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电影向来是大银幕上不可或缺的题材类型。从卡洛斯·绍拉古典的《卡门》,到好莱坞开启一个时代的《霹雳舞》,以至文德斯用最新3D技术打造的纪录片《皮娜》,无不是脍炙人口的名作。但在号称电影重镇的香港,这类影片却如隔夜饭乏人问津,更莫说晋身主流了。
在成名人物纷纷北上挣人民币的当下,重塑港产片的任务渐渐落在一班或半新不旧或久疏战阵之辈身上。虽无燎原之势,也总算有星星之火,每隔几年偶一爆发,以显百足之态。老骥伏枥的《岁月神偷》、老嫩联手的《打擂台》、北漂回流的《低俗喜剧》,甚至《一路向西》都算是这些年刺激过我们神经的土炮港片。最新的一部,竟是跳舞题材的《狂舞派》。
街舞这玩意,全世界年轻人都在玩。既弥漫于街头,上又得了春晚。关于街舞小子的纪录片,香港、澳门、台湾都出过不少,演艺学院导演系的任侠还把深圳街舞团的故事拍成剧情片,作为他的毕业作品。但在大银幕上,不论是内地导演傅华阳担纲的《精舞门》,还是香港导演刘宝贤执棒的《精舞门2》,只有街舞、跑酷之壳,而无深度刻画青年亚文化之实,与华裔导演朱浩伟叫好叫座的好莱坞制作《舞出我人生》系列无法比拟。
此番黄修平的《狂舞派》,当然不是什么商业巨作。数年前我已在香港亚洲电影投资会见他推销这个拍摄计划,男主角那时已约略选定演艺学院毕业的舞台剧演员蔡瀚亿——一张拿过“最受欢迎电视广告男主角”的陌生脸、大银幕上的酱油男。女主角更是毫无知名度、从街头海选脱颖而出的街舞少女颜卓灵。唯一的熟面孔,是前Beyond乐队的黄贯中。以往香港的独立电影不乏使用如余文乐、唐宁、廖启智等二三线演员的先例,但黄修平这次做得极为彻底,一方面固有成本的限制,但更多显示了他与主流明星文化割席的气概。
在今年香港电影节试映的时候,《狂舞派》已经引起一片叫好。影片乖巧地淡化社会背景,突出追求梦想的青春主题,让电影的整体诉求变得单纯清晰。但街舞、跑酷等时尚玩意都在工厂大厦、天台等极富香港本土意义的城市景观下发生,显示出与现实生活骨肉相连的在地性。连对太极的引用,都不乏对传统文化在当下寻找定位的隐喻,与冯德伦两部诙而不谐的《太极》不在一个段位。
《狂舞派》上周终于公映。率先蜂拥捧场的,竟是素来对流行文化嗤鼻、将港产片看低一线的知识分子。如此景象,让我想起《让子弹飞》上映时,北京文人结伴往观、看毕还要掏钱买票请朋友去看的盛况。相比同档期的《致青春》、《中国合伙人》、《小时代》等“过江龙”,《狂舞派》的青春来得更理直气壮。无怪乎有评论认为,《狂舞派》就是香港的《海角七号》!
短短几天,各路传媒的炒作已把入行十多年、只拍过三部电影的低调导演黄修平和他的《狂舞派》摆上神台。只不知接下来普罗大众尤其是年轻观众会不会跟风而进,把这部热门电影最终升华成文化神话。
(实习编辑:刘颖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