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2日下午5点,著名艺术家丁正耕看望他当年做新闻工作时的领导秦晓鹰先生在文昌秦总写作的地方。
照片上的长者是我在中国比较佩服的为数不多的几个人之一的人,名字叫秦晓鹰。
他是我在中国资产新闻与中国财经报工作时的社长、总编。
秦总眼光敏锐、言辞犀利、学养丰厚,九十年代的"晓鹰杂谈"电视专栏在京城名躁一时,在他的领导安排下,我完成了在当时算得上是有些深度的新闻调查与主持了一个"名人谈国资"的专栏。其中报社有个社论似的"世象时评"就是由他主笔的,这种极大锐力的文风在中国新闻界当时是罕见的。有时他不在报社或去国外考察去了,"社论"空着时他就打个电话给我的直接主管领导说,让小丁写个千字文放进去吧。于是,我以陌上草、桑原等笔名的短文偶尔也站在那里"冒充"起"社论"来。
现在细想,那是秦总砺练我的安排。
虽然我因一些老家小人的原因遭致人生迫害的缘故而没能和秦总继续共事下去,但,分开二十二年来,我却时刻都想念着他。
我8号新书发布会完后昨天晚上深夜从深圳飞来海口,知他偶住文昌,甚是想念他。今天一打电话,他居然就在文昌。于是,午饭后教导员小李带路,我就奔去见他了。
相见很亲切……
作为外交家的秦力真的长子的我的上级的秦晓鹰今年73周岁了,我在他手下时他51岁,我34岁……2个多小时的谈话,我给他汇报了自离开他后的一切情况到1999年开始创建《中国当代艺术》这二十年的历程、在哈佛大学与东亚所所长《邓小平时代》的作者傅高义教授的学术交流等,到他从亨廷顿的地缘说到今天美国的斩首行动到世界格局的分析淸明准确,令人惊叹!
秦总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史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副编审、编辑部主任、分党组成员;1985年调中共中央对外宣传小组任办公室副主任、处级调研员;1987年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任中国国际战略研究会研究员、《党建》总编室主任、《中华英烈》副总编;1994年调国有资产管理局任宣教中心主任,后任《中国资产新闻》报总编辑;1997年4月任《中国财经报》社长兼总编辑并从这个位置上退下来。
我早就有日后安静下来时要写点我与秦晓鹰上下级之间几个新闻选题与我怎样去完成的故事的文章,以纪念我在北京的新闻生活的打算,今天见了面后,此想更迫切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时的中国诗歌界仍然比较沉寂,我所在的中国散文诗研究会在当时中国诗界是相对比较活跃的一个团体。1994年的承德年会上我被大家推举为常务理事后,北京诗人阵容就与我有频繁的联系。那年刚过完大年,他写信叫我立刻去北京说有重要事情。那时,我的右眼已经没有视力九年多了,北京医院大,我想还可以看看眼疾。没想到京第二天阵容老师就让我去人民大学西门南侧的空军苏州街干休所的中国资产新闻报去找张京生,找到张京生后他又带着我去了生活周刊,把我交给一个叫马智的主任,张京生对马智说,我推荐的人来了。马智简单的问了几句话后把我带到了一个中年人的总编室,进去后介绍说秦总这是小丁,又对我说这是咱报社的总编秦晓鹰。我记得那次秦总问了我一些基本情况,然后说你在马智部门的生活周刊去工作,具体情况马主任告诉你。我在临出门前,递上了我出版的文艺批评集《神界》、散文诗集《南音》等四本书。
当天马主任安排了工作,任第一版的责任编辑,立即开启上级交代的而今仍未落地的"名人谈国资"专拦。第一版的主要内容是关注重大问题的版面。随即马主任交了一篇一万多字的写故宫博物院藏品翻拍成电子照片存展的文章并说你马上开始工作,今天成版明天见报,画版都由自己完成。
于是我放下随身背的军用书包坐在第一版责编的位置开始干活。在看稿过程中,文中有两个问题我认为笔者有笔误。一个是说在长沙的王建墓发掘的《兰亭序》,我认为是错误,王建墓在成都,长沙的应是马王堆;二个是文中说唐代著名人物画家张仟,我认为应该是张萱。于是我告了马主任,她把作者电话号码给我让我和作者确定。我电话打到故宫博物院找到写文章的同志告之了我的疑惑。对方告诉我他是专家,文章内容不会有错,请原文照发不准改动。我认为把错误的东西发表出来肯定不是我丁正耕的作风,人家又不准改。怎办?于是,我找了马主任,她叫我去找秦总。我敲开秦总的门后告诉了整个情况,秦总的眼睛直直的看着我说,你认为是正确的事情按正确的做就是了。我问秦总报社是否有《辞海》我要再确定一下。在退出秦总办公室门的瞬间,我想到了类似的一件事情。当年我向我父亲陈述自己不想当兵,想考大学的时候,父亲也是平静地只回答了一句话"自己的道路自己选择"。
