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你的情商,决定你的人生高度》

2019-04-23 10:45:23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

   
在《你的情商,决定你的人生高度》中,作者从职场、亲密关系、家庭关系三个角度入手,详细探讨了不同类型人际交往的矛盾来源。

image.png


  你的情商,决定你的人生高度:情商高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


  作者:(日)心屋仁之助 斯坦威出品


  译者:胡环


  类别:励志畅销


  ISBN:978-7-5057-4307-6


  定价:45.00元


  上市日期:2019年3月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日本超人气心理咨询师、书籍累计销量破3000000份作者心屋仁之助的情商力作!3大人际关系、52条高效沟通法则,让你的情商实现跨越式提升!学会避免人际交往中的低情商陷阱,做一个超有魅力的人!


  编辑推荐:


  1、日本超人气心理咨询师、百万畅销书作者心屋仁之助全新力作!


  说到日本最著名的心理咨询师,就不得不提心屋仁之助的名字。他著有多部畅销书籍,包括《只做喜欢做的事情》《努力却得不到回报的原因》《个性可以抛在一旁》《觉得人际关系很麻烦时该看的书》等等。在2013年的时候,总销量就已经超过了百万,治愈了无数因生活而感到痛苦迷茫的心灵。


  2、3大人际关系、52条高效沟通法则,让你的情商实现跨越式提升!


  在《你的情商,决定你的人生高度》中,作者从职场、亲密关系、家庭关系三个角度入手,详细探讨了不同类型人际交往的矛盾来源。并讲解了许多发人深省的相处智慧,包括摆脱“领导不看好我“的思维误区、宽容对待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处理好旧伤口等等,帮助你实现情商的层级式提高。


  3、学会避免人际交往中的低情商陷阱,做一个超有魅力的人!


  在职场上,我们希望与敬重的领导或器重的下属构建和谐、默契的关系,提高工作效率,做出令人瞩目的成绩。在家庭中,我们非常珍视父子、母子缘分,希望能与父母、孩子和睦相处,享受温馨和幸福。面对深爱的恋人,我们希望能停止、避免一些影响感情的无谓争吵,两个人彼此关爱,共享甜蜜。面对携手走入婚姻殿堂的丈夫或妻子,我们希望两个人能在柴米油盐的生活中彼此恩爱,相濡以沫。而要实现这些目标,最重要的就是避开人际交往中的雷区,知道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什么话。做一个让人舒服的人,久而久之,别人就会对你刮目相看。


  内容简介:


  一个人的情商的高低,体现在他与周围人的交往之中。领导、部下、父母、孩子、恋人、丈夫、妻子、知心朋友……如果能和这些重要的人实现良好相处,我们的事业、生活就可以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不过,不同的经历、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表达方式,让人与人之间的相处经常出现阻碍。


  如何改善这种情况呢?在《你的情商,决定你的人生高度》一书中,日本超人气心理专家心屋仁之助详细做了解答。他从职场、亲密关系、个人魅力等多个角度,探寻了人际矛盾的触发原因,并详细讲述了如何以一种高情商的方式来解决各种人际矛盾,最终实现情商以及生活、事业的提升。


  作者简介:


  心屋仁之助,出生于兵库县。性格重塑师,心理理疗师。大学毕业后入职大型物流企业,曾做过销售,后来担任企划部的管理职务。工作十九年后,为解决自身问题接触到了心理疗法,终转型成为一名心理理疗师。著有多部畅销心理书籍,累计销量已突破百万册,被誉为日本人气第一的心理理疗师!


