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方修选集》 全面反映方修文学成就

2009-11-17 11:33:26来源:联合早报    作者:

   

  致力于新马华文新文学史料的整理与研究的本地文学家方修,多年来所撰写的文学评论、随笔、诗词、书评等已精选结集出版成上下两册《方修选集》,上星期六在国家图书馆正式对外发布。

  发布会在120多名文坛前辈、作家和读者的见证下举行,可惜方修卧病在床未能出席,但他的两个女儿吴聪娣、吴聪敏和儿子吴聪勇代父亲临会场,向所有关心和景仰方修的人表示感谢。

  高龄87岁的方修是德高望重的新马华文新文学史家,也是编纂新马华文文学史的第一人,其对新马华文文学的发展影响深远。

  去年11月,他获颁首届“南洋华文文学奖”。这是南洋理工大学孔子学院基金所设立的奖项,每两年颁发一次,每届在全球范围内选出一位最杰出的华文作家,奖金为4万新元, 奖项一座。

  配合方修的得奖,“南洋华文文学奖”筹委会决定出版《方修选集》,全面反映方修在不同创作体裁上的成就,同时在发布会上举行专题讲座,以“方修作品所展现的人文精神”为题,针对方修作品所展示的文化内涵、民族精神、价值观念、社会理想、审美意识等方面进行探析。

  马华文学史的开创者

  发布会暨专题讲座主宾《联合早报》总编辑林任君致辞时说,方修是报界前辈,他自上世纪50年代起担任《星洲日报》编辑,先后编过《文艺》《文化》《星期小说》等文艺副刊,不仅培养了一批文学青年,作为本地文坛的先驱作家,他也是马华文学史的开创者和奠基者,在新马华文文坛,乃至整个东南亚华文文坛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林任君说:“方修先生在1970年出版的《马华新文学大系》及后来陆续出版的《战后新马文学大系》具有十分珍贵的史料价值,其中《马华新文学大系》为东南亚首部新文学大系,它在30多年前问世后,这么多年来一直为海内外从事新马华文文学研究的学者提供了完整的文学史料,大系所选作品都是研究人员不可或缺的研究素材。”

  林任君认为,作为本地一个重要的文化机构,孔子学院对方修的肯定,是本地文坛的盛事,也将对新华文学以至新加坡的华文文化事业起到很大的鼓舞和推动作用。

  文坛地位的充分肯定

  专题讲座的三位主讲者:庄华兴博士、甄供和林万菁博士,也从方修文学史的写作意义、人格品质和作品的人文精神等方面,肯定方修在新马文坛的地位和贡献。

  现任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外文系中文组高级讲师兼中文学士课程主任的庄华兴博士说,方修本身就是一本大书,需要用时间去读他。他创造了传统,但传统的继承问题却是很大的隐忧。庄博士也说,方修文学史的思想性是民族观念重于阶级观念,从审美的角度看,他以现实主义美学出发,从他的作品,可掌握战前华人的心灵真实。

  目前在撰写30万字《方修传》的甄供的演讲则从方修为人处世的几个方面来探索其人格品质。甄供说,方修“敢为天下先”,勇于挑起重任,因此在马华文学史及其创作方面,取得了卓绝的成绩,但当文艺界掀起批评和议论,他却“不为人先”,个性温和憨厚,光明磊落。

  甄供也从方修的文章,以及撰写方修自传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了解到方修生活朴素、淡泊名利,但在作学问时,却“斤斤计较”,分秒必争,除休息和睡眠外,几乎把余下时间都用于读书、写作和研究工作,是个博览群书,学识渊博的知识分子。

  本地学者林万菁博士也从方修的作品,剖析他的人文精神,包括他高度重视人类智慧,并从他对郁达夫和周作人的公允论述中,展现其重视事实,不扭曲人性的作风。[NextPage]

  此外,方修注重友谊、强调治学态度的严谨、尊重历史和文化力量,喜欢在作品里自我嘲讽,并时以自嘲的语调来达成讽世的效果,林万菁博士说:“其风格近似鲁迅。”

  讲座结束后,方修的二女儿吴聪敏受访时透露,方修健康不好,多次进出医院,身体不能自然制造红血球,几乎每隔六星期就要到医院输血一次。“他不太能起床,但意识很清楚,书的出版有问他意见,进度到哪里他也知道。发布会他虽然不能来,但他心里还是觉得很高兴。”

    (编辑:李明达)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