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陈忠实在《白鹿原》出版后的十余年间,除了与记者和编辑的采访对话,他再也没有写过关于《白鹿原》的文字。对于那些文字里的内韵和隐秘,也很少为人所知,直到上海书展期间,新书《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白鹿原>创作手记》正式发布。陈忠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在这本书里只是写到寻找过程里的一些零碎的事,却不表明他就真正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最好句子。
《蓝袍先生》“勾”出《白鹿原》
对于《白鹿原》最初的创作灵感,陈忠实表示,是自己的中篇小说《蓝袍先生》的写作,勾引出长篇小说《白鹿原》的创作欲望。
“1985年11月,我写成了8万字的中篇小说《蓝袍先生》。在这部中篇小说中,我把一直紧紧盯着乡村现实生活变化的眼睛,转移到1949年以前的原上乡村,神经也由紧绷绷的状态松弛下来;由对新的农业政策和乡村体制在农民世界引发的变化,开始转移到人的心理和人的命运的思考,自以为是一次思想的突破和创作的进步。还有一点始料不及的是,由《蓝袍先生》的写作勾引出长篇小说《白鹿原》的创作欲望。”
并未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最好句子
“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是海明威说过的一句话。陈忠实说:“我也在‘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从初中二年级的作文课上写下第一篇小说,实际上就开始了寻找,只是无意识里的盲目,却是从模仿赵树理的语言开始的。许多年后,当我在经过短篇小说、中篇小说的探索,进入到长篇小说《白鹿原》的创作时,企图要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句子的欲望是前所未有的。”不过,陈忠实表示,自己在这本书里只是写到寻找过程里的一些零碎的事,却不表明就真正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最好句子,“我还将继续‘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编辑:李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