  目 录


  前言........................................1


  第一章:打造和谐人脉的关键,就是提高情商......1


  没有理解,再好的关系也会出现危机 ..........................3


  获得理解为什么就那么难? .......................................7


  你的想法,不等于别人的看法 ...................................11


  大胆沟通,凡事必须说出来 ......................................14


  正确表达情绪,这点很重要 ......................................17


  看清内心真实的想法 ...............................................22


  别让不好意思害了你 ...............................................27


  总结 ......................................................................31


  第二章:提高情商,轻松化解职场冲突...........33


  摆脱“领导不看好我”的思维误区 ............................35


  主观臆想,害了多少职场人 .....................................39


  提出希望,帮助你迅速达到目的 ...............................42


  缺少坦白,最后一定会吃亏 .....................................45


  换位思考,多考虑他人的立场 ..................................47


  正确地看待反对意见 ...............................................50


  宽容对待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54


  周围的声音,是了解自己的契机 ...............................56


  处理好旧伤,才能实现自我突破 ...............................59


  摆正心态,正确对待工作中的不如意 ........................63


  总结 .....................................................................67


  第三章:提高情商,轻松拉近亲子关系...........69


  孩子对父母的期望,是产生问题的关键 ......................71


  摆脱“反正……”的固化思维 ..................................75


  原谅父母的无心之语 ...............................................79


  释放压抑,解除身上的“情绪炸弹” ........................82


  提出期待,从此停止互相伤害 ..................................86


  学会吃亏,不与父母计较得失 ..................................89


  宽恕过往,勇敢建立新的关系 ..................................92


  客观看待问题,别让情绪左右你的看法 .....................95


  父母有错,不能将错就错 ........................................98


  把焦虑强加给孩子,酿成了多少家庭悲剧 .................102


  强行改变孩子不如主动改变自己 ..............................107


  记录情绪,让你豁然开朗的好方法 ............................111


  总结 .....................................................................115


  第四章:提高情商,轻松改善亲密关系..........117


  担心不被爱,是亲密关系中最大的误区 .................... 119


  你不必塑造完美的形象 ...........................................123


  放弃无谓的自我牺牲 ..............................................127


  做自己,只要彼此适应就无妨 .................................129


  你的爱人,就是你的另一面 ....................................132


  坦然接受不足,才能关系和睦 .................................135


  改变自己的性格,让双方更幸福 ..............................138


  可以寻求共鸣,但不可妄加揣测 ..............................143


  学会相互确认理解偏差 ...........................................146


  毫无保留的坦白,有助于消除不必要的误会 ..............149


  勇敢行动,才能带来新体验 ....................................154


  总结 ....................................................................157


  第五章:所谓情商高,就是会说话..............159


  平息怒火的一句话——算了,算了! ....................... 161


  终结猜疑的一句话——他只是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164


  自我纾解的一句话——你呀,就是个不会处理怒火的笨


  家伙 ....................................................................167


  激发改变的一句话——我不要再做“好人” ...............171


  消解疑问的一句话——这是怎么回事? ....................175


  总结 ....................................................................177


  第六章:你的情商,决定你的人生高度..........179


  不可妄自菲薄,拒绝“下位”思想 ............................181


  以“必定……”的信念指导自己的行动 ....................185


  表达真实心声,消除情绪郁结 .................................189


  放弃无法转变的思维,事情就会有转机 ....................192


  不要被定势思维束缚 ..............................................195


  相信爱的真实存在 ................................................200


  用心体会眼前的幸福 ............................................. 203


  总结 ...................................................................206


  后记......................................209


  心屋仁之助 ...........................................................213


  试读


  各位亲爱的新读者、老朋友,感谢您们垂青、阅读此书。我是心理理疗师心屋仁之助。承蒙大家厚爱,已经出版的《简单习惯让你告别心力交瘁》和《轻松打造不服输精神》累积销售超过三十万册,本书是“轻松系列”的第三部。


  虽然说是“轻松系列”的第三部,但是大家不必担心,即便没有阅读过前两本书,也不会影响到本书的阅读。在我开始筹划本书选题时,曾经犹豫不决,不知该从何入手,茫然中突然想起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为之苦恼的一件事,那就是我们常常莫名其妙地和心中非常在乎的人产生矛盾,引发争吵。


  父母、孩子、恋人、丈夫、妻子、敬重的领导、器重的部下、知心的朋友……这些都是我们放在心中重要位置上的人,本应多加尊重,多加关爱,亲密相处才对,结果却往往对他们疾言厉色,导致关系紧张。


   两个人明明彼此深爱,却总会发生争吵。


  想着要好好对待父母,结果见了面,因为一言不合就吵起来。


  对某个下属抱有很高的期待,并且不遗余力地提携他(她),可是与他 /(她)相处起来总觉得不融洽。


  无条件地爱着自己的孩子,愿意为他(她)付出一切,却总是控制不住地训斥他(她),给他(她)留下心灵的创伤。


  总之,“明明想的是要珍爱在乎的人,却总是事与愿违”,“莫名其妙地就陷入了毫无意义的争吵”……诸如此类的烦恼层出不穷。


  老实说,我也同样会有这样的烦恼。成为心理理疗师后,我写了不少为人解惑的心理书籍,也在成百上千人面前做过心理讲座,可是即便是这样的我依然还会与在乎的人争吵、冷战。说到底,还是自身心理不够成熟。


  在以前的书中我曾提到过,我离过一次婚。其实,当时选择做心理理疗师,有工作上的原因,家庭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学习、研究心理学,最终成为一名心理理疗师,倾听了许多人的困惑和烦恼,为他们做了分析、提了建议。如今,我觉得自己多少要比以前做得好了。


  倒不是说如今和的妻子一次架也没吵过,其实我们之间也有过吵闹,详细的情况我将在本书的相关章节中细说。说实话,即使现在,我们还会偶有矛盾。


  朋友之间,上下级之间,亲子之间,恋人、伴侣、夫妻之间,本是最亲近、最和谐的关系,也往往发生矛盾和争吵,伤人又伤己。


  这样的情况,在我们的周围屡见不鲜。每天朝夕相处,在不可预知的生活和工作中,有时候无意中就会伤害到对方,有时候不管怎么防备,还是会不可避免地受到伤害。


  最重要的是接下来我们应该怎么做。不管是你伤害别人,还是你被别人伤害,这种“互相伤害”是令人遗憾和伤心的。无论是伤害还是被伤害,我们首先而且必须要做的是努力停止“互相伤害”。


  在职场上,我们希望与敬重的领导或器重的下属构建和谐、默契的关系,提高工作效率,做出令人瞩目的成绩。在家庭中,我们非常珍视父子、母子缘分,希望能与父母、孩子和睦相处,享受温馨和幸福。面对深爱的恋人,我们希望能停止、避免一些影响感情的无谓争吵,两个人彼此关爱,共享甜蜜。面对携手走入婚姻殿堂的丈夫或妻子,我们希望两个人能在柴米油盐的生活中彼此恩爱,相濡以沫。


  我相信,不管一个人在职场、亲子、伴侣关系上面临多么大的问题,不管他(她)把这些关系处理得多么糟糕,但是他(她)的内心深处依然会有这样的希冀和期盼。我也相信,在发生冲突和争吵时,不管一个人多么地“烦躁”“生气”“厌恶对方”,但是他(她)内心里希望的依然是与对方和睦相处,彼此体谅和善待。


  有的人希望与周围的人和平相处,有的人希望与重要的人搞好关系,有的人希望做到珍爱在乎的人,还有的人希望摆脱“明明相爱,却总会争吵”的困境。


  这本书就是专门为有这些需求的读者传授相处之道的。为了让大家能够与自己在乎的人更加亲密,为了帮助大家营造一个与人和平相处的放松环境,我选择了“提高情商,构建和谐人际关系”这一主题。


  衷心希望此书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和启发。


  2016 年9月


  心屋仁之助


  人生就是一张错综复杂的关系网,比如“尽量与同事和平相处”的职场关系、苦于“希望与母亲亲密无间,却总也无法达成心愿”的亲子关系、“明明相爱,却总会争吵”或者“不想再进行无谓争吵”的伴侣关系……不管处于何种关系,很多时候我们都想营造一种“不想互相伤害”的和平氛围。


