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春归库布其》: 中国生态建设的宏大史诗

2019-06-07 08:35:58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马辉 王增  

   
黄河为弓,沙漠为弦。库布其,中国第七大沙漠,蒙古族语意为“弓上的弦”。曾几何时,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让库布其这一北方重要生态屏障彻底失去作用,沙患由来已久。

  黄河为弓,沙漠为弦。库布其,中国第七大沙漠,蒙古族语意为“弓上的弦”。曾几何时,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让库布其这一北方重要生态屏障彻底失去作用,沙患由来已久。


  新中国成立后,一代代库布其人执着坚守,绘就了一幅壮丽辉煌的治沙画卷。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库布其各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走出了一条生态治理新路。时至今日,库布其沙漠是世界上唯一被整体治理的沙漠,绿色开始在黄沙中崭露头角,春天,终归库布其。


  为宣传库布其治沙模式,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长篇报告文学《春归库布其》。2019年5月15日上午,由辽宁省委宣传部、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主办,辽宁出版集团、辽宁人民出版社承办的长篇报告文学《春归库布其》出版座谈会在北京召开。


  来自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报告文学学会、清华大学、国际绿色经济协会、中国防沙治沙协会以及亿利资源集团的30余位理论界、文学界、科技界和企业代表,围绕《春归库布其》一书的文学价值、精神价值及现实推广意义进行了深入交流,对这部经典呈现内蒙古自治区库布其沙漠治理模式的纪实之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题材重大 着眼生态治理成功经验和精准扶贫先进模式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何建明首先肯定了《春归库布其》的题材,认为本书的两位创作者和谷与杨春风选择了一个好的创作方向,作品将库布其这个富有诗意的名字与沙漠治理这项工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融合而成了当代中国人独特的精神与情怀。何建明还表示,这部作品中所描写的治沙行为是一种自觉的行动,而这种治沙行为也是一种象征:中国人要自觉去实现心目中的理想与奋斗目标。作品中所描绘的这种治沙精神与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倡导的中国精神也相契合。


  中国出版集团原总裁聂震宁认为,这是一部视野开阔,内涵丰富的作品,以沙漠治理为主线,描绘一个治沙企业的发展轨迹、刻画一批形象生动的治沙群像、书写了一部荒漠化治理的英雄史诗。作品本身重点突出,描写精彩,脉络清晰,而内涵“生态文明”的主线也反映了中国思想。


  深度挖掘 探索记录生态治理中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化运作


  这部文学作品的特点,不仅仅在于用文学手法描绘出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更深层次的内涵在于能够让更多的人更直观地了解这种发展与变化的价值。


  国际绿色经济协会执行会长邓继海等人从绿色发展的角度充分肯定了该书的意义和价值。邓继海在谈到这部作品时表示,关于治沙、生态建设,绿色发展这类题材的研究报告多如牛毛,但是远没有《春归库布其》一书直观,让人充满了阅读的兴趣。


  库布其模式就是国家主导,企业牵头,产业拉动,农牧民参与。这是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防沙治沙首席专家杨文斌为库布其模式下的定义。近十几年国家一直希望可以在企业治沙的模式下探索出一种科学的发展模式,这个模式就是现在的库布其模式。杨文斌还谈道,比起物理学、化学、林学、生物学等学科,“治沙学”只能算是一个小学科。但是,中国的治沙水平却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国际上的专家、联合国的官员都表示过,防沙治沙,防止荒漠化看中国。这就是“中国库布其模式”的优势。


  讴歌时代 创作饱含深情融合当代中国人独特智慧与精神


  一部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一定离不开作者宽广的创作视野以及扎实的采访和写作能力。《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刘玉琴等媒体嘉宾充分肯定了这一点。刘玉琴认为,《春归库布其》一书的作者视野开阔,资料、史料、采访很扎实,勾勒了库布其沙漠的前世今生,在宏大的时代背景上凸显了荒漠化治理的中国态度,民间意志,整齐勃发的动人场景。刘玉琴认为,作者对于沙漠治理的国家态度、国家工程、国家调度能力极为赞许,表达了他们对国家战略格局深度把握的价值立场,也传递了生态革命中的中国声音。这点在今天有着极为重要的当代意义。上个世纪50年代,中国的治沙就已经开始了,从开始到创造奇迹,从这个书的开篇到结尾,作者的立场很鲜明,它始终竖起了国家意志,国家行为,国家政策主导的这面旗帜,奠定了主流叙事的明朗格调,在纪实性和文学性努力平衡的基础上,以王文彪个人经历、人生故事为切入点,重点描绘了他的冒险、创业、创造和创新的一种自觉贡献和精神,也勾描了由数十个团体个人组成的活跃奋战在治沙一线的任务群像。刘玉琴最后补充道,作品是中国故事、中国精神的艺术表达,它格外凸显了新时代中国人民在人与自然和谐相生中不断达到的哲学审美新高度。


  《文艺报》总编辑梁鸿鹰在谈到作品时表示,这部作品突出了一种精神,一种百折不挠、开拓创新、不辱使命的奋斗精神。这种精神不是喊口号喊出来的,而是从主人公们的奋斗史当中体现出来的。正是他们这种反复地探索,艰苦地努力,才有了今年如此辉煌的治沙成就,而这种精神始终流淌在作品当中。梁鸿鹰同时指出,作品详细分析了政府、市场、企业、个人在治沙过程中的不同作用,汇聚了国家、集体、个人这三种力量后,就凝聚成了饱含着“中国智慧”的“中国成就”,这也给世界提出了一个治沙的“中国方案”。


