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上海国际电影节将开:赴光影之约

2024-06-13 09:58:09来源:文汇报    作者:王彦

   
“6月的上海,空气里飘散着电影的味道。”社交平台上,网友留言。

 作为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主会场,上海影城已经装饰布置完毕,静候影迷莅临。 本报记者 王竟成 摄

  “6月的上海,空气里飘散着电影的味道。”社交平台上,网友留言。

  明天,第二十六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将拉开大幕。10天会期,全市47家影院将密集放映461部、1600多场电影。而这样的“电影时间”其实绝不限于排片表。连日来,手绘地图、影院打卡地图、电影院跑图……组委会、影院、社交平台巧思连连,属于电影的城市漫步路在第一批尝鲜的市民、影迷脚步丈量中,已有了清晰模样。

  事实上,早在今年上影节海报发布那天,组委会或更准确说是上海这座城市就已将邀请函嵌入其中。画面里,上海影城、大光明电影院、国泰电影院、兰心大戏院四座影院为电影之城代言,于夜色中与人群相拥。现实中,它们静候八方来客,去光影的世界行万里路,随影院的时光印迹体味城市文脉的肌理与纵深。

  今年青梅煮酒时,且赴光影之约,赏城市之美。

 电影院的底片,浓缩城市文化“十日谈”

  倘若电影节文创有张“心水”排行榜,《兰心十日谈》大概率名列前茅。6月14日至6月23日,“十日谈”每日一期,既是本届上影节兰心“分会场”的迷你场刊,也是老牌戏院的一摞历史底片、过去百多年里这座城市的文化往事。

  “十日谈”的首日封,编者在头条位置开宗明义:“兰心大戏院系中国最早的欧式剧场,经两次毁坏两度重建……本戏院为纪念150年之变迁历程特出《兰心十日谈》……”历史被高度浓缩着推送到眼前:这座始建于1866年、后经两次迁建,始终站在文化潮流一线的艺术殿堂,正像剧院的中文译名“兰心”,艺术如兰自芳菲。

  倘若电影节的展映影院有份“隐藏款阅读宝典”,兰心之外,经邬达克设计重建的大光明电影院、凝结了典型Art Deco风格的国泰电影院都值得反复品读。个中缘由,上海文广演艺集团的工作人员于佳深有感触。今年3月,作为承接今年电影节展映的兰心大戏院团队,于佳和伙伴们在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埋首故纸堆,从《申报》《字林西报》《大美晚报》等的相关报道寻踪兰心的人文荟萃。爬梳戏院历史的过程让他们越发确证,剧场、戏院、电影放映厅,不仅仅是文化艺术的空间载体、人类精神的栖息地,还是城市历史进程与文化发展的见证者。

  翻看历史,位于南京西路216号的大光明电影院,最初名为“大光明影戏院”,是中国第一家宽银幕电影院、第一家立体声电影院。1928年,大光明由中国商人高永清与美国人亚伯特·华纳合资成立,同年12月,京剧大师梅兰芳亲自为大光明影戏院开张剪彩,“梅开光明”成一时佳话。三年后的1931年,兰心大戏院迁址重建于蒲石路迈尔西爱路口(今茂名南路57号),作为第三代兰心,建筑整体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府邸式风格,外观上诠释了中西合璧的新古典主义,内部有华丽纤细的花纹线脚、简洁优雅的几何装饰图案,让人身处上海但能一览欧洲风情。当年12月,兰心与美国派拉蒙影业签约,开始兼营电影放映,首场影片《女儿经》。也是在1931年,国泰电影院竣工,次年元旦开业,首日营业那天,《申报》上的一则消息评价国泰为“丽富宏壮,执海上电影院之牛耳;精致舒适,集现代科学之大成”。

  其实,作为中国电影的发祥地,上海历来是中国电影市场重镇。在大光明、兰心、国泰集体生辉的20世纪30年代,国内共有233家影院、14万个座位,而当时上海一地就拥有53家影院、3.7万个座位。就保存电影历史遗产的意义,老牌剧场、影院构成了中国电影、上海电影跨越世纪的人文景观资源。更紧要的是,这批看得见、摸得着的电影历史符号,在风云际会中记下了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如何在这座城市汇流。

