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丹虹
余力的作品,色块明艳,富皇家气势;用材独到,技艺精致。
余力以丙烯、陶瓷等综合材料创作,先在油画布上做细致的抽象效果,用浓烈的色彩绘制出鲜艳而内敛的画面;再以陶瓷点缀画面,浓重斑驳的肌理,气势恢弘,增加了作品的历史感。他的作品是由多种材料混合而成,工艺程序繁杂,且创作的过程有太多的不确定,这是让余力着迷的,等待新的视觉效果的过程本身就富有想象的美感。彩陶的肌理和色彩交互作用,厚重的弧线和班驳的龟裂交相,是文明的积淀和沉重的历史辉映。
从余力的作品中,可以看到生命的力量:生命内含的动力朝向顶峰,但一步未走又退回了原来的基点;一个波浪热切地希望到达天空,但还没有上升就已经开始下降。生命里有一种持续的努力要达成这个目标——那个精神的存在,就连植物也不安静,它们的内在驱策力也在寻求更高的东西。岩石、山脉、河流、海洋,都在蠢动,推进着生命的力量以一切生命的形式显示……
那些有力量的色块,迸发着创造的裂痕,要产生新的生命,一个更好的生命,更高的形式!我们在生命里寻找真理和美,寻找隐藏在自然里的灵魂。人是无形状的一堆,是个烦躁动荡的大海,而生活的宝藏,生命的秘密,心灵的奥秘,就隐藏在波涛里,需要人的安静、缄默去达成静心,才能体验这种快乐和喜悦。这样的能量,可以有所作为:运用它成为静心者,运用它成为无为者。
这是禅宗的智慧开悟,是冥想让心灵得到净化。
余力的作品,选择了这样的材料:柔软的亚麻布上,以丙烯作画;然后再将陶土做部分的覆盖,随着时间,陶土成为坚硬的陶瓷,出现龟裂的质感,在有些裂痕里可以看到底色;然后再上色、打磨、填色、上光,制造出深沉有力、年代久远、岁月留痕的“包浆”效果。自古以来,中国人认为自然法则中事物发展的刚与柔是相辅相承的;《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得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坤道其顺乎?”在卦象上,与“乾”卦所主张的刚强、进取、积极行动等原则相反,“坤”卦则阐述了阴柔、谨慎、含蓄、收敛、谦让等原则。《周易》的“坤”卦,是对自然和人生法则中柔顺原则的集中表述。象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承顺天。坤厚载物,德合天疆。含弘光本,品物咸亨。”《周易》中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余力表达的内容和他采用的形式产生共鸣:抽象的绘画形式以西方的表现为表象,以中国的哲学为精神,以精湛的制作打上了艺术家的个性烙印。余力在感觉和思维的延伸中,体验艺术创作的精神享受,寻找并接近他的理想——“道”。
手工的劳作、长时间的积累,记录了经验、回忆,使自由的冥想、参悟达到升华、超越,艺术家在创作中以理想为精神支撑,相信自己具有本民族的品位标准,用长期实践的耐心和毅力,以平和的心态,在闹市里做个自我放逐式的“名士”,远离奢华和浮夸,维持朴素和自然——寻道者不必做苦行僧,顺其自然是法则;灵性存在于每个人,只是智者掌握开启的钥匙。
(编辑:正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