  本章节,我们将围绕“明明不想互相伤害,却为何总是事与愿违?”这一根本问题展开讨论。


  没有理解,再好的关系也会出现危机


  选择此书的读者,想必很多人都遭遇到了下列人际关系的困扰吧。


  . 并不是讨厌部下这个人,无意中却总会对他(她)严苛以待。虽说本意是为了促进对方在工作中尽快成熟起来,但是如果不能将自己的这番苦心准确无误地传达给下属的话,未能很好完成工作的他(她)势必会产生抗拒心理。如此一来,自然就陷入争论、非议的恶性循环中。


  . 母亲稍一唠叨,自己就心生怒火,忍不住极力反驳回去。过后,也不是不懊悔:“唉,自己都这么大人了,怎么还如此幼稚呢?”可是,一旦到了某个时候,却又控制不住自己,再次犯了不该犯的错。


  . 明明非常爱他(她),不时憧憬着两人共度此生的美好将来,可是一旦吵起来就没完没了,陷入不停的哭闹、指责中,几个小时都难以停歇,结果,弄得深爱的两个人身心疲惫。


  . 夫妻之间争吵不断。当初那么相爱、带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信念走进婚姻殿堂的两个人,却在柴米油盐的生活中慢慢变得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闹得不可开交。


  总之,就是这样一种状况:


  没有珍视重要的人,伤害了不想伤害的人,还因此耗费了大量的精力。


  说起来实在不好意思,我也是这样的人。有一次正跟妻子拌着嘴,我心中突然冒出些疑问:“为什么吵?为了什么吵?根本原因到底在哪儿呢?”我试着分析起来。


  就在那时,我明白了:看上去争吵的理由很多,指责对方的话也很多,但究其原因,只有一个。


  虽然只有一个原因,但我此时在写出它的这一瞬间,竟然感受到心间钻出的丝丝惧意。


  实在是这个根本原因让人感觉太不好了。


  这个唯一的根本原因其实就是一种执念——“为什么就不理解我呢?”。如果用一句话简单概括的话,那就是:


  争吵就是拼命地向对方灌注“为什么就不理解我呢?”这一执念。


  “我觉得那种方式很奇葩!”,当你这样极力地反驳领导时,其实就等同于变相地质问领导:“为什么?为什么就不能理解我的想法和做法?!”


  当你对丈夫(妻子)说:“你总是这样!为什么就不能给我打个电话,哪怕是发个短信也好?”,其实你内心深处真正愤怒的是“为什么体会不到我的愁苦、悲伤和担心?”


  “为什么就不理解我呢?”这一执念,其实就是“希望对方理解自己”的一种期盼,甚至说是一种“想要互相理解”的美好愿望。人呢,就是太过于希望对方理解自己了,才会做出互相伤害的事情。


  当你“想要建立一种不会互相伤害的人际关系”时,希望大家首先想到我上面提到的这一点。


  获得理解为什么就那么难?


  期待被人理解,却总也无法得偿所愿,这是为什么呢?


  在这里,我想给大家从结论开始往前推导。一开始就说出结论,或许读者就不会再阅读我的书了,但是我还是要明确地告诉大家,这个结论就是“因为对方是他人”。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听我慢慢分析。


  以我的家庭生活为例。我妻子是一个不爱撒娇的人,呀,不,倒不如说她几乎从来没对我浪漫过。


  妻子不爱撒娇,这对一个男人来说可以说是幸事,但话说回来,说实话有时我也会觉得有点失落,不免会在心里不满地嘀咕:“好歹偶尔也有点小情调,稍微撒撒娇嘛。”


  或许这就跟对待宠物的心态差不多。比如说你养的猫,你喜欢它跳到你的膝头上玩耍,但如果它一直在你身上蹭过来蹭过去,又会让你觉得是个负担。不过,话虽如此,当它“蹭”地跳到你膝头上撒娇卖萌时,你满心都是欢喜。


  刚才说到我妻子是个不爱撒娇的人,但是结婚前她还是会偶尔撒撒娇的。然而,结婚后突然就和撒娇彻底无缘了,以致于我常常心生疑惑:“属于她的女性的‘娇柔’哪里去了?”有时我就想大概是留在了娘家没带来。估计大家听我这么说,会忍不住笑出来。


  于是,前几天我就试着问了问她。我说:“你怎么就不能对我撒撒娇呢?”


  听了我的话,妻子露出一副吃惊的表情道:“我一直在撒娇啊!”


  这真是个出人意料的答案,我不禁脱口问:“什么?你一直在撒娇?”


  妻子不解地看着我说:“哎?不是吗?我什么也不用管,每天在家里闲待着,这不就是最大的恃宠而骄吗?”


  我彻底震惊了。也就是说,我认为的“撒娇”与妻子对“撒娇”的理解是截然不同的。


  我所说的“撒娇”就是类似于“带人家出去吃饭嘛!”“老公,我想要那个!”这种娇声娇气的央求。


  然而,妻子却认为“可以什么也不干,每天舒心地待在家里”“两个人在一起时,不必费心讨老公欢心”就是对丈夫的“撒娇”,也就是说,她觉得“随心所欲”“放松安逸”就是在恃宠而骄。


  可见,我们俩对“撒娇”行为的理解有多么大的差别!


  是啊,我和妻子只不过是对“撒娇”行为的理解有偏差而已,我却一直心存不满,忍不住抱怨“我希望你更加依赖我,可是你怎么就不能理解我这份苦心呢?”;明明妻子一直全身心地依赖着我,我却……这,就是误解和理解偏差啊。


  同理,在其他事情上也会出现这样的误解和理解偏差。


  所以,当你抱怨“别人不理解”你时,尽量静下心来告诉自己“冷静,冷静,或许并不是别人不理解我,可能只是彼此的看法不同而已”。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应该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抱怨是错误的。


  我是我,妻子是妻子,你是你……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你必须深刻地领会到这一点。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


  你的想法,不等于别人的看法


  我们接着前面的话题继续讲。如果我不是直接对妻子说“你从来不对我撒娇呢!”而是自己憋在心里生闷气,愤愤地抱怨:“这个女人怎么如此不解风情,都不知道对着我撒撒娇!”那么大家可以试着想象一下又会是一种什么情况呢。


  我们假定这样一个场景,我考虑到妻子平日比较辛苦,诚心向她发出邀请:“我们出去吃一顿吧!”而妻子却回应说:“在家随意吃点就好啊。”


  在不明白妻子认为“随意自在就等于撒娇”的情况下,我必定心里会失落、受伤,会忍不住多想:“怎么能这么无情地拒绝我的一番心意?”“难道就这么不想和我一起出现在公众面前吗?”说不定有的人还会更加悲观,甚至在心里暗暗猜疑:“她不会是已经不爱我了吧?”


