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第一部以台湾老兵视角讲述苦难与乡愁的长篇小说《回家》,近日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推出,首次以文学的方式呈现了老兵们在台60年生活情状。
小说中的主人公高秉涵,真有其人。这位年过七旬的台湾老兵,在MSN上将自己一切的离家、乡愁与最终回归故土,讲给了作者张慧敏。书中高秉涵经历的细节,几乎是完全写实的,与高秉涵相关的亲人、朋友,也几乎是以真实的姓名、真实的故事出现。13岁的高秉涵是一个在“南逃”路上几乎丢掉半条命的“小学兵”,辗转台湾之后的60年,尽管最初那个捡垃圾吃的孤儿已成为鼎鼎有名的大律师,但高秉涵以及与他一同逃难的人们生命中的主题几乎就只有了一个——回家。在以高秉涵串联起的一系列大历史下小人物的情绪中,人们心中的呼喊几乎也只有一个——回家。
流落台北街头的高秉涵,孤苦无依,做过小贩,后在同乡的帮助下半工半读考上了国防学院法律系,毕业后成为金门驻军军事法庭的法官。他审理的第一个案子是一个厦门籍老兵夜晚用汽车轮胎泅渡海峡回大陆的“叛国案”。在高秉涵的讲述里,所有老兵在面对被判处死刑的“叛国者”时,心里都在说着“回家无罪”;临刑前的厦门老兵,捏着多年前买给老母亲的药片和一张家庭住址,苦求着高秉涵把它们放进漂流瓶中漂洋过海,那是他的家。
1973年,高秉涵退出军界,成为一名挂牌律师。1979年,离家31年后,高秉涵写的第一封家书,由台湾至欧洲、经美国寄到老家高庄,又经北京、广州、辽源,历时三个多月,于母亲葬礼的当天抵达亲人的手中。两岸开放后,高秉涵像一只候鸟奔走于大陆和台湾之间,为菏泽籍的台湾老兵处理家乡事务——步入暮年的老兵纷纷把后事委托给高秉涵,请他在他们身后把骨灰送回老家。身为同乡会会长的高秉涵先后抱回了54个老兵的骨灰罐,每一个骨灰罐,都装着一个令人潸然泪下的故事,都有一段绵延半个多世纪的刻骨铭心的思乡情。
(编辑:李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