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昨天透露,台湾著名美学学者蒋勋的新书《孤独六讲》已由该社引进出版。蒋勋认为,美学的本质或许是孤独,他渴望孤独,并珍惜孤独,好像只有孤独,生命才可以变得丰富而华丽。
在《孤独六讲》中,蒋勋以美学家的思维和情感切入孤独,从情欲、语言、革命、思维、伦理、暴力六个面向阐释孤独美学,融个人记忆、美学追问、文化反思、社会批判于一体。该书共分两大章——《情欲孤独》《语言孤独》。在《情欲孤独》中,蒋勋从学理出发,讲述了文化对情欲的压抑、竹林七贤的孤独、生命本质的孤独、孤独与伦理规范,以及从加缪的《局外人》等小说中谈孤独等。在《语言孤独》一章中,蒋勋从语言学的层面讲述孤独的产生与生发,并以自己创作的《舌头考》为线索,阐释了孤独与语言之间的关系,涉及动物学、人类学、社会学以及生理学等领域。
蒋勋说,孤独是他一直想谈论的主题,“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每天早上起来翻开报纸,在所有事件的背后,隐约感觉到有一个孤独的声音。不明白我为何会在这些热闹滚滚的新闻背后,感觉到孤独的心事。我无法解释,只是隐隐约约觉得,这个匆忙的城市里有一种长期被忽略、被遗忘,潜藏在心灵深处的孤独。于是,我开始尝试以另一种角度解读新闻,不论谁对谁错谁是谁非,而是去找寻那一个隐约的声音,它应该来自孤独。”
在蒋勋看来,孤独和寂寞不一样:“寂寞会发慌,孤独则是饱满的,是庄子说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所以我说孤独是一种福气,怕孤独的人就会寂寞。愈是不想处于孤独的状态,反而愈会错失两千年来你寻寻觅觅的另一半。有时候我看着人来人往,觉得城市比沙漠还要荒凉,每个人都靠得那么近,但完全不知彼此的心事,与孤独处在一种完全对立的位置,那是寂寞。”
蒋勋祖籍福建长乐,先后毕业于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艺术研究所。1972年负笈法国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1976年返台后曾任《雄狮美术》月刊主编,并先后执教于中国文化大学、辅仁大学及东海大学美术系。蒋勋著述颇丰,主要作品有《舞动白蛇传》《给年轻艺术家的信》《天地有大美》《多情应笑我》《今宵酒醒何处》《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等。
(编辑:李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