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余行 洪霁昕
“报王”和他的60张国庆老报纸
书籍是历史的记录,而报纸又详细记录了每一天发生的事情——大到从1949年至今的60个十月一日,小到你可以找出自己生日那一天这个城市里发生过怎样的事情。成都市民罗松这样理解自己的爱好——收藏报纸的意义。
10多年来罗松收藏了30多万份中外报纸,被收藏爱好者推举为“四川报王”。临近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昨日他从藏品中精心选出60年来与国庆主题有关的报纸,在文殊坊进行专题展览,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了解历史的机会。
藏品丰富银报丝报价值不菲
在文殊坊白云寺街37号,古香古色的仿古报馆中,罗松所藏旧报一直堆到了房顶。墙壁之上,挂满了他精心挑选的精品报纸:其中既有最老的清朝宣统元年《政治官报》,也有解放前《解放报》、《新华日报》等报刊,还有新中国成立以后卫星上天、原子弹爆炸、香港回归、举办奥运会等各个时期重大要事号外。置身报馆,使人经历着新中国60年的巨大变化。
罗松说报纸看似很多很平常,其实留存很不容易。特别是解放前那些保存相对完好的报纸,通常是当时人们用作相框里的衬纸,才不经意保存下来的。他每每逛古玩市场,像考古一样发掘出这些宝贝,买到手何等幸运。
除了普通的老报纸,罗松还出示了一张用红色木盒装盛的银色《人民日报》。据罗松介绍,这张报纸是《人民日报》的创刊号,用箔银做成的,虽然并非原版,但也值千元以上,这样的珍藏版是他远赴北京通过拍卖得来的。除了银报,罗松还有一张难得的丝报,该报是《浙江日报》在澳门回归当天推出的特别纪念版。
纸堆淘宝租间仓库藏报
上世纪80年代末,从成都纺织厂辞职后,罗松成为一个职业的淘“宝”爱好者。让他遗憾的是,自己对于字画瓷器等文物古董并不专业。千辛万苦淘得的文物,经常被专家鉴定为赝品。而收藏报纸则没有被假冒的危险,因而集报成为他最大的爱好。但收藏老报纸也有不好的地方,一是怕蛀,二是灰多。罗松便在所有老报纸中夹上了叶子烟杆,这是他自创的驱虫秘诀。为了避免家中报纸多了妻儿抱怨,罗松还专门在龙潭寺租下了一个30平方米的仓库,作为藏报基地。
2006年的一天,罗松突然得到消息,龙泉驿有个单位准备处理一堆资料室库存的老报纸。放下电话,罗松赶紧往龙泉赶。赶到以后,眼前有一大摞,身上的钱却没有带够。他赶忙把车开回去取。谁知对方以为他不要报纸了,将所有报纸一股脑全丢进制浆机。“当时一个后悔啊,一年都没有回过神来。”[NextPage]
以报会友他被公推为报友老大
如今的收藏爱好者特别讲究相互交流,报友们也不例外。“报友们也有自己的圈子。我们四川省藏报协会1999年就成立了。不仅是本地,在全国各地都有很多朋友。哪里有好报纸现身,朋友之间一个电话就能把各地的藏家都招来。我的好多宝贝级藏品,就是朋友们告诉我的消息,然后马上动身去收来的。我们也经常交流藏品,互通有无。”由于藏品最多,罗松被报友们推举为四川省集报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曾任教于西南交通大学的吴海明就是通过藏报这一共同爱好认识罗松的。原本“单打独斗”的吴老在买报时恰好蹲在罗松的旁边,一搭话,原来竟是同道中人!吴先生虽然2005年才开始收藏报纸,但自从得到罗松这位“骨灰级玩家”的帮助后,藏品迅速丰富,目前已有国内外逾万种报纸,其中最有特殊意义的是1964年我国第一枚原子弹成功爆炸后《四川日报》所出号外。
罗松说:“当初我也是从剪报开始收藏生涯的,现在一看到刚开始藏报的新朋友,当然要热情帮助了!”正是凭着这股子热情劲,罗松不仅自己得到了心仪宝贝,还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报纸收藏这个原本并不算大众的圈子。
最爱藏品“开国第一报”
在众多收藏之中,罗松最钟爱的藏品还是1949年10月1日的《人民日报》。当天的《人民日报》虽只有两版,定价一百元(旧币)。但这张“开国第一报”版面设计大方、庄严,气势十足。
“ 人民日报”四个大字在报纸头版的正中间。两头报眼。右边是“中央人民政府万岁”,左边是“毛主席万岁”。毛主席的照片占据着第一版的左上角,十分醒目;朱德、刘少奇等六位副主席排列在左下方。头版共有五篇新闻——“中国政协胜利闭幕毛泽东当选中央政府主席”排在右上方头条。其余四篇分别题为:1、选出全国委员;2、国庆大典在首都举行;3、政府代表举手通过,576人无一人弃权;4、新疆和平解放新疆代表函谢毛主席、朱总司令。
捧着已经泛黄的报纸,罗松说举办老报展就是想把我国的今昔面貌做个对比,以此反映新中国60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成都市民好好的重温历史。
(编辑:李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