郅溥浩(1939-2020)
阿拉伯语翻译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郅溥浩先生因病于2020年7月24日下午在深圳逝世,享年81岁。
郅溥浩生于1939年8月,山西太原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59年9月至1960年9月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学习俄文;后进入北京大学东语系,1964年毕业后赴叙利亚大马士革大学进修;1967年进入外交部工作;1969年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所,主要从事阿拉伯文学研究。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东方文学研究室主任、中国阿拉伯文学研究会副会长。
郅溥浩曾用笔名亚尼、郅昀,独立或合作完成《神话与现实——〈一千零一夜〉论》《马哈福兹小说的象征性》《纪伯伦作品中的“狂”及其内涵的延伸和演变》《解读天方文学》《阿拉伯民间文学》《中外文学交流史:中国—阿拉伯卷》等论文及专著,译著有《阿拉伯文学史》《梅达格胡同》《一对殉情的恋人》(《一千零一夜》爱情故事选)《阳光下的人们》等,并组织合译《一千零一夜》《阿拉伯短篇小说选》《努埃曼短篇小说选》等,为中国的阿拉伯文学译介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5年,由郅溥浩牵头撰写的《中外文学交流史:中国—阿拉伯卷》出版,获得第4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第6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该书系统展示中国和阿拉伯国家自西汉至21世纪以来近两千年间文化文学交流全貌,不仅对中阿文学交流做了梳理和总结,介绍了阿拉伯对中国文学的翻译和研究情况,同时有一定的理论判定,为继续探索两个民族的文化文学交往打下了基础。该书被列入2017年度丝路书香工程资助项目,2019年已经出版阿拉伯文版。
阿拉伯语文学研究者宗笑飞得知郅溥浩先生去世的消息,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她回忆说,郅先生一生不算平顺,比较坎坷,但他特别热爱阿拉伯文学研究和翻译。宗笑飞记得,郅先生晚年因病导致视力衰退,但他坚持用放大镜查看书籍资料,不能自己录入电脑文字,就自费请人帮忙,即使在行动不便的时候,也依然坚持研究工作。《中外文学交流史:中国—阿拉伯卷》阿拉伯文版出版过程中,郅先生更是费尽心力,虽已经行动不便,还是多次和埃及使馆文化处相关专家面谈,一字一句校对中阿翻译。宗笑飞说,郅溥浩先生非常乐于帮助后学,自己过往收集的资料,只要有助于年轻人研究的,他都乐于赠人,乐于指导。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中国阿拉伯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薛庆国对于郅溥浩先生的去世表示深切的哀悼。他告诉记者,郅溥浩先生常年担任阿拉伯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一职,因为阿拉伯文学研究会挂靠在社科院外文所,他又是外文所的研究员,所以,学会内各项事宜一般都尊重、采纳郅先生的意见;在大家心目中,郅老师是学会的“军师”。薛庆国说,郅溥浩先生毕生热爱阿拉伯文学,一心投入阿拉伯文学的研究和译介工作,在晚年身体欠佳、视力严重衰退的情况下,仍然笔耕不辍,奉献出新的成果。他和仲跻昆先生等老一辈学者一样,有许多共同的特点:都离岗而不离学,退休而不赋闲,活到老,学到老,工作到老;都以繁荣我国的阿拉伯文学研究、翻译事业为己任,不遗余力地提携、勉励后辈学人。在前辈学者的影响、熏陶下,我国阿拉伯文学研究和翻译队伍一直是一个团结和谐、充满进取心的集体,也一直在研究、译介阿拉伯文学和推动中阿文学文化交流的道路上持续、深入地前进。
(编辑:夏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