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只想和你好好生活》新书上市

2019-04-01 14:14:59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

   
武志红、陈海贤、李松蔚等二十几位顶级心理专家联手打造的亲密关系成长课——《只想和你好好生活》重磅来袭。

立封-wps图片_副本.png

  
  书名:《只想和你好好生活》


  作者:武志红、李松蔚、陈海贤、海蓝博士、青音等口述;刘萍主编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定价:49.80


  当当:http://product.dangdang.com/26920091.html


  武志红、陈海贤、李松蔚等二十几位顶级心理专家联手打造的亲密关系成长课——《只想和你好好生活》重磅来袭。


  《只想和你好好生活》一书主要解决的是我们亲密关系中存在的问题,细致到一点一滴。


  伴随成长脚步的是一个接一个的人生困惑,与亲人相处、与恋人相处、与爱人相处、与孩子相处……很多时候我们只能靠着自己艰难摸索,但是一旦错了,便会给我们或者我们至亲之人造成内心的永久伤害。


  持续的亲密是抵达灵魂最佳的途径。但是亲密并不那么简单。我们努力像天使一样,用爱和平和交流,但是,亲密关系并不这么容易处理。


  好在,我们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有专业的知识,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更拥有智慧和一颗柔软的心,他们就是心理咨询师。


  《只想和你好好生活》一书邀请了包括陈海贤、李松蔚、海蓝博士、青音在内的二十几位著名心理咨询大师,从他们最擅长的领域,分别解决了自我、对方、分别和亲密四个维度的亲密关系问题。


  亲密关系的问题,常常需要处理的是关系双方的边界,只有心理学大师们能够提出专业的具体操作方法。我们这本书讲的便是这个具体的操作方法。按照此书的方式,可以一步步变成一个情感成熟的人。在关系中,既亲密又独立,双方都很舒服,并且能够在彼此之间获得精神上的滋养。


  用正确的方式,亲密便是人生中最美好的经验,好像生活在天堂,永远追逐着美好。


  这次,我们的二十位国内一线的心理专家联手,期待让大家学会正确的方式,一次性解决你的亲密关系问题,让我们的读者在完成阅读、学习之后,成功获取一段好的亲密关系,让情感得到满足,内心完全舒展,释放出自己的力量,加固爱情的城墙。


  期待以《只想和你好好生活》这本书带给所有读者蜕变,带给大家与亲密之人的永远美好。


  愿你我,永远生活在亲密温暖的生活之中。


  书摘

  陈海贤:用创业的心态经营婚姻


  进入婚姻后,一定要抱着创业的心态


  现在是一个特别强调自我的时代,我的感受、我的想法、我的利益、我的尊严……比起不重视自我个性的年代,这是一个进步。但是,过分强调自我也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进入婚姻后,不能容忍伴侣与自己有不一样的感受,不想为这个家付出和改变。


  我觉得大部分人是把婚姻当成投资了。投资人只管寻找有成长性、有潜力的项目投钱,项目好不好都是创业者的责任。抱着投资的心态进入婚姻,把自己放到一个很被动、置身事外的位置,拒绝为婚姻做出任何改变和妥协,只要婚姻出问题,就会认定都是对方的错,埋怨自己当初没有找对人,甚至选择换项目投资——离婚。


  另外,投资人会考核创业者,我给你投钱,就得不停地考核你,看你合不合格,所以会产生一种考核心态。被考核的伴侣感觉会很糟糕:“我也投入了感情,怎么就变成一个被考核的人了呢?”一个不断考核,另一个厌烦、抗拒、逃避,于是形成恶性循环。


  我有一个来访者,曾与未婚妻约法三章:“结婚后,我需要有很多的自由时间,我要跟朋友有很多的相处,需要有自己的空间。所以,如果我跟你结婚了,我不会为你做任何改变,你能不能接受?”未婚妻非常爱他,接受了他的“投资条件”。


  结婚后,他一点儿家务都不做,经常连续几个晚上跑出去和朋友玩儿,把妻子独自扔在家里。孩子出生之后,他也不管孩子,活得跟单身汉一样自由。妻子很生气:“你把我留在家里,家务都是我自己干!孩子的教育是我一个人的事吗,难道你就不用负责?”他还很不高兴:“你看,结婚之前我就跟你说了,我不会改变。你现在怎么就变卦了呢?”


  我认为,如果一个人结婚前和结婚后没有一点儿改变,就等于没结婚。因为结婚的标志就是改变,为了保持亲密关系,可能还要牺牲一些自主性。


  我们人类有两种基本的心理需要,一种是跟人建立亲密和连接,找到归属感;另一种是能为自己做主,控制自己的生活,拥有自主性。单身的时候,我们的生活是自主的,所以更渴望归属于亲密关系。结婚后,亲密和归属的需要满足了,自主性的需要变得突出了。所以想要让婚姻幸福,必须要自我调节和改变,在自主性与亲密关系中找到一个新的平衡。


  其实,不管我们是否愿意为婚姻改变,结婚后很多东西都变了。比如这位来访者,结婚前,和朋友出去玩儿只是一种个人的娱乐行为;结婚后,这种行为多了与妻子对抗的意味,行为的意义已经变了。同时,他还要努力地把妻子的抗议和不满屏蔽掉,和朋友玩儿的状态和感受也会完全不一样。所以,只要结婚,就没有不变这一说。


  当然,择偶时是需要找一个好项目的,比如要看对方的人品和心理健康水平。但是进入婚姻之后,一定要抱着创业的心态。创业,就意味着这个项目是我的事,我责无旁贷;创业,也意味着我必须要不断投入,主动做一些事情让婚姻向好的方向发展,包括改变自己。


  即使婚姻的起点很低,只要抱着创业的心态,也可以把婚姻经营好。我的小姨当年是包办婚姻,外婆把她许配给小姨夫的原因是:外婆家的水是要上山挑的,而小姨夫家自己有井。婚前,小姨和小姨夫只见过两次面。可结婚后,两人的感情却越来越好,到现在还如胶似漆。这是因为当时的社会风气不允许小姨离婚,所以,她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两人的生活过好,做了很多努力。在


  度过磨合期之后,两个人都发现了对方的好,日子真的慢慢好起来了。


  有的来访者对我说:“我不能退让,因为我一旦退让,也许对方就会得寸进尺!”就好像两个人站在擂台上,我一定要把拳头举着,担心万一自己放下拳头,对方一拳过来把我打死。但是在婚姻里,必须得有一个人先放下拳头,才能打破僵局。放下拳头的那个瞬间,就为婚姻创造了新的可能性。


  青蛙和巫婆,也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著名家庭治疗师李维榕曾打过一个有趣的比方: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理想伴侣的假设,男人希望娶一个美丽温柔的公主,女人希望嫁给一个英俊富有的王子。热恋的光环消散时却发现,丈夫原来不是王子,而是个青蛙;妻子也不是公主,而是个巫婆。


  这时候,我们倾向于去将青蛙变成王子,将巫婆变成公主,而不是改变我们心里对王子和公主的幻想,因为我们舍不得放弃幻想,放弃幻想简直能要了我们的命。于是,我们就把伴侣装进幻想的框架里改造他,这是当下大部分婚姻的痛。因为所有改造都是在告诉伴侣:“你不够好,我嫌弃你。”在亲密关系中,被嫌弃是一件很受伤的事,所以,伴侣往往会拒绝接受改造,进行攻击:“你照照镜子看看自己的样子,我还没嫌弃你,你倒嫌弃我?”于是,婚姻大战拉开序幕。


