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著名儿童文学家托马斯·布热齐纳的最新力作“旋风小虎队”丛书近日登陆中国,这绝对是这个暑假中小朋友最好的度假伴侣。这不,在“旋风小虎队”新书发布会上,小朋友们都难掩喜悦之情。北京遂安伯小学五年级的傅兰轲说,“旋风小虎队”刚上市就买回来读了大半本了。东四九条小学的刘静姝因为妈妈对自己看“小虎队”的态度是“既不赞成也不反对”,所以已经从零花钱里把购买“旋风小虎队”的钱备好了。
工具阅读
自2001年布热齐纳的“冒险小虎队”引进到中国,几年来该系列丛书在中国市场销量超过2300万册,是足以与《哈利·波特》齐名、媲美的图书。“冒险小虎队”何以如此受到小朋友的青睐?答案是“工具阅读”,而且这套书引领了我国少儿图书市场工具阅读的时尚潮流。在“冒险小虎队”系列图书中,每本书都有一张光学“解密卡”,每到故事关键处,都要用到这张解密卡,将其平放在书中电脑屏幕一般的灰色图形上,慢慢移动找到答案。
工具阅读也就是让小朋友在阅读这些书时,不再是简单的受众,必须和作品中的角色互动。接力出版社这次引进的“旋风小虎队”系列,也延续了小朋友喜爱的工具阅读的模式,《法老的护身符》、《幽灵骑士》和《黑鲨的宝藏》三本书都附赠有神奇解密卡。除了神奇解密卡,每册图书还附带了特别的“探险工具包”,包括金字塔模型、鲨鱼牙齿示意图等等,利用里面的模型和图案,小读者能进入一个新奇有趣的冒险乐园,而阅读也随之变成一次次快乐的体验。
“旋风小虎队”系列图书以哥哥蒂诺、妹妹米琦和一只可爱的会说话的宠物老鼠契克为主要人物,讲述了他们乘坐乌尔克姑妈亲手制造的海陆空三栖交通工具“哥伦布”号经历的一连串的冒险故事——返回古代埃及探寻事实真相;在刚竣工的城堡里寻找建筑大师以及去火鱼岛寻找宝藏。借助于工具阅读此书,小读者可以和作品中的角色一起经历磨难,一起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他们的思维得到训练,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也大大提高了。
在《黑鲨的宝藏》中,坐在“哥伦布”号中的蒂诺、米琦和老鼠契克讨论起鱼儿要不要喝水的问题,答案是海鱼必须喝水,而淡水鱼从来不用喝水。如果仅仅提出一个问题,再给出正确答案,显然给小朋友的印象并不深刻。布热齐纳在书中设计了两个小实验,一是用盐水模拟出海水的环境,把土豆片切成鱼的样子放进水里;一是把樱桃当做淡水鱼放进清水里。两个小时后,盐水中的土豆变得很软了,模拟淡水鱼的樱桃则就被清水撑破了。这一形象的实验让小朋友们懂得了海鱼要喝水而淡水鱼非但不喝水还要“尿尿”的原因。
久违的快乐
纵然得到小朋友们的喜爱,很多家长还是有些疑惑,担心“旋风小虎队”没有太多的阅读价值。登录卓越、当当网,在评价一栏中有很多家长的留言,诸如“儿子能以两天一本的速度读书,可这套书有知识性吗”之类的疑问并不少见。而接力出版社副总编黄集伟认为,“旋风小虎队”一个极大的亮点就是丰富的知识性。
作为该丛书的审校,黄集伟通读了这三本书,他说:“‘旋风小虎队’跟百家讲坛马未都的讲座有共同的特点,即渊博的知识。该书有很多常识性的、相互关联的知识。获取这样的知识,读者是主动的、高兴的,你会得到我们久违的快乐——知识的快乐。应试教育让孩子们觉得知识冰冷乏味且面目可憎,但其实知识拥有无穷的魅力,在这套书中我们能从知识的趣味里找到久违的快乐。”
古埃及的孩子们留什么样的发型?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什么样子的?鲜鱼木乃伊的做法如何?这在《法老的护身符》一书有详细的介绍。在“旋风小虎队”中,布热齐纳将各种知识巧妙地嵌在紧张刺激的冒险故事中,小读者可以一边享受阅读的乐趣,一边学知识、作实验,动脑也动手。
发布会上,主办方根据“旋风小虎队”设计好几个小游戏,而小朋友不费吹灰之力就完成了。“满上加满”的游戏中,小朋友在一杯非常满的水杯里放硬币,一共放了18个硬币,水依然没有溢出来。刘静姝解释道:“因为水的表面有张力,水分子都紧紧地抱成了一团。”另一个“站在纸上的硬币”的游戏,是要求把硬币放在纸张的边缘上不掉下来。傅兰轲迅速走上台将纸张叠成W型,硬币就稳稳当当地待在纸张上了。“这也是我从书中学来的,不过书上用的是把纸叠成V字型,我改进了一下,叠成W型,这样更平稳。”傅兰轲说。
为孩子写作
“布热齐纳的作品这么受小朋友的欢迎,我想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完全在为孩子写作。我记得他在几年前来国内和我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有过一次对谈,那次他们有一个共识,儿童文学的核心是‘孩子’。”黄集伟说。的确如此,在谈到自己成功的秘诀时,布热齐纳不止一次地说:“我自己的看法是我认为一个作者一定是要为大众在写作,而不是为自己在写作。我认为一个写儿童作品的作者一定要非常喜欢孩子,尊重孩子,并且能够去倾听孩子。你要做到这几点以后,你才能够坐下来开始写东西。”
坚守“儿童本位”的写作立场、“儿童视角”的叙事方式、“儿童情结”的情感投入,这或许值得国内的儿童文学作家学习和借鉴。
“旋风小虎队”丛书,[奥]布热齐纳著,接力出版社2009年5月出版。
(编辑:李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