  或者,你只看到妻子安闲地待在家里,而丝毫没有意识到这是她对你最大的信赖和依靠,在这种情形下,说不定你会心生不满:“这么懒散,就不知道为我做点什么吗?”也说不定会担心地想:“这么慵懒,是不是身体出什么状况了?”


  也就是说,当对方没有做出自己所想象的“撒娇”行为时,人们往往仅仅凭借这一点,就开始拼命地在自己身上、在对方身上探究原因。


  这还真是令人啼笑皆非的误解和理解偏差。


  总之,不管是夫妻之间、亲子之间,还是朋友之间发生了什么矛盾,那些吵闹、争论以及指责,很多情况下只是一些纯粹的误解和理解偏差而已。


  所以,当你心怀不满时,不要强行从自身、从对方身上探究原因,试着告诉自己:“或许这只是一场误会,只是看法有所不同。”


  这样,说不定就能找到真正的答案了。


  大胆沟通,凡事必须说出来


  前文已经讲到,之所以期待被理解却总也无法得偿所愿,一言蔽之就是因为对方是“他人”,也就是说每个人的思想、价值观、对事物的理解和接受等等都是各不相同的。


  在此,我想告诫大家的是:如果你想得到别人的理解,务必谨记“凡事必须说出来”。


  经常会有人自以为是地认为“即使不说,别人也会理解的”。不对,这种思想是极其错误的。当然,不可否认生活中也的确存在“不言自明”的情况,但那必须是面对特定的人,在特定的条件下才可能出现的事情。


  大家切记:即便是你亲近的人、重要的人,或者尊敬的人,每个人的考虑、思想也是完全不同的。


  既然思想因人而异,那么你不明确说出来自己的想法就难以得到对方的理解和认可,所以不开口是绝对不行的。


  比如,随着你与恋人的相处越久,话可能越来越少,这是因为你觉得“和他(她)待在一起很安心”,你认为“你们的亲密程度已不需要没话找话说”了。


  你对下属严格要求,是因为“对他(她)抱有很高的期待”。


  你不厌其烦地教导孩子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是因为“他(她)是你心中最在乎的人,你不想等他(她)长大了遭遇苦难”。


  总之,你做的一切都是源于对他(她)的爱,初衷都是为了他(她)好。


  可是,很多时候,隐藏在你这些言行举止背后的真心和爱意并没有准确无误地传达给对方,而是遭遇到了歪解。他们或许认为你的“沉默不语”代表着“不爱他(她)”,你的“严格要求”意味着“刁难”,你的“各种提醒”是对他们的“不信任”。


  对,就是这样一种结果,对方并没有体会到你的好心,没有感受到你的爱意。


  满含好心和爱意的行为,却被曲解成了恶意和刁难,这是多么令人痛惜的残酷现实啊!


  所以,最重要的就是“凡事都要说出来”。


  因此,当你感觉“和在乎的人的关系有所僵化”时,不妨回忆一下,试着问问自己:我有没有把那些行动背后的真正想法、好心和爱意明确告诉了对方?


  不过,大家也要学着接受另外一种现实,有的时候不管你是多么为对方好,不管你是多么爱对方,可他(她)就是认为你做得不对。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毕竟世界上并不存在“我这是为你好,所以你要接受”“这是我对你的爱,所以你必须接受”的道理。


  正确表达情绪,这点很重要


  “正确表达情绪”非常重要。如果忽视了这一点,有可能引发意想不到的口角之争。


  因为,听了你说的话,有的人也许不会在意,有的人可能就会觉得“这人怎么说话这么难听!”“这人真不会说话!”


  那么,怎么算是“措辞不当”呢?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的事:丈夫忘记了妻子的生日,结果就遭到了妻子的抱怨:“你怎么连我的生日都能忘了?”可是,大家想过没有,就是因为这一句“你怎么连我的生日都能忘了?”妻子的愤恨、委屈就不可能得到丈夫的理解。


  同样的道理,如果妻子说:“至少你还记得我的生日。”结果亦是如此。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不妨静下心来分析一下:其实,妻子的本意并不是质问丈夫“为什么忘了我的生日?”,而是想传递给丈夫一种感受——你连我的生日都记不住,说明你心里根本就没有我,所以我很伤心。


  如果妻子直接将自己的这种感受讲给丈夫听,或许丈夫马上会安慰妻子说:“哪有,你想多了,在我心里你是最重要的!”或者丈夫会给妻子一个惊喜:“其实,我一直准备着周末好好为你庆贺生日的!”也有可能丈夫会脱口而出:“啊,今天生日?不是明天吗?”


  说到这,可能有的读者又会情不自禁地苦笑起来:搞混日子也是不行的啊,妻子马上会接上话来:“什么?竟然连日子也能记错?!连我的生日都记不住,你还有什么好说的,这充分证明你根本不爱我!”


