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醒龙在山东大学与学子交流
一周前受邀参加一年一度的北京图书订货会,在湖南文艺出版社的新书发布会上见到了本省作家刘醒龙。这是他出道20多年来第一次为自己的新书“坐台”。
在武汉听刘醒龙讲话总是为他捏着一把汗,因为他很少讲那些虚与委蛇的套话假话,谈到所遇非人非事,往往恣意臧否,酣畅淋漓。但当天的刘醒龙在纠正出版方对自己的定位时竟然露出了腼腆之色,他说,他的新书《政治课》实际上和他的成名作《凤凰琴》一样,写的依然是身处基层的知识分子,关注的是基层知识分子的艰苦状态和内心动荡,“当代作家发出的一定是当代的心声,我们为当下写作。”
16日,记者在武昌东湖之滨又见到刘醒龙。身居繁华都市,为何总是心系基层?这一次,刘醒龙的谈话把记者带到了遥远的英山,那些不断变换的小镇与村落,是他1岁后随父母工作调动不断迁徙的精神家园。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1957年,刘醒龙1岁,父亲在黄冈行署财税科副科长任上被选派为地委山区工作队英山分队的副队长,后被留任为该县石头嘴镇所在的石镇区区长,刘醒龙也因此从黄冈古城进入大别山腹地。
很多作家在学生时代数学跛腿,在生活中自诩为“数字白痴”,但刘醒龙不仅作文经常被老师们点评传阅,数学也是全班第一。1973年,刘醒龙高中毕业。在待业的几个月里,他不是像后来读者所想象的那样整天捧一本文学书籍,而是刻苦钻研数学难题。几个月后,他被父亲安排到一处水利工地做了临时工。
1975年元月,19岁的刘醒龙被县阀门厂录用为正式工。在这家集体所有制工厂里,刘醒龙有滋有味地干了10年,年年都是“先进工作者”。他是一名尽职尽责的优秀车工,手上留下的老茧在他离开工厂10年后才慢慢消褪。这段车间里的经历,我们可以在他的作品《生命是劳动与仁慈》和《寂寞歌唱》中寻找和体味。[NextPage]
因为以《凤凰琴》成名,很多人以为刘醒龙做过乡村民办教师。事实上,他只是乡村民办教师的优秀学生。作为乡村文化的外来者和观察者,刘醒龙说,无论是18年前写《凤凰琴》,还是去年续写的《天行者》,他内心对老师们都充满感恩。如果没有那些“水平不高”的乡村教师的哺育,那个时代的乡村心灵只能是一片荒漠。作为乡村知识分子的民办教师,一切乡村奇迹的酝酿与发生应当首先归功于他们。
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
上世纪80年代初,刘醒龙开始文学创作。但最开始的一两年,因为他“固执”地不同意编辑修改自己的作品,便也失去了在几家文学刊物发表作品的机会。直到1984年3月上旬,《安徽文学》来函,说其小说处女作《黑蝴蝶,黑蝴蝶……》将在第4期上发表。刘醒龙说,他的伯乐是该刊责编苗振亚先生,在发现刘醒龙之前,苗振亚还在大量自由来稿中发现了刘震云的小说处女作。
1992年,《青年文学》相继在第1期和第5期上重点推出了刘醒龙的中篇小说《村支书》和《凤凰琴》,引起轰动。那一年也被文坛戏称为中国文学的“刘醒龙年”。
1994年,刘醒龙作为特殊人才被引进武汉市,成为市文联专业作家。进城不久的刘醒龙以一篇《挑担茶叶上北京》荣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1999年,刘醒龙开始闭关创作百万字长篇小说。6年后,《圣天门口》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2006年5月,由来自全国的文学评论家组成评委会的第二届中国小说学会奖开评,经过投票表决,在2003年至2005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的基础上,唯一的长篇小说大奖授予了《圣天门口》。
已经是著名作家、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武汉市文联副主席的刘醒龙,后来不嫌琐碎地兼任了《芳草》杂志的总编。很多次坐在文联或作协会议的主席台上,“刘总编”总是见缝插针地“看稿子”,就像当年苗振亚先生发掘他和刘震云一样,他最大限度地为文学新人们创造着浮出水面的机会。
新年伊始,刘醒龙的《政治课》在全国媒体的注视下隆重开讲。春节之后,由康洪雷执导的《圣天门口》即将开机,今年,兴许又是一个“刘醒龙年”呢。
(编辑:李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