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之宝酗亚方樽
明年将迎来故宫博物院85年院庆,一系列学术研讨、展览等纪念活动将相继展开,其中已历时数年的馆藏文物清理核对工作也将告一段落,一份约150万件“家底儿”的目录有望对社会公布。明年,故宫还将推行电子售检票系统。“以往故宫的客流很难准确测算,人工很难准确获悉古建筑内客流是否已达到上限。随着电子售检票系统全面上岗,实时人数将一目了然。”相关负责人透露。
《清明上河图》
乾隆款金瓯永固杯
老物件被提拔为文物
早在2006年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上,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透露,当时正在进行故宫所有馆藏文物的整理,今后将编印文物目录向社会公布。一些研究者可按图索骥,对不能公开展出的展品进行研究。“这也是对国家财产负责任的态度,我们为国家保管着最珍贵的一笔国有资产,当然要把目录和精品图录公布给社会。”郑欣淼说。他介绍,故宫文物中传统的器物已很清楚,但对2000多件皇帝皇后的书画等整理得不够,以前一般认为皇帝皇后不是书法家,没有整理价值,现在则把故宫作为一个文化整体来看,凡是能反映故宫文化和历史状况的,都具有文物价值。总体大概有10多万件资料需要整理。[NextPage]
其实,为了摸清“家底”,故宫从七八年前就开始着手建立一个资料库,将每件文物的名称、数量、尺寸、方位等信息全部录入电脑。而故宫博物院成立84年来,有关文物的清理工作一刻也没有停歇。
一批曾经被“忽略”的老物件被提拔为文物。比如常被界定为古玩的皇妃画像,还有清代“样式雷”制作的“烫样”(故宫各大殿的建筑模型)等,以往并未受到特殊重视。在此次清理核对过程中,将把这些画像、模型细致整理,划分文物级别。因为这些宫廷藏品不但本身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对于故宫未来的修复也将起到重大作用。此外还有皇帝的头签、皇后字画等,过去都没有算文物,而是作为宫廷遗物。现在我们对文物的观念已经扩大到文化遗产,因为它们也是历史的见证物,也应该保留。
“南迁展”追溯文物历史
为了庆祝故宫博物院85周年院庆,一系列学术研讨会和展览将扎堆推出。作为院庆的重头展——文物南迁展,将详细追溯1933年1月31日后故宫部分文物颠沛流离的南迁经历。
实际上,故宫博物院本身也是一件最大的文物。目前,慈宁宫花园、御史衙门等修缮进展顺利,博物院筹划在海淀上庄附近建立基地,并拟建立一个科技保护中心。
另外,由于目前故宫南、北门的电子售票系统已运转了一段时间,购票速度明显提升,但由于受到古建筑的限制,检票系统却没有开通。明年,故宫将先从客流相对少些的北门试点,之后全面推广电子售检票。其实,电子售检票系统是故宫游客管理系统工程中的子项目。之后,故宫将通过这些数据,建立管理系统,有序地疏导人流,随时掌握客流情况。
故宫文物清理纪事
故宫最早的文物家底目录是没有的,但早在清室善后委员会开始直至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故宫就开始边对外开放边清点文物藏品,同时整理出版藏品目录。
1930年3月基本清查结束后,当时编纂的6编28册《故宫物品点查报告》中,总共登记了117万余件物品,但这份报告比较简单,只陈述了各间屋子里有什么文物。
新中国成立以后,故宫按照苏联博物馆的管理模式成立了文保系统,并开始了清理故宫文物的工作,当时对故宫藏品的认识并不是十分准确,比如原来宫廷里所用的、品质不太好的,就都算为非文物。从1954年到1971年、1978年到1985年,曾有过两次清理,到2002年左右完成第三次清理,这次主要是在建成地下库房之后,把地上文物移到地下的一次清理工作,也就是目前故宫地库中存放的,包括60多万件器物和20余万件古籍善本,占在账文物的三分之二。值得一提的是,地上所有展厅的文物加在一起也只有1万多件,还不足总文物数量的1%。
(实习编辑:邵钰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