艺术睿智。在全球化的语境下,延续传统文脉,巧妙利用民族、民间艺术资源是当代文化复兴的一条可行之路。

    来自美国威廉帕特森大学艺术系的费明杰教授,是著名美籍华人艺术家、著名艺评人。费明杰先生作了「新水墨艺术─水墨:是耶?非耶?」的精彩而又幽默的演讲:“非也,这是一个演化。一件以其物料作宣言的作品只是证明了某种精神的存在,而这种精神的本质相对无聊而言,更形重要。我作为艺术家,一直于自然与文化之间的交汇处探索。我植根于香港,年青时代已接触到不同的文化。其后我选择到纽约,尝试在我的艺术创作生活中,把亚洲传统与当代意念结合在一起。”

    费明杰先生说:“我们身处的文化是从东、西方界限模糊、凡是均以当代最为包装的状态下酝酿二生的。我们是经历传统与当代文化的一群。当代艺术既不需要跟过去分割开来。亦不需要诉诸于全球科技化的新时代;今天的器材与物料已能够完美地融合于现今的艺术实践中。”

     最后一位演讲者是来自台湾的罗青教授,他是著名诗人、艺术家、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授至退休。他的讲题是「新水墨艺术——绘画记号学─21世纪中国墨彩画新方向之探索」。向大家讲解了墨彩画之后现代定义,从“外师造化”到“江山如画”到“画有古意” 的后设绘画语言数据库之建立,以及从“叙事绘画”到“抒情绘画”谈“兴之美学”的建立与发展。并从绘画“语构学”、"语意学"到"语用学"论述创意艺术对话的颠覆、翻新与创新。


   (编辑:林青)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