  然而,我必须申明的是,“如果心中有爱就不会记错日子”是一种错误的思想观念。因为“记忆准确”和“牢记在心”并非等同于“爱”。


  大家试想一下,那些欺骗女性感情的渣男,哪个不是记得住生日、时不时送点小东西、满嘴的甜言蜜语,将人哄得团团转。记得住生日和真爱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有的人心中充满了对妻子的爱,但的确也会因工作繁忙等原因忘记或搞混了妻子的生日。


  对生日的重视程度因人而异,有的人非常看重过生日的仪式感,有的人则淡然处之。


  所以,不能仅凭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观来衡量生日的重要性。


  正因为你使用了把自己对待生日的思想强加于人的措辞,所以才令对方产生了“说话怎么这么不中听”的感觉。


  也就是说,“你怎么连我的生日都能忘了?”这句话带有浓浓的“本不该忘记”的谴责之意,所以才会让人听了不舒服。


  那么,怎么才能做到“正确表达情绪”呢?


  借用心理学的观点,“正确表达情绪”就是把自己的感情传达给对方。


  比如,上文提到的关于生日的话题,如果妻子说的不是“你怎么连我的生日都能忘了?”,而是“你忘记了我的生日,我很伤心”,或者说的不是“至少你还记得我的生日”,而是“你还记得我的生日,我太高兴了”,那么大家体会一下传达出来的语感会有什么不同。


  也就是说,这样的表达已经不单单是“生日”这个话题的事了,而是“情绪”和“感受”的传达,这样才能促使对方的共感和反思。


  同理,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不要冲口而出:


  “必须按我说的做!”


  “为什么你就不能听妈妈的话呢?!”


  “为什么不遵守约定?”


  而应该学会说:


  “你没按我说的去做,我觉得很遗憾。”


  “你不听妈妈的话,妈妈心里很不安。”


  “你没有遵守约定,我很难过。”


  像这样,虽然说的是同一件事,但不同的措辞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


  因此,奉劝大家,当你与最在乎的人发生矛盾甚至争吵时,最好冷静下来回忆一下自己说过的话,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 “措辞不当”。


  而且,还应该认真思考一下自己“是否正确地将自己的感受传达给了对方”。


  顺便提一下,当你自认为已经充分表达出了“自己的感受”时,也有可能并不能得到对方的理解,甚至反倒引起对方的愤怒和指责。关于这个话题,稍后我会给大家做详细的分析。


  看清内心真实的想法


  接下来,我给大家分析一下人“为什么会措辞不当”。


  我还是先告诉大家结论,那就是“连你自己都没有看清内心的真实想法”。


  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如果连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真正的想法”,或者连你自己都说不清楚“到底希望别人对你的哪种心情感同身受”,那么你又怎能要求别人的所作所为如你所愿呢?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别人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说出的话以及做出的回应很有可能就不是你想听到的、想得到的。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发生在我的一个男性朋友A和他女儿之间的故事,说出来给大家听听。他女儿上小学三年级。有一个冬天的早晨,眼看着就要到上学的时间了,可那个小家伙磨磨蹭蹭地就是不愿换衣服,而是一个劲儿地嚷着“冻死了!冻死了!”,站在那里一动不动。


  A就问她:“是不是不想上学?”


  “冻死了!冻死了!”


  “身体不舒服吗?”


  “冻死了!冻死了!”


  ……


  反正,不管爸爸问什么,女儿只会回答“冻死了!冻死了!”


  一来二去,爸爸就有点焦躁了。


  “你到底想要爸爸怎么做?”


  可是,小家伙还是回答:“冻死了!”


  不过,爸爸并没有表现出自己的焦躁和不耐,而是冷静下来,暗自在心里揣测起来:“哎呀,这小家伙到底想要干什么?是不是有什么话不好意思说出口,想借用这种任性的小行为达到目的?如果是这样的话,她到底希望我怎么做呢?”突然,爸爸茅塞顿开:“难不成小家伙是在撒娇?!”


  于是,A马上付诸于行动,伸开双臂说道:“来,宝贝,爸爸抱抱!”听了爸爸的话,小家伙没说什么,但迈开腿儿朝爸爸走来。爸爸紧紧抱住小家伙,宠溺地说道:“哎呀呀,你这个小可爱啊!”没想到,小家伙又娇声娇气地嚷嚷起来:“冻死了!冻死了!”


  妈妈也走过来抱了抱她,小家伙在妈妈怀里露出甜美的笑容。可能是心情舒畅了,接下来虽然爸爸妈妈没再管她,但她自己主动换了衣服、吃了早餐,如常地出了家门。


  如果这小姑娘一开始直接对妈妈说:“妈妈,抱抱!”可能就不会有接下来的那些小别扭了,可惜一开始连她自己也没意识到自己心里真正想的就是“想让爸爸妈妈抱抱”。对一个已经上小学三年级的小姑娘来说,“只是想让妈妈抱抱”这样的想法有点难为情了,所以连她自己也没能及时意识到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


  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这样的事情不只是发生在小孩身上,大人同样也会有看不清自己内心的时候。


  当我们对某项工作产生诸如“难以做到”“太难了”此类的抵触心理时,或许只是因为“害怕失败”。可是,就像小孩子觉得“想让妈妈抱抱”这样的心理有点羞于启齿从而没能意识到自己的真实想法一样,此时的我们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心里真正想的是“害怕失败”。


  再比如,我们经常会听到妻子埋怨丈夫说:“为什么就不能帮我做点家务呢?”同样,在这句埋怨的背后隐含着妻子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想让你再宠爱我一点。只不过是妻子没有意识到自己心里真正想的是“想让丈夫再宠爱自己一点”,茫然间借用了要求分担家务这一具象化的外在语言来释放内心的情绪。就像那个小姑娘一样,自己都觉得这种想法有点不好意思,从而根本就没有往这方面去想。


  所以,当你感觉到与最在乎的人有意无意间总是在互相伤害,并为之苦恼时,请认真思索一下自己内心深处“觉得羞耻而未能意识到的真实想法是什么”。


  人往往很难认清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有时候虽然意识到了,但因为这样那样的心理不愿承认,甚至有意无意地避开,如果是在毫无头绪、情绪不稳的情况下,就更不可能听到自己的心声了。