  我在《幸福课:不完美人生的解答书》一书中,写过一句话:“就承认自己是个废物好了。”意思是,有时候我们得承认自己其实没那么好。在婚姻里,要承认这就是我的丈夫(妻子),可是我自己也没有那么好。没有王子和公主,有的就是青蛙和巫婆的故事。那就算了,反正我们就是这样了。也许放下幻想,接受彼此本来的样子,夫妻关系就会变得不一样。因为放下幻想之后,就能慢慢地接受现实,多些包容,少些嫌弃,渐渐发现伴侣的好。我欣赏他,他感受到我的欣赏,给我带来惊喜……于是,青蛙和巫婆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有些夫妻关系出了问题,会说:“就是因为当初我不爱他(他不爱我)!”这也是因为没有放下幻想。很多人希望婚姻有一个理想化的开场——我们的关系非常纯粹,完全出于爱情,而且爱情浓度很高。好像除此之外,其他的婚姻开场都是不对的。我觉得这个观念本身就有问题,婚姻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开场,比如因为门当户对,因为父母安排,因为到年龄了等等。我相信,只要结婚了,夫妻之间就不会完全没有爱。如果一点儿感情都没有,两个人很难结为夫妻,同床共枕。再回过头掰扯当年爱不爱、爱得是否纯粹足够,没有什么意义。


  作为家庭治疗师,我不会往回走,而会聚焦此时此地。我建议夫妻遇到问题不要去翻旧账,而是去思索这样的问题:我们是否决心好好过下去?我们的关系出了什么问题?在哪里卡住了?我们哪里的情感连接不够?我们怎么才能继续往前走……哪怕彼此愿意为自己的婚姻做一件事,婚姻都可能会向前走。


  虽然婚姻注定不会完美,但是青蛙和巫婆也可以一起创造生机,情感性的回应就是婚姻生机的来源。人和人的感情本质是一种依恋关系,依恋关系通常是通过情感性回应建立起来的。比如,母婴之间的依恋关系是这样建立的:还不会说话的婴儿看着妈妈,妈妈也看着婴儿,他们的目光遇到了,婴儿笑,妈妈也笑。婴儿由此确信:“妈妈喜欢我。”


  恩爱的夫妻是这样回应的,妻子对丈夫说:“我昨天晚上做了一个梦。”丈夫很感兴趣,问:“你做了一个什么梦呀?有没有梦到我?”妻子笑着说:“哈哈,你就盼着我梦到你呢吧!”两个人愉快地聊了起来,这就是情感性的回应。不恩爱的夫妻通常是这样回应的,妻子说:“我昨天晚上做了一个梦,很可怕。”丈夫漫不经心地说:“这有什么关系,不就是一个梦嘛!”妻子马上知道,丈夫对她说的事情不感兴趣,不耐烦听下去,她也不想说了,这就是没有情感的回应。


  夫妻之间的情感性回应频率越高,婚姻质量就越好。如果没有情感性回应,或者情感性回应经常中断,那么夫妻就会在婚姻中常常感到孤独、焦虑和不安,因为他觉得对面的那个人不理解自己。反过来,这又会加强他头脑中理想伴侣的假设:“我的丈夫(妻子)不理解我,是因为我当初找的这个人不够理想。”觉得自己的投资很亏,抱着投资的心态考核创业者,越来越挑剔,一点儿小分歧就会变成大战争。


  夫妻之间讲情感,婆媳之间讲规则


  夫妻之间,我建议不要讲规则,而是讲情感。


  我遇到过一个男人,他每天要给妻子打无数次电话,如果听见忙音,就会不停地打。有一次,妻子和同事打电话,刚挂断电话,他就打了进来,还得意扬扬地对妻子说:“我知道你刚才打了21分钟的电话,因为我在不停地拨。你刚才打给谁了?”妻子觉得这真是太恐怖了,要求丈夫不要连续给自己打电话,想在夫妻之间立界限,但是丈夫依然我行我素。


  如果妻子特别想知道丈夫的隐私,或者丈夫特别想介入妻子的生活,那常常是夫妻之间的情感连接出了问题。夫妻之间所谓的边界不清,大部分时候是因为一方在情感上没有得到足够的安全感,所以才会更想跟伴侣有情感的连接,甚至逼着对方与自己联系。这种不安全感,不是哪一方的错,是夫妻双方共同制造的。


  所以,当伴侣在婚姻中得不到安全感时,你去和他讲规则、讲界限是没有意义的。更有效的做法是思考:“我可以做些什么让他更安心?我可以做些什么让他感受到我对他的爱?”比如,多给伴侣一些情感性回应,多一些肯定和赞美,多做一些床上运动,每天放下手机避开孩子和伴侣聊聊天,有什么矛盾或者委屈一起勇敢地去面对和解决等等,强调爱是最好的办法。


  婆媳之间,我建议不要讲情感,而是讲规则。很多男人对婆媳关系有一个误解:“我爱我的妈妈,所以我希望妻子也爱我的妈妈;我们是一家人,所以我们要相亲相爱。”我觉得,男人要求妻子像自己一样去爱婆婆,大部分妻子是做不到的,因为婆婆不是妻子的妈妈,她做不到将心比心,感同身受。但是,可以从规则上进行要求,比如要求婆媳之间相互尊重。情感上的要求不太现实,可是规则上的要求一定要有。


  在现实中,有些女性不太尊重婆婆,是因为她们发现丈夫是和婆婆站在一起的。“他和婆婆是一家人,我是外人;在这个家里,到底谁是女主人?这是我的家,还是他们的家?”如果一个妻子觉得自己不能在家里做主,没有安全感,那么她肯定不会给丈夫和婆婆好脸色。


  有一个妻子兴致勃勃地对丈夫说:“我们去旅游吧!”丈夫马上说:“好啊,把我妈也带上。”妻子沉默了一会儿,说:“那我不去了。”丈夫很生气,大声质问:“你什么意思啊,怎么就不去了?你是不是嫌弃我妈?”其实,妻子不是嫌弃婆婆,而是希望和丈夫单独去旅游,渴望一种亲密的感觉。她生气的不是带着婆婆旅游,而是丈夫不跟自己商量,就擅自做决定,在心里没有把她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


  当婆媳意见不一致时,只要妻子的意见具有合理性,我建议丈夫听妻子的。涉及家庭的事情,丈夫要先和妻子商量,商量好再通知妈妈。夫妻商量的过程,其实是丈夫在向妻子传递这样的信息:“我们是一个系统,我在感情上跟你更近,跟我妈更远。”如果丈夫遇事先和妈妈商量好再通知妻子,等于告诉妻子:“我和妈妈才是一家的,你是外人。”妻子不生气才怪!


  我觉得要处理好婆媳关系,主要就是这两句话:第一句是夫妻之间讲情感,婆媳之间讲规则;第二句话是坚持夫妻是一个系统,再来处理婆婆的事。


  我们常说,婚姻是一场修行,其实婚姻比佛家的修行更难。佛家的修行是一个人的修行,婚姻却是两个人的修行,有太多的事情是自己控制不了的,会被焦虑、不安、失控、恐惧所困扰,受很多苦。想要婚姻幸福,需要放下幻想,多一些包容,多想想自己能为改善婚姻做些什么,不要总想着去改变对方。只要把自己负责的那部分做好,就可以为婚姻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海蓝博士:我们应该永远只做使彼此靠近的事


  我的婚姻为什么不完美?为什么明明自己为对方做了很多事,却总是出力不讨好?两个人性格不合,婚姻能幸福吗……海蓝博士的《不完美,才美》,对婚姻进行了精辟的解读。


  用完美的标准衡量婚姻,是很多女人痛苦的根源


  “我是一个女人,所以最了解的是女人的心理。用完美的标准衡量婚姻,不能接受现实和理想的差距,是很多女人在婚姻中总是感到痛苦的根源。”在海蓝博士看来,很多女人都期待一个完美的婚姻:择偶时,想要嫁给一个有车有房有地位、英俊潇洒的高大上男人;结婚后,老公要爱她,永远不变心,要时时刻刻地关心她、呵护她、宠她;两个人一生恩恩爱爱,不争不吵,婚姻里什么烦恼都没有。