  这是一部扎实,有新意的作品。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黄宾堂认为,作品聚焦了“荒漠化”这个世界性、处于科技前沿的话题。黄宾堂说,作品站在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视野高度,总结打造中国态度、中国方案和中国样本的内涵,折射出7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生态政策的一些战略和远见卓识。作品更着力于展现一种生态与经济并重,治沙与治穷共赢的防治沙漠化的道路。黄宾堂还谈到了作品中的“中国精神”,他认为这也是书中最精彩的部分——王文彪及他的团队数十年如一日在治理地球癌症事业上的坚持、坚守和坚忍:一位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勇于担当的企业家,具有创新精神和科学精神,探索出了一条被动治沙、产业治沙、规模治沙的路子,不仅惠国惠民,也使企业具有了持续发展的后劲。


  格局阔朗 全方位多角度展现历史与现实交织的巨幅画卷


  作品描写治沙,却又不单单局限于“治沙”。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原主任胡平、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李炳银等从文学理论层面对作品的思想精髓进行了深入挖掘。胡平认为,人物决定一部作品的质量,这部作品把王文彪的人物形象写得深入,也充分体现了王文彪的哲学思想。因为王文彪作为中国治理环境的一个典型,在联合国也获得过“地球卫士终身成就奖”,这样的治沙典型值得深入细致描写。


  李炳银说,过去好多作品写治沙只单纯停留在治沙本身。但是这本书还提到了如何开发利用沙漠,让荒漠的东西为人类发展和经济发展提供新的价值,为科学发展提供新的内容。而库布其的治沙经历和展现出的这种伟大精神和无穷的智慧力量,在作品中也有非常细致而生动的描写。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说,本书的作者和谷曾创作出非常优秀的散文作品和报告文学作品。作者本身的实力也让这部作品有着非常高的文学品位。描写治沙,文字要牵扯到方方面面,但是整体来看,作品的叙事清晰,文笔利落。


  白烨认为,作品写出了库布其治沙的一个传奇性故事和历史性的贡献。从自然、历史等各种角度娓娓道来,说这个沙漠的由来,包括对黄河的影响,对整个北方气候的影响,对当地生态的影响。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讲,它就变成了一个非治不可,但是确实十分难治的现象。但是我们用二三十年的时间,把治沙这项任务完成得非常漂亮,而在历史上我们几千年就没有完成过这样的事。作品描写治沙,但是它的意义不局限于治沙,从某种意义来讲也是一个最鲜活的中国故事的最好版本。


  《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认为,《春归库布其》这部作品有三个非常重要的特点。


  首先,它是纪实文学里面一部大手笔的作品,而且层次非常分明。书中的十章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在不同侧重点里面层次分明的把需要描写和需要交代的问题说得非常清楚。


  其次,作品还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学性。这部作品用真正赋予万物以生命式的笔法,把一种天然的人类情绪和情感带入到了文本,这让作品的人情味很浓,这正是一部作品吸引人的地方。


  施战军还总结道,这本书有非常浓厚的博物趣味,包括涉及到各种治沙的技巧,浓厚的博物趣味背后,有一个更大的支撑,就是对美好生活的礼赞。治沙不仅是在修补自然,也在修补人类的内心。这种礼赞,也蕴含对中国价值、中国精神和中国智慧的赞美。


  《中国作家》副主编高伟认为,《春归库布其》这部作品的站位很高,格局阔朗,整个故事呈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体制上的治沙优势。高伟说,这部报告文学是以一种全知全能新闻视角叙述的,对库布其沙漠治理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报告。文笔客观、冷静、从容不迫,充分显示了作者一种把握大局的功力。虽然文字简洁,但是该着重呈现的东西却描写得非常传神和到位。作品的文学性和报告性兼具,也显示了报告文学客观性写作的魅力。高伟还称赞了文章的开篇,将很多历史文化的东西放在现实记录的背景下显得非常吸引人,让整个人物和故事显得更加丰盈,更加具有人文气息。


  主创和谷在谈到自己创作历程时讲道,鄂尔多斯草原是我一直向往的独特神秘的地方,所以数十年来我多次涉足到陕北的毛乌素沙漠和库布其沙漠,这次重返故地,深入人民群众的底层生活,采访了数十位、上百位治沙人物,并广为收集与世界荒漠化和库布其沙患治理相关的古今中外的知识信息,梳理了几百万字的采访录音和资料,本书合作者杨春风又进行了补充采访和修订。在创作的过程当中也听取了包括自然、历史、文学各方面专家的建议和意见,力图以多维开阔的视野将库布其的变迁置于历史和世界的坐标中,赋予其深刻的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此次出版座谈会,各位专家学者和媒体朋友对于《春归库布其》这部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尤其对于一部文学作品究竟应该承载怎样的时代精神和现实价值,大家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春归库布其》讲好中国故事,推广库布其模式,彰显精神价值。


  (编辑:夏木)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