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人为什么会陷入对童年的回忆?
毕淑敏:因为我们所有的记忆都没有消失过,都在我们的脑海里储存着,有些在意识里,有些在潜意识里。我觉得每个人的童年,他刚刚开始接触这个世界,而且感觉特别灵敏,记忆也特别深刻。这些记忆都储存在内心的深处,在特定的时候浮现出来。
记者:这些记忆是真实的吗?
毕淑敏:这些记忆还是被加工过的。其实在这个世界中,绝对的真实是没有的。我们在记忆中留下了当时的判断和感觉,别人可以说,你的记忆不真实,但是对于当事人来说,那种记忆就是真实的。
记者:童年的经历会对人产生什么影响?
毕淑敏:小孩子对世界的把握是不全面的,对某些的东西把握不确切,受限于当时的智力水平和理解程度。比如一个小孩,他的父母很爱他,但也许有一天,因为他犯错误了,就在无意中说,我不要你了。对于大人,这句话是无心的,但对于孩子来讲,他并不能分辨这些东西,他有可能在那时将这句话照单全收,认为我的父母不喜欢我,我可能不是他们亲生的孩子,从此感到自卑和恐惧。那种孤独感会伴随着这种记忆潜藏在他的心里。我觉得严格讲,我们每个人从童年经过时都有很多不良的情结,但在成年以后,清理这些记忆,重新认识它们,也是每个人都要完成的工作。
记者:一个成年人该怎样面对童年的回忆?
毕淑敏:我想成长是个必然的过程。这是从一个知之甚少,非常柔弱的婴儿变成少年、青年,慢慢变得更沉稳,更理性,更智慧的过程,是正常的发育过程。所以我们早年间不完整或者不确切的记忆其实也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要重新归纳整理出来,不能一味沉湎于一个孩童的记忆。其实随着成长,我们会对一种记忆作出不同的解释,如果一个成年人看待事物依然沉浸在一个孩子的视角里面,我觉得依然有问题。当然那里有特别美好的时刻,那种天真无邪特别都是纯真的记忆。所有正面的回忆都是没有问题的,这是一个小生命成长的过程。但是关于创伤性的体验的记忆,虽然是你的亲历,但你也应该重新把它赋予解释。
从某种程度上讲,我们就像背着一个大包袱,所有记忆都在那里面,我们应该把它清理出来,积极的能量就充分利用,创伤的体验就要用成年人的眼光做一个归纳整理,不能沉湎于那些创伤。我个人建议就把他们整理、打包,不是不去想,而是赋予它他重新的判断。比如有的人从小失去双亲,很悲痛,但长大以后他要知道,这不是他的父母的意愿。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必须要全然接受,你天天在那里悲伤,父母不会复活,如果你永远要找一个人对这件事负责人,就会充满仇恨和怨恨,实际上你只能伤害自身。这些痛苦让它慢慢过去,要理解自己的哀伤,但不能沉湎其中。
[NextPage]
记者:您觉得麦兜、哈利波特,这样的形象在成长过程中意味着什么?是一个人的孩童阶段,还是成年人应有的纯真?
毕淑敏:我想两方面都有,因为做孩子的时候特别好奇,对世界充满探索的目光。孩子时代留下的纯真和友谊,都会给我们留下美好的印象。作为一个成年人,去观看这些艺术作品,然后引起内心的回忆,我觉得是很正常的。但这些作为偶尔的消遣可以,你最终不能变成哈利波特,或者用哈利波特的眼光要求整个世界,这就不客观了。一个成年人要学会接受世界的多样性,他知道不能一厢情愿地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布置或者改变一件事,在某种情况下必须接受这世界的一切,而不是像孩子那样朦胧,充满幻觉色彩。
记者: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我们应该怎样更好调节自己,在现实中学会放松?
毕淑敏:现实社会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完美,它有复杂、丰富,甚至阴暗的地方。我个人觉得这就是泥沙俱下的生活,没有人能给你纯净水一样清澈透明、无毒无味的世界。世界本身就具有多面性,如果从根本上承认这个大前提,许多无名怒火,焦虑之类的问题就会减轻些。世界就是这样,你想象中的玫瑰色的美好是不存在的,你可以在电影中找到,但现实中真的不是那样。我觉得要有一个比较坚强的内心世界,知道自己要什么,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是什么,而且你也要知道这些过程中会有许多艰难曲折,起码这样就会胜不骄败不馁,在这个过程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友谊和幸福是个比较脚踏实地的方法。
(编辑:李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