  然而现实是,每一个人生来都是不完美的,也不可能满足伴侣的所有需要,人生还有那么多意外发生,所以,完美的伴侣和完美的婚姻都是不存在的。如果不能接受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就会对伴侣怎么都不满意,总是感到痛苦。


  有一位女士快60岁了,还梦想嫁给一个浪漫又痴情的“都教授”。她认为丈夫既不浪漫,也不会心疼人,还很少干家务,对丈夫不满了30年,最后只能靠看韩剧来寻找精神寄托。


  海蓝博士带领她做了7天的“静观人生梳理”。回顾过去,360度地看到事情的全相,重新审视亲密关系,重新认识和改变自己。


  7天“静观梳理”后,这位女士惊讶地发现:爱人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坏”,甚至比自己以为的更好。婚姻中出现的问题,自己至少要承担一半责任。每次丈夫做家务后,她总是挑剔、抱怨和指责,嫌他衣服洗不干净、菜买得贵了、笤帚拿得不对……原来,在她的口中,他没有一件事是做对的。久而久之,丈夫就没有做家务的动力,什么都不想干了。原来,丈夫也会心疼她,她每一次生病,他都无微不至地照顾……只是这些温暖的小事都被她忘记了。她特别感动这个男人能够忍受自己的唠叨和抱怨30年。她激动地对海蓝博士说:“原来我一直守着一个宝贝,只是自己没有发现!”


  这位女士回家之后,首先向老公真诚地道歉:“这么多年来,我说了很多不合适的话,做了很多不合适的事,真是对不起!谢谢你这么多年来对我的包容!”从此她把关注点都集中在老公的优点上,成天夸他。老公做家务,她也不挑剔了。比如,老公拖地,弄得满地都是水,她说:“哎呀,老公你太棒了,现在都开始拖地了,这么心疼我!”老公听见特别高兴,干劲儿更足了,下次拖地把犄角旮旯都拖得干干净净,积极主动做家务。现在夫妻俩的感情可好了,还经常出去旅游。


  其实,女人之所以期待完美婚姻,背后隐藏着很多心理诉求。比如,有的是为了寻找安全感,渴望自己被理解、被爱、被支持;有的内心还是一个婴幼儿,渴望自己像孩子似的,一辈子有人照顾有人爱,不是在找老公,而是在找“老爸”。还有一种心理是“灰姑娘综合征”,找老公最好找一个有房、有钱又有地位的男人,幻想最好能够嫁入豪门,以为这样就可以幸福,至少用不着那么辛苦。


  在海蓝博士看来,“灰姑娘综合征”就是寄生虫和乞丐情结。做灰姑娘,通常嫁入的是“嚎门”,而不是豪门,为躲避辛苦而忍受痛苦。以寄生虫和要饭的心态去寻求伴侣,即使实现了,后果也可想而知。怀着寄生虫的心态面对婚姻,就会过寄生虫一样的生活,躲躲藏藏,不知道哪天就被清除了。


  没有同甘共苦的经历,怎么会有刻骨铭心的爱?怎么会有经历风雨的天长地久?


  难以拥有美好婚姻的误区


  当处理亲密关系的能力出了问题的时候,离婚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海蓝博士认为,如果你在广州不会游泳,到了北京也不会游。你需要提高游泳能力,而不是换游泳池。同样的道理,如果你只会抱怨婚姻的不完美,那么到了下一段婚姻,关系也很难和谐,因为你依然不了解自己,缺少处理亲密关系的能力。


  其实,我们可以学习创造婚姻的美好与甜蜜,拥有温暖而持久的亲密关系。


  首先,需要明确自己在婚姻中的角色。在亲密关系中有4种角色:朋友、情人、孩子和父母。朋友角色是彼此分享喜怒哀乐,互相帮助,平等独立;情人角色是关心、爱护,充满温情体贴和浪漫欢愉;孩子角色是总希望得到保护和照顾,呵护和宠爱;父母角色是指责、命令、批评对方,希望TA听自己的。


  在一段婚姻中,这4种角色可能在每个人身上都有,而且会变化。如果,“朋友”和“情人”的角色占到80%,那么,这样的亲密关系是温暖而持久的。


  但是,很多人走进了亲密关系中的误区——把自己永久当成了“父母”或“孩子”。把自己当成“父母”,就会在婚姻中控制伴侣,总是希望爱人按照自己的标准来做,甚至包括鞋子如何摆放、衣服怎么整理、碗怎么刷等等。时间长了,爱人就会觉得特别烦,很容易外遇。


  有一位女士,她最不满的地方是,丈夫每次用微波炉热菜不盖盖子。她认为这样不卫生,而且热菜的质量也不好。但是,丈夫觉得热菜只需要一分钟,还要盖上盖子太麻烦,总是忘记盖。夫妻俩几乎每天都为这件小事吵架,吵到感情都快没了。


  海蓝博士问女士:“在婚姻当中,你最想要什么?”她说:“我当然想要亲密与和谐啦!”“那盖盖子有那么重要吗?因为这种事情破坏你的亲密关系,到底值不值得?”她想了想,问:“那我看着他不盖盖子,心里特别难受怎么办?”


  海蓝博士说:“所以,你要有一个选择:是生活习惯重要,还是婚姻的亲密和谐重要?你要在自律和尊重别人之间做出选择。在婚姻中,每个人都是有选择的。选择是困难的,因为我们有太多的东西难以舍弃和承受。但是,生命就是一系列选择的结果。为了婚姻和谐,就要承受一点儿不习惯和不舒服。”


  后来,这位女士放下了自己的控制与标准,和丈夫商量后,双方达成一致:她不再要求丈夫必须盖盖子,同时丈夫承担不盖盖子的后果——负责清理弄脏的微波炉。


  看似是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背后隐藏的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尊重。在海蓝博士看来,完全不尊重对方的感受,一味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对方“好”,结果就是出力不讨好。有一位女士特别喜欢给老公煲汤。因为老公的身体不太好,她认为汤很滋补,对爱人的健康有益。喝了一段时间之后,老公说:“老婆,你别给我煲汤了,我其实不喜欢喝汤。”但是,妻子觉得汤营养丰富,非要给老公煲汤,逼着他喝。之后,老公又反复说了几次自己不想喝。她还是不听,继续煲汤。直到有一次,老公气疯了,拿着菜刀冲她喊:“你再给我煲汤,我就杀了你!”这位女士还特别委屈:“我这都是为了他好啊!”海蓝博士对她说:“这个男人是你的丈夫,不是你的孩子。你连他想要什么都不知道,强迫他接受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你还指望他领你的情?”


  另一种情况是全然把自己当成小孩,在婚姻中随心所欲,无理取闹。对方一旦没有满足自己的要求就会发脾气。有时候因为对方的一句话就爆了,特别能作。把自己当小孩的人,如果遇见一个内心成熟的人,对方会感觉很累;如果伴侣也是一个“小孩”,那么双方之间会发生很多冲突,婚姻质量就会很差。之所以会成为“小孩”,可能是因为小时候,父母工作忙,缺少关爱,所以在婚姻中寻求补偿,希望得到爱人的关心、爱护、支持……而且,无论对方给得再多,还是觉得不够。“小孩”需要自我成长,不能把快乐寄托在别人身上。


  在美好的婚姻中,比重最大的是“朋友”和“情人”角色。但是需要注意,如果夫妻只做“朋友”,不做“情人”,那么婚姻就会缺少情趣,可能会影响亲密感。而一味地追求“情人” 的浪漫和体贴,自己会失望,对方也难受。在海蓝博士看来,婚姻中的“情人”状态就像性高潮一样,谁都不可能整天高潮。


  有一对夫妻找到海蓝博士求助。妻子对丈夫很不满意,因为他不解风情,从来不说甜言蜜语,说话太直接,让人讨厌。有一次,妻子买了一件新衣服,觉得穿着特别好看,问他:“你觉得好不好看?”丈夫特诚恳地说:“你穿这件衣服,很像保洁员!”还有一次,平时素面朝天的妻子,心血来潮地化了妆,丈夫一看见,就说:“哎呀,你看着真吓人!”把她气得够呛,而且这样的事情不是一次两次。丈夫也感到很委屈:“我不是故意泼她冷水,我只是比较直!”