  别让不好意思害了你


  很多时候,我们虽然认清了内心的真实想法,却无法说出口。


  比如,在争吵的过程中,当我们冲口说出“为什么就不理解我呢?”这句话时,假定对方回应说“那么,你说吧,你想让我怎么理解你,理解你什么?”。


  听到这句话,我们可能会莫名地忽然不想再继续交流下去了,哪怕此时我们已经确认了内心的真实想法是“害怕失败”“想让你更加宠爱我一点”……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这是因为我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太没气势、太让人难为情了,因此,无法轻易地说出口。


  也就是说,你吐露心声的那一瞬间,就意味着你在这场争论中败下阵来,就等于你在向对方示弱,在向对方表白“我喜欢你”。


  这是一种超难为情的“主动认输”。


  当你与上司发生冲突,说出“为什么就不理解我呢?”的不满时,实际上是满含了“希望能理解我的做法和策划”的期待,再进一步说,其实就是“希望能够得到上司的认可”。


  当你与心爱的人起了争端,要求他(她)“好好考虑一下两个人的将来”时,其实你想的是“如果你把我放在心上,自然就会认真考虑我们的未来”,其背后隐藏的“想让你多爱我一点”的想法才是你真正的心声。


  当你对妻子说“不要再喋喋不休地说孩子的事情了”时,其实是在向妻子传达“我这么疲累,你不要不顾我的感受,自顾聒噪个没完”的情绪,往深层里讲,就是你“希望妻子能体贴你,温柔以待”。或者也可以说是向妻子传达“现在工作正处于紧要关头,你再怎么叨叨孩子的事情,我也无暇顾及”的感受,隐藏在这种情绪和感受背后的是“恐惧”和“不安”,恐惧“丢了工作怎么办”,还有一想到“工作的烦心事”和“孩子的将来”就会油然而生的“不安”。


  可是,要将隐藏在这些所有情绪背后的“内心真实想法”和盘托出,还真是让人难以启齿,因为“说出来就输了”的思想在作祟。


  因为不想说出来,因为感觉羞于启口,最终往往止步于“大家一般都是这么做的吧”的“常识论”。


  或者是“上司理应倾听下属意见”的“应该论”。


  或者是“交往一年了,考虑考虑将来不是正常的吗?”的“一般论”。


  再或者是“我一个大男人,怎么能因孩子学校的琐事而牢骚不完?”的“不可能论”。


  在“说出来,就输了”的思想下,越不想吐露心声越说不出口,慢慢地,内心的真实想法就被彻底地压在了这些“常识论”“应该论”“一般论”“不可能论”之下了。


  不得不说,人,还真是一种令人难以捉摸的生物。


  总结


   争吵的唯一原因就是一种执念——“为什么就不理解我呢?”进一步说就是“希望对方理解自己”的一种期盼。


   正是因为彼此对“撒娇行为”的理解不同,所以才会产生误会。切记,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在价值观、对事物的认识等方面存在差异。


   当对方的举止行为与自己的预期不同时,不必强行从自身探究原因。


   “不言自明”的思想是错误的,因为对方和你是具有独立思想的个体,在思想、价值观等方面都有差异。把自己的情绪和感情准确无误地传达给对方才是最重要的。


   当感觉到彼此的言语是在互相伤害时,冷静下来思考思考是否因羞于承认而忽略了什么,用心倾听一下自己的心声。


  在职场上,越是受敬重的上司和被器重的下属之间越容易发生冲突,而且,彼此过后都会懊悔不已,暗暗自责“唉,真不该跟领导那样说话”或者“我要是换一种方式指出他(她)的问题就好了”。如果真是彼此相看两厌、互不服气的关系倒也罢了,大不了以后敬而远之就是了。但是,正因为是自己敬重的领导,正因为是自己器重的部下,才会在争论过后如此懊恼,如此不安。


  那么,如何才能营造融洽和谐的职场关系呢?


  本章,将就此问题为大家逐一分析并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摆脱“领导不看好我”的思维误区


  在工作单位中,你有比较在乎的人吗?


  这些人可能是你敬重的上司、器重的下属,也可能是关系比较好的同事,或者是关系虽然还没这么亲近,但起码你“希望尽量与他(她)和平相处、相安无事、稳定顺利地开展工作”的一些人。


  可是,明明是这样亲近的关系,却往往频起争端,乃至气急败坏、恼羞成怒地喊出:“你为什么就不理解我呢?!”


  曾经有一位年轻人来找我倾诉。他说,每次因一些无关紧要的工作上的小事跟上司发生点不愉快,他总会忍不住给上司发送一封看似解释却在字里行间中充满牢骚抱怨的邮件,过后又会后悔自己如此冲动。他为此苦恼不已,于是便来咨询:“老师,你说我为什么总是控制不住情绪而发这种感觉像是要恩断义绝的邮件呢?”


  面对他的困惑,我问道:“你是不是觉得领导不看好你?”听了我的话,年轻人恍然大悟般连连点头:“啊?对,对,就是你说的这种感觉。”


  这里,我们首先要分析的是,这个年轻人感觉“领导看他不顺眼”,是否果真如此呢?


