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民族文学》“鲁迅文学院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少数民族学员专号”与大家见面了。
作为我国国家级文学院,鲁迅文学院坚守“为人民培养作家,培养人民作家;为时代培养作家,培养时代作家”的办学理念,以“继承、创新、担当、超越”为训导,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作家培训培养模式,被誉为中国的“文学黄埔”“作家摇篮”。几十年来,一批又一批优秀中青年作家,在这里得到了文学的滋养和丰润,成为文坛的中坚力量。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新中国文学史上,少数民族文学始终是重要组成部分。鲁迅文学院从成立之日起,即重视培养少数民族作家。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更多的少数民族作家获得到鲁迅文学院培训和深造的机会。《民族文学》是我国全国性少数民族文学期刊,拥有汉、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和朝鲜六种文版,对繁荣我国少数民族文学事业和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鲁迅文学院和《民族文学》杂志社强强联合,集中刊发曾经在鲁迅文学院学习的部分少数民族作家的作品,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捧读“鲁迅文学院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少数民族学员专号”,一股浓郁的时代气息扑面而来。这体现出各少数民族作家强烈的时代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敏锐的洞察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反映时代是文艺工作者的使命。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握时代脉搏,承担时代使命,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回答时代课题。”这些重要论述为广大作家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文艺作为人类文化传承的载体,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就中国而言,从《诗经》《离骚》,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再到现代以鲁迅为代表的一批优秀作家的作品,都反映了伟大的时代和人民的心声,成为时代精神的表征、时代前进的号角。文艺与时代息息相关。文艺的产生、发展都离不开时代的丰沃土壤,进步的文艺又为它的时代提供积极的精神营养和思想力量,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怀,推动时代进步、社会发展。现在,我们身处伟大的新时代,广大作家要自觉承担起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文学是时代的产物,总要打上时代的烙印。即使是反映历史题材的作品,也有作家所处时代的印记。文学的产生、发展和变化,与当时的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政治状况、学术风气以及社会思潮等,都能给文学以深刻的影响,从而决定着或影响着文学的发展变化。因此刘勰指出:“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白居易认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是文学发展的一个基本规律。作家要关注时代,反映时代,勇于做时代的代言人。
(编辑:夏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