  海蓝博士问妻子:“你当初为什么会选择他?”


  她回答说:“他让我感觉很温暖、踏实,很有安全感。有时候,他去外地出差,让我把手机放在枕头边,如果感到害怕,就给他打电话。无论我什么时间打给他,他都会第一时间接起来陪我聊天,特别温暖……”


  海蓝博士笑着说:“你对他的信任就源于他的真实,你也别指望他嘴上抹蜜,虚情假意,那就不是他了。你看,这个温暖的举动何尝不是一种浪漫呢?比甜言蜜语更加好啊。而且,事情都得分两面看:他长得好,个子高,还是一位博士,如果再擅长甜言蜜语,你还会有安全感吗?想要甜言蜜语,自己可以脑补啊!”在海蓝博士的引导下,这位妻子调整了自己的心态,不再期待丈夫变成另外一个人;丈夫也注意说话方式,不再打击人。


  没有不美好的婚姻,只有不愿意学习和改变的人


  海蓝博士自己的婚姻也不完美,但是她却和先生创建了和谐的关系。


  婚前,先生和海蓝博士的期待有很大距离:她想找一个身高超过1.76米的帅哥,先生虽然英俊,但是身高不足1.7米;她特别喜欢读诗,大爱普希金和泰戈尔,但是先生对诗歌毫无兴趣。结婚之初,两人也有很多冲突:海蓝博士热情好客,先生对客人很冷淡;她有抱负,积极进取,先生更热爱生活,体验生活;她经常把东西随手乱放,先生却特别爱干净……


  但是,随着学习和成长,海蓝博士越来越多地发现先生的优点:非常理解和支持自己,头脑清晰,懂得享受生活。


  海蓝博士人生中所有重要的转折点,都离不开先生的支持。她从医学转到心理学领域,从美国回到中国,包括早年她放弃杭州户口考研,所有人反对,只有先生支持。杭州是人间天堂,很多人为了留在杭州绞尽脑汁。当时,亲朋好友都劝她,只有先生淡定地说:“行!你去念吧。你要是回不来杭州,我跟你走就是了!”当时,双方父母都觉得他脑子进水了。但是先生觉得,既然妻子这么爱读书、爱学习,将来一定会有所建树,而婚姻是一个共同体,他把妻子的梦想,看成是家庭共同的梦想和前景,特别愿意去成就她。


  先生非常热爱大山和海洋,常常琢磨好玩的去处。一贯勤奋努力的海蓝博士曾经对他也有不满:“这个男人就惦记着玩,也不干点儿正经事!”可是渐渐地,海蓝博士发现,这样的先生正是她的缓冲剂。每当她特别累的时候,他就对她说:“走,我带你去一个好玩的地方!”她因此学会了放松,享受大自然。


  海蓝博士认为,在不完美的婚姻中创造美好,第一步是做“静观人生梳理”。把自己从小到大的经历,尤其是和父母、伴侣之间的关系好好回顾、梳理一下,看看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第二步是了解自己的思维模式。看看这种思维模式在自己现在的婚姻中,哪些是有帮助的,哪些是有障碍的?障碍要怎么来处理?


  第三步是每天在生活当中修正自己。夫妻至少要投入一年的时间来学习和成长。海蓝博士有300多个静修生,有的学习之前婚姻面临崩溃,而今绝大多数人的婚姻都已经变得和谐。


  与很多专家不同的是,海蓝博士认为,改善婚姻的方法不是越多越好,太多反而会让人混乱,无从选择;婚姻中也不需要花哨的技巧,只要掌握一个原则就行。


  她给记者讲了一个小故事:从前,有一个师傅教徒弟武功,10年就教了他一招用手劈树。徒弟非常生气:“您教了我这么多年,怎么就教一招?”师傅说:“你把这一招练好了就够用。”后来,武林举行大赛,有一位武林高手会的功夫特别多,招式让人看着眼花缭乱。可这位徒弟上台后,一挥手就把高手劈倒了。这一劈看似简单,却积累了10年的功力,所以威力无穷。


  海蓝博士的“十年一劈”是在每一个当下,都问问自己:我说的这句话,做的这件事,是让我们之间的关系更靠近,还是更疏远?然后,永远只做使彼此靠近的事。


  这个原则看似简单,却包含了爱、真诚和尊重,做起来其实很难。但是,只要伴侣没有家暴、酗酒、赌博这样的恶习,坚持每天按照这个原则去做,婚姻一定会变得美好。不信,你来试试看!


  李松蔚:不幸的婚姻里没有无辜者


  每对夫妻,都可以有自己的相处之道


  在系统家庭治疗的理念里,没有提倡某种特定的夫妻相处之道。因为,每对夫妻都可以有自己的相处之道,不必按照一个方向走。无论看起来多不合理,存在的就是存在的,我们没有资格去评判。


  实际上,从某种意义来讲,中国的文化和经济都到了允许各种各样婚姻或家庭关系出现的阶段。以前大家认为是大逆不道的事情,现在都接受了,比如不婚、丁克。所以,专家也需要调整自己的角色。作为一位系统家庭治疗师,我经常做的事情是从系统的角度,看到来访者所诉说的问题的另一面,而不是作为一个意见领袖,去发表一些关于婚姻或家庭的“正确”观念。


  我们看书、上课,乐此不疲地寻求“正确的”夫妻相处之道,或许是因为想让自己的婚姻达到100分的完美境界。其实我认为,70分的婚姻已经很理想了。


  70分的婚姻是这样的:夫妻俩经常会和别人抱怨,比如婆婆好烦,老公赚钱不多又懒,老婆太唠叨管得严,但回家后好好的;两个人有合作的时候,也有吵得很厉害的时候,吵着吵着可能会笑起来;两个人存在很多差异,你看我不顺眼,我也看你不顺眼,但某些时候又特别有默契;当一个人生病时,另一个人会非常担心;当一个人受到伤害时,另一个人会想保护他;两个人会互相吃醋,甚至有时怀疑对方不爱自己,同时彼此却保持忠诚……


  70分的婚姻,是一定会包含痛苦成分的。我不认为,任何一个家庭可以没有痛苦。很多人会把他的痛苦升华为生活的一部分,一边抱怨,一边享受着。


  有一次,我在清华大学给一个学生的父母做咨询。咨询中,这对夫妻对彼此抱怨不休,冲突不断,简直是水火不容。咨询结束后,我下楼去买东西吃,恰巧又遇到了这对夫妻。当时已是冬天的夜晚,两口子手牵着手,微笑着在校园里散步,看起来和天下的恩爱夫妻一样。其实,不管是冲突争吵的样子,还是恩爱的样子,都不是婚姻的全部,两者合在一起才是婚姻真实的状态。


  而那些从不抱怨、从不吵架、相敬如宾的100分婚姻,很可能不是一种真实的状态。他们或许是没有办法解决婚姻中的问题,然后把注意力转到其他的人和事物上了。举个例子,有一对夫妻从来不吵架。婚后第五年,丈夫突然提出离婚。咨询中,丈夫说妻子有病,没完没了地买买买,他快崩溃了。


  我没有对妻子的行为做任何评判,只是和这个丈夫讨论:“如果把购物作为妻子的一个爱好,你会觉得更容易接受吗?那她怎么做,你会觉得购物更像是一个爱好,而不是一种疾病……”之后,我又和这个妻子讨论:“你的丈夫觉得购物是一种病,是因为你做了什么吗?他做了什么事情,会让你觉得难以理解?围绕这个分歧,你们会争吵吗……”我不会给他们直接的建议,而是让他们在互动中,看到以前从来没有看到的另一面。


