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李约热:野马镇的消息有迹可循

2019-08-17 09:03:12来源:文学报     作者:金莹

   
与你无关的人,他们正经历的幸福、病痛、衰败,让你产生无限的联系。

image.png

李约热


  与你无关的人,他们正经历的幸福、病痛、衰败,让你产生无限的联系。


  评论家郜元宝曾在以《“野马镇”消息》为题的文章中历数李约热的写作简历:“历任家乡广西都安县拉仁乡市场管理员(一度借调从事计划生育工作)、县广播电视局编辑、县文联创作员、《广西文学》编辑部编辑。1988年开始在报刊发表短文,三十多岁孤身北上,四年京漂生活让他积累了北京文化界尤其是影视出版方面不少感性知识。‘新世纪’初返回广西,潜心写作,仅2003年1—9月就完成了七部中短篇小说,其中《戈达尔活在我们中间》和次年创作的《涂满油漆的村庄》两部中篇开始令文坛瞩目这位厚积薄发的慢热型作家。”


  他认为,“灰暗,凄清,正是李约热小说特有的基调,而他的小说背景多是桂西北一个叫‘野马镇’的乡野荒僻之地,所以灰暗、凄清的基调之上往往又蒙上一层奇诡怪异的色彩。”


  在李约热新近出版的中短篇小说集《人间消息》的封面上,印着一行不怎么引人注目的小字:野马镇伤心故事集。


  这部作品集收入了他近五年来创作的九篇中短篇小说,照例以野马镇为背景。既然伤心,那必然不是能写得如喜剧般轻快。而这种伤心,又因为有了野马镇作为前缀,也不再是轻描淡写、习以为常的那种伤心了。野马镇是个什么样的镇子?李约热细细描述这个荒僻的村庄——“野马镇是全市最偏远的乡镇,据说这里最早的居民,是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掉队的伤兵。”“有月亮的晚上,野马镇的男人女人就聚集在镇上的大榕树下面,唱露骨的情歌,好像在野马镇,你不纵情歌唱,你就不算野马镇的人。”在习惯城市生活的人看来,“这里生活条件不好,经常停电,也没有自来水,更没有像样的厕所。”


  各种来自“人间”的消息,被他以怪诞幽默的方式进行了呈现。中篇《龟龄老人邱一声》写了长寿老人70岁丧子之后失忆的故事,一老一少“密室”里的交往,引出关于记忆、死亡、爱与孤独的命题;短篇《情种阿廖沙》通过一场不伦之恋,讲述野马镇独特的风俗志;还有宛若仙境的村庄,绿树掩映,烟雨缭绕,但探其究竟,“这个村庄的每一家每一户,所有的苦难都自己消化。每个苦难都有来路和归途,像雨融于土地。”……伤心故事里写出了各种人性与命运苦苦纠缠,也写出了“野马镇人坚韧的生,勇敢的死,决绝的恨,热烈的爱,和重压之下宁折不弯的生命力”。


  评论家谢有顺评论《人间消息》:“在一个生活的横断面,作家可能截取的就是几个场景,不以所谓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取胜,也不以人物众多取胜,更不以人物经历的时间跨度及命运感取胜,完全来自作家对生活的那种独特的观察、截取,包括一刀切下去切在哪个位置,让我们看到这一个横断面里面有怎样的一种人物,有怎样的一种精神,其实这是非常难的。”


  消息从人间来,且有迹可循,包括纸上的“野马镇”。李约热早年的第一份工作在广西的一个乡镇上,镇上有条野马河,虽然有个狂野奔放的名字,但现实中却流淌得柔弱,因了地处边缘,也发生过一些震撼且魔幻的故事,于是,“野马镇”便成了李约热的“纸上家园”。


  李约热曾经有过一段迷恋纪录片的日子——他曾无数次被那些真实的面容打动。那些片段式的,并不完整的故事,更接近生活的真。“纪录片给我提供的,其实就是未被编辑的生活。什么是‘未被编辑的生活’,就是你往人堆里站,那些匆忙的人、闲适的人、愤怒的人、怯懦的人、忧伤的人、冷漠的人,那些……与你无关的人,他们正经历的幸福、病痛、衰败,让你产生无限的联系。”“未被编辑”四个字,几乎就是他书写的基调。在《人间消息》中,我们同样看到了这些“未被编辑的生活”沉淀后的故事。


  《人间消息》中的小说多脱胎于现实。第一篇《村庄、绍永和我》,就是根据他被派到乡下扶贫当书记时的生活经验而来。《幸运的武松》与他的童年经历相关,《你要长寿,你要还钱》同样取材于现实生活,带有传奇色彩的《情种阿廖沙》的原型故事,比作品中的描写更加惨烈。李约热认为自己是一个经验主义者,“不是那种想象力飞起来的作家。我在生活里面体验到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来沉淀,再出现在我的小说中”。


  下乡扶贫的经历,更让他接触到真实的乡村生活。城市乡村不停地切换,他既看到城市抽刀断水,也看到乡村肝肠寸断。“这不是作家去体验生活,而是要入户去干活的,干什么活呢?比如说有农家养猪,按政策,一头猪补贴300块,我们就要去拍他们家的猪和牛,回来统计。如果谁家有辍学儿童,要负责把孩子找回来上学。”“有一次,村里的一个老人给我打电话,说他家没有米了,让我赶紧过去,我就去超市买了袋米去他家。村干部阻止我说,这个老人家里种了水稻的,不可能没有米吃。我其实也知道。这个人很苦,女儿前两年死了,两个孙子在他那里住,但他和女婿的关系非常紧张,以前全靠女儿调和,女儿走了之后,女婿一年到头在外打工,也不管两个孩子。他不一定真的没有米吃,但或许是想通过这种方法和我交流,从中获得安慰,获得跟人交流的快乐。”


  “这样的事无处不在。”李约热说。而所有这些琐碎的、真实的、合乎想象和超乎想象的各种生活经验,生老病死、爱恨情仇,经过发酵和重组,变成了,或终将变成他笔下野马镇中的一则消息。


  (编辑:夏木)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