美国时间2019年3月12日,丁正耕在波士顿哈佛大学与原哈佛大学东亚所所长《邓小平时代》作者傅高义教授在一起。
第二件事情是,一个周一的上午,马主任说昨晚上深夜秦总电话告她中国青年出版社的老编辑黄裳电话给他说了好一阵子重庆刘德彬关于《红岩》一书署名的案子。马主任说这是一个很大的选题,她马上联系了报社的摄影记者小蔡并在本部门又加派了第二版的编辑李楠我们仨前往采访黄老先生。通过釆访,新中国影响力最大的一部长篇小说《红岩》背后的故事与真正的二个原作者罗广斌、刘德彬(杨益言当时只是罗刘的打字员兼资料整理员,且是建国后因协助罗刘二人工作由刘德彬、王登林介绍突击入的党,1997年笔者为语文教科书中说杨益言是地下党事曾专文发表并把报纸寄给了教育部,后语文书中修改了几十年来关于杨益是地下党的说法。)在文革期间的故事种种并刘德彬因1957年被划为右派在长寿湖劳改而被重庆市委决定取消刘德彬的暑名权,以及几十年来,中国青年出版社责任编辑黄裳及于蓝、水华、王朝闻等一直在努力为刘德彬恢复著作权的事情奔走的鲜为人知的事情横空而出。我后来共七次去重庆(其中生活周刊时三次,中国财经报二次,自己去了二次),见访了当年的当事人罗广斌夫人胡蜀芹,市委宣传部的文化领导林彦、杨山,歌乐山烈士陵园的馆长厉华以及四川方面的知情文化领导人马识途、艾芜、巴金并从他们处搜集了几十万字的资料,并由中国作协秦友苏先生带我去现代文学馆查看并影拍了沙汀日记中关于《红岩》中与杨益言等的全部内容。完成采访的几天后我写了一篇《〈红岩〉署名谜中谜》的大文,以一个整版的篇幅报道了这部中国在世界有48种语言137个国家出版发行量仅次于毛选的文学名著的惊人真相。
当然,期间,在秦总的指导下,在国企改革中比较敏感的问题,如中央芭蕾舞团、中央交响乐团、正乙寺戏楼有关文化口的重大改革以及燕莎友谊商城、荣字1644部队、浙江国道、中日韩三国制贩冰毒案等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都是我完成的。
秦总调中国财经报社任社长总编后我又被他"收留"(原因另表)到他的旗下并专为我设了一个特刊"社会长镜头"由我负责采编。这期间,报社得到上级习酒老总用枪自杀,企业亏空七个多亿有三个多亿连白字条都没有一个,且新华社都无法向上面提供更多情况的通报。于是报社派我前往调查。
在出发前,我提前让当地新闻界的朋友为我做了一些资料准备。到省里后地方很热情,称我为中央来的领导,当得知我是为陈星国的事情去的时候,地方立即称我为同志并告知地方很忙沒有人管我也没有交通工具陪我下去了,而原来联系好的电视台的学生都拒绝见面了还说是早上召开了紧急会议宣布了上面的决定:谁走漏了消息拿谁是问等等。
面对突然变化的情况,我用侦察兵的手段在保证我的电话不被地方截获的情况下给秦总打电话告诉了这边的情况,秦总下达了爱惜部下的命令,叫我撤回北京。我坚持了我要前行的决定,并告秦总我是一个军人,前面是雷区我也得踏过去的同时也告之了我的方法。他在电话那头说好吧,你一定要注意人身安全,实在不行就赶紧撤退。
几天以后见报稿写好了,开始的标题叫:习酒老总为何自杀,后来见报时改名为:枪声留下谜-习酒老总陈星国自杀。这篇文章,准确的介绍了习酒老总陈星国是改革的弄潮儿与造福一方人民的功臣,在扩大再生产中遭遇国家紧缩银根的决策给企业带来巨大影响他多次想法挽救企业均遭上级不许并最终使企业溃破留下几个亿亏空的事实而在从省城返回习水酒厂路过遵义时趁开车的厂公安科配枪的副科长下车买水时掏枪自尽的整个过程。
这篇文章发表后,全国各地都有转发。据习酒总公司管宣传的人多年后告诉我说,他们收集到了三百二十多家报刊杂志的转载样刊。
后来,我又奉秦总之命到宜宾长江上游了解长江上游干支流梯级电站开发情况,到泸州了解中国建国以来最大的金融诈骗案黄宏友案,均都顺利完成任务。
今天回想起来,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领导是很重要的,往往决定着自己的行事作风与能力成型。
我这一生,虽然与秦总共事只有年多的时间,但,他对我的影响,却是巨大而终身的。
秦总一家都牛人倍出,他有个名字很响的凤凰卫视的女主持人女儿,叫秦枫;他姐的儿子李禾禾娶了歌唱家阎维文的女儿阎晶晶,阎晶晶的老人公则叫李肇星(中国的外长)
见人,难,亦易。
见自己敬重的老领导时,很有一种一腔辛酸欲喷出的感觉。
是因为把秦总,当了知交故。
2020年1月16日上午9点47分至14点41分老丁于海口某部招待所。
(编辑:夏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