  讨论的结果是:妻子在婚姻中感到孤独,所以依靠购物填补内心的空虚。妻子的购物成瘾,又让丈夫的经济压力很大,拼命加班赚钱,于是妻子越发感到孤独。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因果关系,而是夫妻互动产生的循环嵌套,不是哪一个人的错。


  我经常跟学生讲,如果到草原上,看到狮子在吃兔子,别急着锄强扶弱。兔子这么弱小,却能够


  在草原上生生不息,一定有它的本事。然后你会发现,兔子的繁殖能力很强,虽然会死掉一部分,


  但是这个种族可以延续。每一个物种都有它的生存之道。


  夫妻也是如此,看似弱小的人不一定没有力量。有一对夫妻,丈夫大男子主义,脾气暴躁,妻子则很柔弱。每次吵架之后,妻子都会找居委会主任哭诉。之后,居委会主任就会帮着妻子把丈夫狠狠地骂一通,这种情景不断上演。从系统的角度来看,居委会主任其实是这个妻子用来制约自己丈夫的工具,是她的同盟。还有的女性受到丈夫欺负后,会用别的方式把场子找回来:偷偷刷爆老公的信用卡,给自己买很贵的衣服;找闺蜜一起吃大餐,吐槽自己的老公,比比谁的男人更渣……


  系统家庭治疗师不会锄强扶弱,但是,他会引导夫妻中的每个人看到自己的婚姻相处之道,看到自己的资源。


  在家庭系统里,参与者谁也不无辜


  在系统家庭治疗中,一个核心的理念是:双方都在互动,所有的问题都是两个人(或几个人)合伙制造出来的,谁也不无辜。


  有一个经典案例:一个妻子向系统家庭治疗师抱怨丈夫对她有多么不好。治疗师问她:“你当初选择跟他结婚,证明他当时还不错。他现在变得这么不好,在这个过程当中,你做了什么?”妻子立刻说:“我什么都没做!他变得不好,跟我没有关系!”治疗师说:“他对你这么不好,而你什么都没做。”


  “我什么都没做”这句话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是在说,我很无辜,我是一个受害者;另一方面却是在说,我在这里采取了一个动作,这个动作叫“默许”,这个动作叫“不作为”,这个动作叫“保留原状”。这是一个非常强大的作为,特别是在对方对你很不好的时候。这也是很多时候被其他心理治疗流派忽视的地方:治疗师一听你什么都没做,那肯定是你老公的问题了。可系统家庭治疗师却会追问:“为什么你什么都没做?”没做的背后一定有很好的理由,让你选择维持现状。


  很多女人认为,奇葩婆婆是比小三更可怕的存在。事实上,婆婆只是家庭系统中的替罪羊。有一个婆婆对儿媳很差。一次,儿媳做菜时把手切了,鲜血直流。婆婆看了一眼,马上找出一双手套给她戴:“这样你就不怕湿了。”然后指挥儿媳去刷碗。儿媳向朋友抱怨:“你说这样的婆婆是不是很奇葩?她为什么会这么过分?”可当朋友给她支着时,她又会马上说:“没用的,我说了她也不听。”


  婆婆和儿媳是两个人,儿媳说的任何话,婆婆都可以不听。但问题是,婆婆不听,儿媳就什么也不做了吗?


  其实,孩子也经常不听我们的话,但我们会告诉孩子:你可以不高兴,你可以耍赖,你可以生气,但今天我们买完这些东西就得回家,你要做作业。面对孩子的“不听”时,妈妈们一般都很果断,会采取相应的行动。所以,根本问题不在于婆婆听不听,而是在于儿媳到底是选择听婆婆的,还是听自己的。


  儿媳的抱怨不是真的想改变现状,只是想向别人证明:我的婆婆真的很过分,很奇葩,我是个受害者,我的生活很不幸。这样,她就可以不为自己负责了。比如,她可以不用面临与婆婆的冲突,面对情绪压力;不用承担一些责任,万一婆婆生气走了,没人帮我照顾孩子做家务;不用惹老公不高兴,影响夫妻关系。而且,我什么也没做,我的婚姻不幸就全是奇葩婆婆的错。而如果做了什么来改变现状,万一日子还是过得不好,那么我就要承担全部的责任。所以,往往奇葩婆婆与


  不愿为自己负责的儿媳是配套出现的,这就是系统。


  有一个男士因为醉酒,和女同事发生了一夜情,结果女同事怀孕了,他的婚姻因此陷入危机。他觉得自己很无辜:“我是喝醉了啊!我是无辜的!”真的无辜吗?他没有做避孕措施,参与了这起事件。而不做避孕措施,代表他默许怀孕的发生,甚至是愿意给这个女人一定的承诺。很多男人总说“我喝酒了”,好像他根本没法选择自己喝不喝酒一样。事实上,他有很多选择:不喝或者少喝让自己保持清醒;或者喝酒后回家,不与妻子以外的女人发生性关系。


  还有些时候,我们虽然做了一些事,却是无效的。举个例子,孩子看电视,妈妈说:“你不要看电视了,看电视对眼睛不好。”孩子接着看。10分钟后,妈妈又过来说:“你不要看了,我都跟你说不要看了,你还看!”孩子继续看。又过了10分钟,妈妈过来说:“你怎么还在看电视!”妈妈一直在说,但是没有关掉电视的动作。孩子接收的信息是:我可以继续看电视,代价是忍受妈妈的唠叨。很多妻子对待丈夫,就像这个妈妈对待孩子一样。一边抱怨唠叨,一边把家务活儿都干了。在这里,我不是指责妻子,而是说,我们需要向伴侣发出明确、有效的信号。


  比如,有的妻子就很聪明,对丈夫说:“你做什么都行,就是不许和我动手。只要你动手一次,咱们就离婚,我说到做到!到时候,你就算下跪求我也没用!”她的丈夫果然从来没有和她动过手,哪怕两人吵架吵得很凶。这个丈夫不见得就比别的男人品德高尚,只是他清晰地知道自己家暴要付出的沉重代价,不敢跨越妻子的底线。


  改变夫妻互动模式,婚姻才会真正改变


  与其他心理治疗流派不同,系统家庭治疗不听故事,不追溯创伤,不管原生家庭,而是从当下的互动模式入手。当互动模式改变了,夫妻跳出彼此嵌套循环的怪圈,一切就都改变了。


  美国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案例:有一对夫妻,他们的关系非常差,只要在一起就吵架。他们去看一位系统家庭治疗师,想知道他们为什么总吵架,怎么样才能不吵架。治疗师说:“我必须知道,你们具体是怎么吵的。我这里有一台录音机,你们随身带着。当你俩想吵架的时候,就按下录音按钮。这样,我就知道怎么帮助你们。”这对夫妻拿着录音机回家了。一个月后,夫妻俩沮丧地对治疗师说:“对不起,我们这一个月尝试过很多次,但是没吵起来。每次想到要按录音机按钮,或者是按完按钮之后,就突然不想吵了。”


  这是因为夫妻俩当下的互动模式改变了。之前,他们吵架是因为冲突,但是,当按下录音机按钮之后,他们的关系就变成了合作——合作表演吵架。这就是系统家庭治疗中的“悖论干预”技术。


  曾奇峰老师曾说,系统家庭治疗师要在来访者的症状上“吐口水”。这样,当他在用这个症状时,就没那么爽了,觉得上面沾了治疗师的“口水”。当治疗师允许来访者保持现状,来访者反而不想保持了,于是改变成为可能。


  在《循环提问》一书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案例。一对年轻的夫妻,丈夫有赌瘾,所以经常会遇到财务困难。妻子感到非常绝望,即使丈夫发誓戒赌,她也没办法确定他明天会不会又赌。系统家庭治疗师是个非常聪明的人,他没有聚焦在“如何不让丈夫去赌”,而是建议夫妻俩AA制,自己赚的钱自己花。这样做的好处是,不管丈夫赌不赌,都不会影响妻子的生活质量。当然,妻子依然不知道丈夫是不是在赌博,治疗师也没有要求丈夫戒赌。