  其实,很多时候,这纯属个人的一种错觉,只是下属想当然地“感觉”“相信”,甚至是武断地认定“领导看我不顺眼”。


  也就是说,“一定是不看好我”的这个“一定”是个人的误解、错觉。


  于是,我又接着问他:


  “其实,也并非是领导不看好你,或许反倒是器重你才对你如此严格要求呢。所以,你有没有想过,有可能只是你自己单方面地强烈认定‘领导一定是看我不顺眼’。”


  听了我的问话,年轻人迟疑了一下,慢慢说道:“啊,这,或许吧。”


  对,就是这样,问题的根源就在想当然的“一定是……”的思想上。


  因为“一定是不看好我”这种先入为主的思想在你脑子里扎下了根,所以,领导稍微对你严格要求一点,你就会想当然地往那方面去想,“看吧,就是看我不顺眼吧”。


  很多时候,可能只是领导赶时间说话直接了一些,也有可能纯粹是那天情绪不高说话严厉了一些,可是你听了,偏偏就武断地认为是“领导看我不顺眼”。


  有的时候,可能只是谈着谈着工作正好到了吃饭的点儿,于是领导随口邀请下属一起吃午餐,可是你看了,就又在心里犯嘀咕:“看吧,看吧,就是看我不顺眼,就看那个家伙好。”


  就这样,在“一定是不看好我”这种想当然的“一定”思想的支配下,不管领导说什么做什么,你总会不由自主地往坏的一面去想。


  所以,大家切记,如果你想轻松愉快地度过工作时间,务必摒弃“一定是看我不顺眼”的“一定是……”这种武断的思想。


  如果能够时刻告诫自己遇事不要武断、不要想当然,端正思想和态度,试着以“领导比较看重我”的心态与领导相处,那么你一定能从“领导不看好我”的臆想世界中走出来。


  主观臆想,害了多少职场人


  一旦职场上的人际关系不融洽,人往往会产生一种抵触心理,厌恶“上班”,哀叹“怎么偏偏就自己这么倒霉,这么时运不济”,甚至“想要辞职”。


  当你感觉到自己如此愁苦悲观时,那么就要意识到“一定是……”的主观臆想已经入侵了你的思想。


  就像前面提到的那个想当然地认为“一定是领导看我不顺眼”的年轻人一样,你的心中也出现了“一定是……”的主观臆测,而且这种消极的思想牢牢占据着你的心田,误导你凡事都朝着负面的情绪不断沦陷。


  例如,想必大家多多少少都曾有过下面这样“一定是……”的主观揣测。


  . 一定是打心眼里看不起我。


  . 一定是不喜欢我。


  . 一定是认为我没这个能力。


  ……


  总之,自己笃定别人“瞧不起我”“讨厌我”“小瞧我”……


  在这种思想的驱使下,工作上稍一被领导提点,就想当然地认为是“领导根本看不上我”;听着同事的安慰,心里想的却是“不知私底下怎么嘲笑我呢”;下属只不过看了自己一眼,就敏感地认为“用这么同情的眼神看我,反正就是觉得我没能力罢了”。


  总之,就是自己用一个消极的“反正”一词武断地认定自己是“被人看扁的人”“令人讨厌的人”“没有能力的人”。那么,大家试想一下,在这种思想的限定下,你的人际关系怎么可能和谐、融洽?


  因为,错误的主观臆想必然导致错误的行为。


  根据上面的分析,大家可以思索一下自己心中的“一定是……”的主观臆断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又该如何改正?


  提出希望,帮助你迅速达到目的


  我们重新回到刚才那个想当然地认定“领导看我不顺眼”的年轻人的话题上来。


  我问他:“那么,你觉得领导怎么做才算是对你的认可和器重?”


  年轻人是这么回答的。


  “分配任务时,如果能添上一句‘拜托了’什么的,客客气气地下达指示和命令,就不会让下属觉得不被重视;就算是事情比较紧急,但若能说上一句‘没时间客套了,我就直接下命令了’之类的话,也就不会让下属误认为自己不被认可了。”


  不错,这倒是个基本让人满意的答案。年轻人明确表述出了领导如何做才能给他带来被重视、被认可的感觉。然而,领导并没有像他希望的那样做,所以导致他产生了“一定是不看好我”的负面情绪。


  我又接着问他:“那么,这些心里话,可曾向领导提起过?”他回答说:“从未说过。”


  那么,问题就来了,也就是说,你不说出来,自己再怎么生闷气发牢骚,领导也不会了解你的感受和希望。


  领导经历的时代、成长的环境皆与年轻的下属不同,所以只有你明确告知他后,他才会意识到自己言行中的不妥,才能理解你的感受。同样的,领导用他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下属的器重,因为没有明确说出来,所以下属也未能体会到领导的苦心和重视。


  作为领导,也应该具有这样的“意识”。


  “领导只是加上一句‘辛苦你……’,就会给下属带来截然不同的感受。”


  “之所以简单直接地下达指示和命令,只是因为任务比较紧急,并不是不把部下放在眼里,如果领导不把这样的想法明确说出来,就会让下属产生误解。”


  从这个年轻人的例子上,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经验教训,那就是:不管是领导对下属,还是下属对领导,当感觉到心中的不满或不安越来越强烈时,一定要反思一下自己是否将“希望你能……”的想法具体、明确地传达给了对方。


  作为下属,不仅要让领导了解你 “希望得到认可”的心愿,还要让领导明白他具体怎么说怎么做才能让你感受到被认可、被重视。


  奉劝大家,一定要尝试这样去做。


  (※不过,最后还要提醒大家一句,有时候尽管你这样说这样做了,但未必一定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大家也要做好这样的心理准备。)


  缺少坦白,最后一定会吃亏


  上一节我们讲到,向对方“明确、具体地提出自己的希望”非常重要。


  然而,日常生活中,我们很难做到这一点。有时候,心里强烈地“想要具体告诉对方希望他(她)怎么做”,可是话到嘴边却怎么也说不出口,也就是说根本无法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这又是因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自己给自己找了一个“不能说出口的理由”。


  比如,上司对部下纵然有所不满却始终保持沉默,是认定“一旦说出口,自己肯定会被看作是一个心胸狭隘之人”。


  部下犹豫再三,最终还是没有对上司坦承心里话,是认定“一旦说出口,自己肯定会被看成是一个不能顾全大局的人”。


  怎么也无法对同事坦白内心真实的想法和希望,是认定“一旦说出口,自己肯定会被攻击、被冷遇”。


  ……


  于是,你自己臆造的这些不安、恐惧,在虚荣、明哲保身的思想下,最终化为“不能说出口的理由”,将你的心里话和希望深深地压在了心底。


  然而,明明是你自己给自己找了一些理由,而未将心里话和希望明告对方,可是你又心存不甘,对这样的自己憋着一股怨气,继而又对一无所知的对方耿耿于怀。


  你自己瞻前顾后而未能说出想说的话,却又对自己、对别人心生怨气,这分明是你一个人的独角戏嘛。


  换位思考,多考虑他人的立场


  正因为人们的想法不同,所以才会导致“互相伤害”,引发“无谓的争端”。


  比如,部下没有理顺某件事的来龙去脉就急匆匆地跑来向上司报告了,处于忙碌中的上司听着毫无头绪的汇报心生焦躁,最后忍不住生气地说道:“为什么不考虑清楚再来汇报?如果实在没这个时间,至少也要做到要点突出、逻辑清晰吧!”