  20世纪上半叶,上海是整个亚洲最繁华的国际大都会。彼时,站在上海文化舞台C位,见证中外艺术在此轮番献技、交流碰撞的,正是兰心、国泰、大光明等。历史不会忘记:抗战时期,《洪宣娇》《文天祥》等剧目将救亡图存、齐心抗敌的精神烙印在兰心舞台上;1945年,蓄须明志的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在抗战辍演八年后首次复出,在兰心大戏院演出昆曲《刺虎》。人们也不会忘记:1935年,美国影片《仲夏夜之梦》在国泰首映,观众如潮,某天鲁迅和家人雇车来看,不料当场票全部售完,只好买了下一场的票;到了1939年,大光明就开始首创安装“译意风”同声传译耳机设备,将外国电影译成中文讲解,演员卢燕就曾是大光明的一员“译意风小姐”……新中国成立后,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从兰心的舞台上空飘扬到全中国;《王子复仇记》《百万英镑》《偷自行车的人》《罗马假日》等影史留名作品在国泰与上海观众见面,小说《繁花》中“沪生”“阿宝”常常看电影的地方也是国泰;1978年,越剧戏曲片《红楼梦》在大光明上映,观众通宵达旦地排队买票;1993年7月,影片《霸王别姬》在大光明举行首映仪式,导演陈凯歌携主演张国荣、张丰毅一同出席,场面堪比欢度春节……

  电影会散场,但穿过历史的风尘雨帘,老建筑收藏的故事、老牌影戏院承载的往事,与上海的文化脉搏同频,不会被雨打风吹去。

 时代需求的递迁,共享市民记忆备忘录

  就在兰心大戏院首映电影整整60年后,1991年,上海影城在新华路番禺路口落成。“乘着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的东风,上海经济、社会、文化建设全面提速,影城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破土而出。”上海电影评论学会理事赵建中说,上海影城不仅是沪上首家五星级影院,也是1949年后上海市投资最多、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文化基础设施。重要的是,她为电影节应运而生。

  1993年,在谢晋、吴贻弓等老一辈上海影人的努力下,国内第一个国际故事片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在上海影城拉开大幕。当年10月,索菲娅·罗兰作为首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贵宾,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年复一年,上海影城成为影迷心中上海电影的精神坐标,也是国际文化的交流中心。2020年始,兰心、国泰、上海影城先后开启修缮或重建。去年12月,95岁的大光明电影院也在维持整体建筑不变的前提下,针对观众体验和内容供给进行数字化升级。

  如今,与市民、影迷重逢的这些上海地标影院,换上全新的字幕机,升级了视听硬件,IMAX、Dolby、Onyx LED、CINITY、LUXE等一应俱全,回应着时代需求。更让人心动之处,老建筑的细节被原汁原味复刻,它们与商圈相连,成为缔造人文街区、城市文商体旅空间的重要一环。

  事实上,海报上的四家影院只是今年电影节的一道缩影。宛平剧院、黄浦剧场、美琪大戏院、天山电影院等城市内星罗棋布的影院,也是“城市漫步地图”的主推影院。上影节组委会联动城区部分影院、结合沿线景点,策划“携影同行”城市漫步路线,推荐影迷在匆匆赶场之余,放慢脚步欣赏上海,并以所有展映影院为环线推出线上展映地图,为影迷解锁上海的不同风景提供索引。大众点评、微博、小红书、携程等平台也在电影节期间各展所长,向影迷推荐影院沿线的美景、美食,以线下参与带动线上热度,以线上热度提升线下便利度,以观影创造文旅消费新场景。

  前金爵奖评委会主席、塞尔维亚人库斯图里卡曾在上海形容他心目中电影的魅力:“一部电影的时间,或许从白天到华灯初上,梦幻一般,沉入另一种人生。”如果电影是梦,那么电影院、容纳电影院的城市就如同梦想与现实的渐近线,摆渡着人与时间、与故事的往来。

  又一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大幕将启,跟着电影去云游四方,跟着电影院阅读上海。

  (编辑:李思)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