  一开始,他们都很困惑,各种不适应。但是,生活慢慢地出现了神奇的变化:妻子有了很多积蓄,她发展了自己的爱好,经常去跳舞,还认识了一些优秀的异性。丈夫不了解妻子的财务情况,又看见妻子和人跳舞,吃醋、暴躁,他们有时候会争吵。但是,他们的生活有激情了,性生活变好了。一段时间后,他们还有了孩子,生活一直前进着。


  我也遇到过类似的案例。丈夫出轨后回归,妻子总是担心他和情人藕断丝连,每天查他的手机,搞得夫妻关系很紧张。我建议妻子每天关机两个小时,不与丈夫联系,彻底消失。在这两个小时里,她可以去做任何能让自己开心的事。然后,永远不告诉丈夫自己去干什么了。


  发生过外遇危机之后,我们都知道挽救婚姻最好的办法是重建信任。但是,这个过程是极为艰难和漫长的,有的夫妻可能终其一生也没办法再建立起真正的信任。所以,我们倒不如去掌控不信任,每个人都给自己留一些让对方不信任的空间,试着去构建一种新的婚姻模式。当下的现实是:我们永远没法再重新回到过去相互信任的程度了,因为我们有伤。所以,干脆看看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怎么过得更好。改变互动模式后,这对夫妻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了。


  我觉得,未来我们可以用一种更平等的方式去理解家庭里的每一个人,而不是把矛头指向某一个人,告诉他“你改好了,我们全家就都好了”;以一种更客观的视角去理解这个家庭究竟发生了什么;通过改变夫妻互动模式,让婚姻里的人多一些幸福,少一些痛苦。

  青音:用更好的我,成就更好的我们


  做出结婚的选择,应该只与爱相关


  曾经有一个女孩向青音倾诉自己的心事:“青音老师,我和男朋友的感情很好,已经同居了一段时间。我每天早上为他挤牙膏、准备洗脸水,他每天晚上为我做饭,和夫妻没什么区别。我觉得我已经准备好随时结婚了,可他却总是沉默。昨天,我妈又打电话来逼婚了,我的心理压力很大。男朋友说,现在我们不仅没有房子,也没有存款,他的事业刚刚起步,想攒两年钱再结婚。闺蜜说,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他这样是不是在耍流氓?”


  青音告诉这个女孩,首先要相信男友的诚意,给他点儿时间整理自己,也给自己一点儿时间看清自己的需要。其次,给男友规定一个期限,如果他耗光她的耐心和柔情,不如果断分手,对感情止损。婚姻并非是真心爱过的唯一凭证,只要真心爱过,就不是浪费光阴。接受沉没成本,也是一种智慧。在青音的帮助下,女孩终于不再焦虑和迷茫了。


  对于大多数女人而言,结婚意味着“有个交代”,既是对父母、亲朋好友、街坊邻居、同事的交代,更是对自己一天天正在逝去的青春韶华的安慰——有人要,心里就踏实了,不用担心自己在婚恋市场贬值了。


  但是,结婚不是人生的奖状,它需要两个人对未来生活的一致憧憬和相同信念。如果有一方没有准备好,都可能为婚姻埋下危机。婚姻,应该是恋爱水到渠成的结果。做出结婚的选择,不应该是为了让谁高兴,更不是为了让谁闭嘴,而应该只跟爱有关。


  青音认为,爱情是年轻人生命中特别美好的阶段,我们要用心地去享受和品味它。有的人感情之路走得很顺利,初恋就结婚了,这是一种幸运。有的人要经历很多次恋爱,这也没什么,爱情像一面镜子,多经历一些,可以让你更了解自己。学会离别,也是人生重要的功课。有的人,可能最后没有进入婚姻。不婚只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并不代表人生失败。


  无论结不结婚,成为更好的自己,是我们每个人要在爱情中学习的功课。更好的你,更好的我,才能成就一个更好的我们。两个人都能够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有一个很高的自尊水平,有安全感,不用向外求。


  很多人的恋爱状态是畸形的。有的女孩在恋爱中寻找理想中的爸爸,有的男孩在恋爱中寻找理想中的妈妈,失恋后就会特别痛苦。痛苦的不是失去了这个男朋友或者女朋友,而是失去了“一个人能够完完全全接纳我,像父母一样对我不离不弃”的幻想。


  在童年时,如果父母没有满足我们对爱的渴望,恋爱时,就会把期待放在恋人身上。


  有些女孩在恋爱时会表现得特别作,一方面是因为她没有安全感,总怕对方不够爱自己,所以要不停试探对方的底线;另一方面,就是“作”的心理需要在父母那里没有被满足。


  小孩子的天性是作的,为了一个棒棒糖,就可以在地上撒泼打滚。然而,很多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你乖,你听话,你让爸妈有面子,你上进,爸妈才爱你,所以,越来越多的小孩不敢“作”了。


  女孩恋爱后,想体验像小孩子一样作的感觉,并且期待恋人可以无条件地包容自己的“作”,就像理想中的父母一样。但是,这对恋人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感情常常被作没了。


  相反,如果在恋爱的过程中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开始学习做自己的父母,无条件地接纳和爱自己,


  内心平和。不再期待恋人像父母一样满足自己,也不再像教官一样挑剔自己,那么这样的恋爱,


  哪怕最后没有走向婚姻,也能让你终身受益。


  婚前不懂浪漫,婚后拈花惹草


  青音说,现在大部分“90后”已经开始在婚前探索爱情到底是什么。而以前的人对婚姻很看重,但是对恋爱不认真。双方条件差不多,在一起吃几顿饭、看两场电影、逛逛公园就结婚了。受父母的影响,一些“70后”和“80后”也是如此,只是约会的地点更加高级而已,一样没有多少精神交流,直奔结婚的目的而去。


  很多人在婚前是没有享受过浪漫的。浪漫,不一定就需要送玫瑰花、巧克力,或者携手在雨中漫步。浪漫,没有规定的桥段或形式,其实就是你想让爱人感觉好的那个心。如果彼此婚前懂得浪漫,那么婚后就会愿意延续这份美好的感觉,继续为伴侣花心思、动脑筋。比如,一起看个电影,欣赏一处风景,读一本好书,亲手给对方做一份萌萌的小礼物……让生活富有情趣和活力,夫妻关系变得更加亲密。而浪漫和亲密,能够帮助我们抵御琐碎生活的消磨和外界的诱惑。


  青音曾经接待过一对夫妻。丈夫和妻子相亲时都是大龄男女。在双方父母的催促下,两人相亲后没多久就决定结婚。之后,整天为了房子、孩子、票子而奔波忙碌。夫妻俩的对话差不多每天都是“孩子今天学习怎么样”“爸妈有来电话吗”“房贷什么时候还”之类的,没有精神层面的交流。因为不懂得浪漫,两个人都没有用心地去经营婚姻,让爱在婚姻中流动起来。


  爱是人类的本能,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一份真情。之后,丈夫在另一个女孩身上,实现了一次浪漫的恋爱,把婚前欠的课都补上了。出轨后,丈夫心里开始觉得亏欠妻子:“她又没做错什么,想想真是挺可怜的。”于是,开始想方设法地补偿妻子,讨她欢心,反而让妻子感受到浪漫,感觉婚姻更幸福了。于是,丈夫、妻子和情人各取所需,形成了一种合谋关系,组成了一个稳定的铁三角,这种畸形的关系持续了很多年。


  因为没有让对方感觉好的那个心,丈夫即使背叛了妻子,也没有承受良心的谴责,没有那种“我心疼她,我怎么会把她放在一个每天承受欺骗的痛苦境地”的内疚感。顶多有一些不好意思,但是对原配做出一些补偿,他心里就放下了:“我对她够意思了!”类似的婚外情故事,青音看过太多。