  另一方面,部下也是一肚子委屈。他只不过是考虑到“事情非常重要”,觉得“应该先向领导汇报”才急忙来报告的。明明是“正确的做法”,就算自己表达地不太透彻,领导也不至于这么不顾情面地批评吧。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人之所以生气”,很多时候是因为“自己希望的事情没有发生,而是出现了意外,甚至是完全相反的结果”。换言之,就是因为“事与愿违”,所以才会如此生气。


  这样,我们就很好理解上司为什么生气了。他希望的是“部下能够考虑清楚再来汇报”,结果却……他生气的是“怎么能这么做事?!”,他要求的是“按我说的去做!”,这种心情我们可以理解,但在部下看来,领导如此生气则有点不可理喻了。


  部下觉得上司蛮不讲理,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自然就会心生怨气:“我好心来报告,不表扬我也就罢了,竟然还……”同理,我们也要站在部下的立场上来考虑问题,他也是出于“一片好心”才这么做的。


  结果,只是彼此没有做到对方希望的那样,无意中就造成了互相伤害。没有“恶意”,不是“错误”,更谈不上是因为“彼此厌恶”,其实,倒不如说正是“为了对方着想”才那样说那样做的。


  可以说,双方的行动绝对都不是“恶意的行为”“错误的行为”。


  只不过令人遗憾和无奈的是,自己认为的“好意”并不是对方心目中的“好意”。


  所以,遇到这种情况时,一定要学会换位思考,认真接受“哦,原来对方认为这么做才正确”的事实。


  同时,不要曲解对方的言行,告诉自己:他(她)是基于“这么做才正确”的想法,出于“好意”才这么说这么做的。


  正确地看待反对意见


  此外,当我们听到“反对意见”时,也会产生类似上面讲到的激愤反应。简单来说,“反对意见”实质上就是“我们不想听的话”。


  例如,我经常更新facebook(脸书),记录一下自己的动态,发表一下对事物的看法等。翻看下面的评论栏,会看到不仅有各种正面的评价和点赞,也有一些不好的评论甚至诋毁。毕竟是评论栏嘛,当然既可以发表赞同意见,也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在这一点上,读者有充分表达的自由。


  不知大家平时想没想过这样的问题,人们在面对反对意见时的心态非常有意思。如果是浏览别人的动态,看到评论栏中的反对意见,我们通常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一般都会心平气和地逐条阅读下来,对这些评论和意见或赞同或反对。但是,一旦在自己博文下的评论栏中看到负面的评价和一些不好听的话语,那可就是截然不同的反应了,心情马上会低落下来,或不屑或气愤。


  由此可见,在评论栏里看到反对意见不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不过,话虽如此,但的确也有一些人认为“多亏这些反对意见,让自己意识到思想的不全面”,或者欣然接受这些反对意见,“作为自身思想观念的参考”。我由衷地敬佩这些“心胸宽广的人”,可我自身无论如何也做不到这一点,大概还是自己的肚量太小了吧。


  评论栏中出现反对意见,意味着读者“没能理解”我的所思所想。每次想到这一点,我就不由得心情低落下来。是啊,未能将自己真实的想法准确传达给对方,不是一件令人沮丧的事吗?


  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工作时有人不请自来地对你指手画脚,会议中、讨论会上自己提出的意见遭到了反对,辛辛苦苦做出来的策划案被领导一口否定……这些都是类似于在评论栏看到反对意见的情形。


  正是因为没有听到“自己想听的话”,所以才不开心、怒火升腾甚至悲愤沮丧。


  在此,我想借用朋友的一篇博文提出应对策略,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迪。


  朋友B在博客中这样写道:


  当听到“如果你能再……就好了”或者“你可以尝试……去做”这样的建议和反对意见时,我会这样反思:正是因为我“没能”想到、做到这些,才会被人提点、批评。


  比如,参加某次聚会后,有人这么评判我,“太一本正经了,真无趣”。于是,我首先回想自己的言行举止,“哦,原来我这个人一点也不风趣”,这么一想,心里就不会产生过激的反应了。


  继而,有一天,我又突然意识到:向你提出“如果你能再……就好了”或者“你可以尝试……去做”这样的建议、反对意见的人,实际上对你抱有一种美好的期待。正是因为他们觉得你能“做到”,或者说他们相信你能成为、能做到他们希望的那样,才提出了建议或意见。


  比如说那个评判我“太一本正经了,真无趣”的人,就是因为他觉得我 “应该有风趣的一面”,所以才会如此评判。如果他一开始就认定我是一个呆板无趣之人,或许连评判也不屑了。


  如果明知对方绝对做不到,或者即使做到了也与他自身格格不入的话,那么我们通常不会提意见或建议。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面对一个先天不长头发的人,我们不可能说出“你把头发再留长一点就更帅了”之类的话。


  所以,当听到、看到反对意见和建议时,可以不悦,但一定不要忘了告诉自己:并不是自己做的不好,而是对方希望我做到更好,期待我更完美才会提出意见和建议。


  这样一来,那些意见和建议乍一看是负面的、消极的,其实对我们的成长和成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大家仔细想想,的确如此吧。


  因此,最后我要告诫大家:听到不想听的意见和建议时,不必觉得受伤,换种方式考虑问题会让自己变得更好。

  (编辑:夏木)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