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展览公告 市场信息 北京文艺网画廊 现场传真 经典导读 创意设计 美术先锋 理论家专栏 美术星空 微热点@ 美术学院 展场记事 美术评论 美术访谈 美术家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庞贝的末日》

2014-07-18 15:34:49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

   

  作品:《庞贝的末日》

  作者:布留洛夫

  年份:1833年

  材质:板上油彩

  尺寸:465.5cm×651cm

  馆藏处:莫斯科特列恰科夫美术博物馆藏

  布留洛夫是俄国19世纪上半期学院派的代表大师,俄国画家。他在创作中追求理想化的美,并力求使其接近古典美的标准。代表作有风俗画《君士坦丁堡的甜水》和《土耳其妇女》及肖像画《自画像》、《考古学家朗奇》等。

  庞贝是公元79年被维苏威火山爆发时吞没的罗马古城。在这幅画中,布留洛夫描绘了惊心动魄的末日。在火山爆发的瞬间,天崩地裂,火山灰夹着岩浆如倾盆大雨一般从天而降,宏伟的建筑即将溃崩,雕像将从屋顶倾落,丧魂落魄的人群忙于逃命,背景的火山喷发着闪电般的狰狞火焰,吞食着周围的一切。这充满动势的构图、强烈的明暗光色对比、人物的痉挛性的动作、他们惊恐的神态及绝望的表情,都加强了画中的悲剧性效果。

  躺在巨幅油画中央的妇人是整个画面中唯一的死亡象征。她应该是一位贵妇人,灾难来临的时刻,他们驾车出逃,但是车轴断裂,夫人被甩出车外,已经停止了呼吸,珍宝洒落一地,而她的丈夫还抓着缰绳不放,试图让狂奔的马停下来,不过也难逃一死。孩子依偎在母亲身旁,那双天真的大眼睛全然不懂周围发生的事情。

  画家在这幅画中展示了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两个儿子扛着年迈的父亲,逃离即将倒塌的房屋;孩子搀扶着跌倒在地的母亲,丈夫抱着失去知觉的妻子;丈夫伸出有力的臂膀,为妻儿遮挡飞来的石块;母亲恐惧地望着雷声轰鸣的天空,双手紧紧地搂着幼小的女儿;男子挺直裸露的脊梁,用手顶住粗大的木梁;用头顶着画具的青年就是画家布留洛夫本人。

  布留洛夫描绘这一场景虽然是庞贝的火山爆发,实际上是暗示着俄罗斯的历史变迁,为了表明这不是历史上的悲剧,而是俄国社会现实,他有意将自己的形象画在左面亮区一组人物当中,头上顶着油画箱的年轻人正是画家自己,表明祖国的社会动荡正是画家亲身经历的事件。此作展出后轰动整个画坛,成为布留洛夫的代表作品之一。

  布留洛夫是俄国19世纪上半期学院派的代表大师。卡尔·巴甫洛维奇·布留洛夫出生在彼得堡,父亲是画家兼装饰雕刻家,在他10岁时就被送进彼得堡美术学院幼儿班学画。尔后升入美术学院师从于叶戈洛夫和伊凡诺夫,很快掌握了学院派的素描技法。1822年赴意大利学习,意大利古代艺术和文艺复兴时期大师们的光辉成就影响了他一生的创作活动。但他并不满足于对大师作品的模仿,他一直在探索自己的新画风。布留洛夫在创作中追求理想化的美,并力求使其接近古典美的标准。但他摆脱了古典主义中那种枯涩的背景和僵化死板的色调,追求明亮的阳光和清新空气的表现。

  布留洛夫1827年赴庞贝古城遗址考察,于1833年完成了名作《庞贝的末日》,为他和俄国赢得了声誉。1836年他载誉回到了阔别十多年的彼得堡,立刻被皇家美术学院聘为教授,普希金说他的《庞贝的末日》是“俄罗斯画坛的初日”,可谓一代宗师。

  (编辑:杨晶)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