  所以,青音认为,婚姻一定要从爱情开始,婚后带着浪漫的心情去用心经营婚姻,让彼此感觉更好。否则,我们可能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无论多爱,都不要姿态太低


  青音发现,有不少人在爱情中的姿态太低,吃什么,你来定;去哪儿玩,听你的……完全没有自己的个性和主见。只要对方不离开自己,怎么样都好。可是,结果往往是什么都得不到。你越想留住他,他就越会远离你。


  心理学上有一句话,别人怎么对你,是你教的。也就是说,别人对你的态度,正是你对你自己的态度。放在恋爱和婚姻中也是一样的,如果你觉得自己不值得被好好对待,那么,哪怕对方刚开始会对你好,后来发现你这么好欺负,也不会对你好了,这就是人性。


  女孩子更要爱自己,爱自己就是一个建立自尊、提升价值感的过程。青音认真观察过很多婚姻,发现无论这个男人是成功人士还是普通老百姓,他都喜欢有自我的女性。无论是贤妻良母、全职太太还是女强人,都因为拥有自我而得到丈夫的尊重。


  爱自己的人,自我价值感高,才敢在爱情中彰显自己的个性。举个例子,情侣约会看电影,男孩足足迟到了半个小时,而且没有道歉。如果女孩爱到卑微的程度,她是不会发脾气的,因为她不敢。他好不容易喜欢我了,惹他生气怎么办?而如果女孩爱自己,就敢发飙,说:“你自己去看电影吧,我不去了!”痛痛快快走人。他生气怎么了?我干吗和一个不懂得尊重我的人在一起?


  同样是面对男友主动提出分手,不爱自己的女孩,会觉得一定是我不值得爱,是我不够好;如果是男友劈腿,会认为我没有那个女孩漂亮,没有她年轻;再反省和自责,如果我当初要是再温柔一点儿就好了,都是我的错……脆弱的自信心和价值感遭遇挫败,分手后久久都走不出来。价值感低,和谁恋爱都会走到这一步。如果别人已经欺负你了,然后,你再帮他欺负你自己,这就是典型的不爱自己。


  而爱自己的女孩,则会认为是时间不对,对方没有准备好来爱我;我们的价值观、性格不太合适;我可能确实不是他喜欢的那一型,但是这不代表我有错,总会有人喜欢我这样的女孩……所以,分手不会造成太大伤害,一两个月就走出来了。她不会害怕失恋,也不会把结婚作为生活的唯一选择。因为无论结不结婚,她都能让自己过得很好。


  爱自己,并不是为了嫁出去


  那么,女人要如何爱自己呢?青音结合自己的经验,给出了3个中肯的建议。首先,要注意自己的形象,让生活有品质。哪怕生活的境遇再差,也不要让自己邋遢狼狈。青音在少女时代曾经看过陈丹燕写的《上海的金枝玉叶》。在“文革”时期,有一位上海名媛只有一两件衣服,但是,她一定会把衣服熨烫平整,让自己的头发纹丝不乱。哪怕她刚刚被批斗过,刚被拉去刷厕所,她给人的形象也是端庄的,这才是真正的名媛。


  形象整洁、端庄、优雅就好,不一定需要穿名牌。就算喜欢买名牌,也要看这个名牌适不适合你。每一款设计都适合你吗?每一个名牌背后的文化,你都认同吗?


  所谓的生活有品质,就是尊重生活的每一刻。比如前面说的那位上海名媛,即使生活艰难,她还是会拿出一两面粉做蛋糕,就在烧煤球的炉子上放一个蒸笼蒸。做好的蛋糕一部分给孩子,一部分给老公,还有一部分给自己。比如,有的女人忙了一天回家,抽出10分钟听听音乐,熏熏精油,看会儿书,给闺蜜打个电话……这些都能够滋养自己。


  青音自己就是这么做的。她目前在创业阶段,工作特别忙。但是,每周一定会抽出时间和闺蜜见面,看一场演出或者电影。今年8月,青音和她的团队成功举办了500人规模的“三程之旅”邮轮嘉年华第二季。青音和武志红、黄启团、苏禾等十余位心理导师,在皇家加勒比“海洋神话号”上为学员们进行心理公开讲座,带领学员们开启了一段“旅程+课程+疗程”的 “三程之旅”。在船上,青音不仅要参加百人心理公开课、学员心理工作坊自选小课和下午茶活动,平均每天还要接7个心理咨询的个案。但是,哪怕有10分钟空隙,她都会偷偷跑到甲板上玩自拍。留出时间来让自己开心,这就是爱自己的表现。


  第二个建议是,女孩失恋或者失业的时候,要加倍爱自己。和痛苦共处的时间里,你可以难过。遭遇这么大的生活变故,你不难过,谁难过?但是难过的同时,别让自己掉下去。哪怕一边哭,一边嘴里含着一块奶糖也挺酷的。一想哭就往脸上贴面膜,或者去跑步,等从低谷走出来,发现自己皮肤白了,身材好了,人生多带劲儿!反正没约会(没工作),闲着也是闲着,赶紧去学各种技能。学外语,可能会认识外教;学舞蹈,可能会认识一个漂亮的舞伴……


  当你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你会慢慢提升自我,于是变美了,变得能干了,变得优雅了,变得自信了……等你再遇到那个伤害你的人,或者伤害你的原单位,你会在心里想:“去你的,你现在还配不上我呢!”除此之外,所有的报复都是傻瓜行为,都是不爱自己的。


  最后一个建议是,女人要有一个自我要求。做播音主持时,青音已经获得了两次“金话筒奖”,她完全可以坐享其成。但是,她却硬是挤出时间跑去学习了6年心理咨询,跑到世界各地旅行,阅读了大量书籍。做更好的自己,这是青音对自己的要求。也正因这份自我要求,她才有今天的成功。


  青音认为,一个真正爱自己的姑娘,就算嫁入豪门也不会放弃对自我的要求,而是坚持学习和成长。青音的一个豪门朋友,娶了一个年轻的太太。婚后,太太做了全职主妇。但是,她没有安享富贵,而是学习服装设计。学有所成后,创立了自己的服装品牌。现在,她的事业做得非常好,来找她做设计的人络绎不绝。她拥有自己的事业、爱好、朋友圈,因此赢得了丈夫的尊重和欣赏,婚姻非常幸福。相反,如果嫁入豪门后,一直过着被圈养的日子,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那么,很可能会因为失去自我而被对方抛弃,或者和伴侣过着貌合神离的日子。


  青音说,恋爱的目的是成为更好的自己。爱自己,并不是为了嫁出去。


  武志红:梦会帮你认识自己


  在武志红看来,读懂梦,是通往潜意识、了解自我的一个重要途径,尤其是在婚姻与家庭领域。


  结婚之前,不妨问问你的梦


  梦常常会给我们意想不到的启示。24岁的琦琦(化名)和男友相恋两年,很想和他结婚。但就在她接受男友求婚的当天晚上,本来欣喜若狂的她,却突然梦见男友的家人都在他们的房子里,挤得满满的,根本没有她容身的地方。


  醒来后,她才意识到,男友本身虽然很优秀,但是他有一个大家族,而且所有家人的关系都纠缠在一起,非常复杂和麻烦。在梦的提示下,她和男友和平分手了。


  在做类似结婚这种重大决定之前,武志红建议大家最好问问自己的梦。因为,当我们做重大决定时,我们本能的会有不安,梦会自动提醒我们很多东西。


  可以在睡觉前先让身体放松,听听轻音乐或者泡个澡,用心地感受身体。然后,对自己的潜意识说:“我想到一个很重要的事情,这个事情是怎样的?我很想知道。我希望得到潜意识的提醒,请梦指点我……”


  在武志红的工作坊里,有90%的女性可以在梦中找到答案,男性的比例只有50%。这是因为女人主要活在情感里,男人容易活在头脑和逻辑里,所以,女人更容易在梦中找到答案。


  武志红建议男性朋友平时多问问自己的感受是什么。逻辑很重要,但是我们一定要知道它只是一个工具。逻辑是为了用来理解你的感受是什么,而不是让逻辑替代自己的感受。如果愿意持续做这样的努力,男人也会做出相关的梦来,在梦中找到答案。


  婚姻发生危机前,梦早已向我们示警


  在婚姻咨询中,武志红发现很多夫妻做过类似的梦:梦见和伴侣打电话打不通,找对方怎么都找不着;总是和伴侣擦肩而过;站在悬崖上,脚下是万丈深渊……其实这些梦都是在提醒他们:他们的关系不对劲儿了。


  武志红有一个朋友小芳(化名),她的丈夫经常做一个相同的梦:在梦里,他把她杀死了。小芳知道后哈哈大笑,还把这个事情当成笑话讲给武志红听。武志红却感到深深的不安,他认真观察了一段时间他们夫妻的互动,提醒她去用心体会丈夫的梦,因为这个梦是有意义的。


  过了一段时间,小芳对武志红说:“我觉得,他在梦里总想杀我,可能是因为他对我积攒了很多的愤怒。我对他实在太不好了。”


  小芳是一个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女人。在1岁时,父母因为工作忙碌,把她寄养在一个保姆的家里,而且很少去看她。过了很久,有一次,母亲去保姆家里看望她,发现她的生活环境特别脏乱,就像住在猪圈里一样。妈妈很心疼,这才把她接了回去。


  但是,对于一个小孩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恐怖的经历。不倒翁之所以不会倒,是因为它有一个重心。而没有安全感的孩子,重心是很差的。因为对失控的恐惧,她的控制欲极强。家里什么事情都是她说了算,丈夫感觉自己一直被老婆打压,斗嘴又斗不过,日子过得很压抑。


  而另一方面,小芳的内心还像小孩停在1岁左右的口欲期。口欲期的特点就是剥削,她感知不到别人,只能感知到自己。所以,在两个人刚结婚时,她就强迫老公签过一份协议,约定扫地、做饭等家务活儿都由他来做。这份极其不公平的协议本身就是一种剥削。


  在极度的控制和剥削下,丈夫对小芳积压了很多不满和愤怒。而这些情绪都在他的梦里爆发了——所以,他总是在梦里杀死她。虽然,他并没有杀她,但是这些情绪都是真实存在的。


  在解读了丈夫的梦,重新反省自己的婚姻关系后,小芳做了很大的改变。她努力学习心理学,不断自我成长,学习尊重伴侣的感受,还主动承担了部分家务……最终,她化解了一场婚姻危机。


  武志红说:“重视梦的警示,其实就是尊重自己和伴侣的感受。只有先尊重感受,才有可能去表达,去坚持,去改变。如果你对自己的感受很不敏感,混混沌沌活了很多年,那有一天,伴侣突然之间要造反,你们的关系就会面临被撕裂的巨大危机!”


  认识自己,让心灵和梦一起成长


  在武志红看来,人最难的是有自知之明。只有知道自己是怎样的,然后才能够做出真正对自己好的选择。所以,梦的最大意义,就是帮助我们认识自己。


  27岁的菲菲(化名)曾经做过一个诡异的梦。她梦见自己亲手杀死了一个23岁的女孩。在梦里,她觉得只要不说出是自己杀死了这个女孩,别人都会认为是她丈夫杀的。


  武志红说,菲菲梦里的23岁女孩,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因为在23岁时,菲菲被同学们评选为校花,这是她一生中最美丽、最光彩的时候。婚后,她很少参加社交活动,不买漂亮衣服,不再用心打理自己,渐渐变成了一个黄脸婆。她觉得自己为家庭牺牲很多,但是丈夫对她却越来越冷淡。她曾经对武志红抱怨说:“那个男人把我的活力都压制没了,我要和他离婚!”


  可是,这个梦却告诉她,杀死23岁的自己,是她主动的选择。不是丈夫杀死的,而是她亲手杀死的。她还把自毁的责任,推到丈夫身上。


  通过自由联想,菲菲想起自己的妈妈。她也是一个美女,爸爸和妈妈离婚后,经常骂妈妈是一个狐狸精,一遍遍告诉女儿,漂亮的女人都是虚荣和轻浮的,都不是好女人。


  在大学时,菲菲还可以为自己绽放美丽;可是她一走进婚姻里,爸爸对妈妈的那些负面评价全都冒了出来。于是,她开始主动压抑自己,不做漂亮轻浮的女人,不给丈夫增加压力,甚至故意扮丑。然而,她的做法,丈夫并不领情,因为他爱的是那个充满活力、热爱生活的菲菲。


  在聊天时,武志红让菲菲明白了一个道理:每一个女人都应该保持她的风采。丈夫或许因此有压力,但是这份压力会让他更用心地珍惜她。


  有一个女孩,总梦见自己的男朋友不停地出轨,而事实上,男朋友对她忠心不二。


  梦是我们愿望的实现,女孩是想抛弃男朋友,但是男朋友又对她太好,她承受不了巨大的内疚感。于是,她希望男朋友能够先出轨,这样她就可以提出分手了。这是最原始的自我防御机制。


  武志红认为,梦最神奇的地方是,当你的心理成长后,你的梦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付月(化名)是一个乖乖女,从小妈妈掌控她生活的方方面面,她也习惯于依赖妈妈。长大后,她又找了一个控制欲极强的丈夫,因为他让她感到熟悉和亲切。丈夫不仅要求她所有事情都听他的,甚至控制她的人身自由。


  因为无法掌控自己的人生,她的内心常常被不安和恐惧充斥。她最常做的一个梦是,她是一只没有翅膀的小鸟,站在悬崖边上摇摇晃晃。她紧紧地抓住悬崖的边儿,因为感觉要被人挤下去,要摔死了……不会飞的自己,眼前只有死路一条,梦里的她是那么绝望和无助。


  在咨询时,武志红让她去感受自己的梦,感受自己的不安。他说:“在婴儿期的时候,如果没有妈妈,你就会死掉。但是,你现在是一个成年人了,不是一个婴儿。用成年时的自己再去看不安全感,你会发现它只是一种感受……你活到这么大,肯定有很多时候是很有力量的。尝试碰触你一直害怕的东西,这本身就是一种勇气……”


  而当付月碰触黑暗本身时,黑暗就被照亮了。她开始认识自己的身体、情绪,认识自己,不再依赖别人为自己做选择。有一天,她做了一个美到极致的蜕变梦:


  我是一只鸟,在一个黑漆漆的山洞里,山洞里还有很多我的同族。我们都不会飞,挤在山洞的岩石上,各自占据着一个窄小的位置不敢动弹,否则就会掉下去。


  突然,我找不到我的位置了,最后一个位置被一只不是鸟的动物占据了。它冷冷地看着我,不打算提供帮助。我从岩石上掉了下去,像自由落体一样,那一刻我很恐慌。


  但在跌落中,我突然发现,我有翅膀,于是我努力地扑腾翅膀,心里有一种莫名的信念,相信我一定能飞,而我果真飞了起来,再也不怕坠落。


  我飞得自在而潇洒,我的一些同族也明白了自己可以飞。它们跟着我一起呼啸着飞出山洞,与经过洞口的一群白天鹅会合,飞向蓝天。这时,我发现,原来我和我的同族都是粉红色的天鹅。


  我们还飞过大海、森林和湖泊。我发现,我们不仅能飞翔,还可以游泳。低低地飞过水面时,有人将水溅起,泼向我们,我觉得这没什么,毕竟这对我们构不成任何伤害。


  就这样,这个一直被控制的女孩,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力量,平衡了和母亲、丈夫的关系,开始了一段新的人生。


  武志红说,了解梦,可以帮助你认识自己,反省婚姻,改变人生。


  (编辑:夏木)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