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期内,同一种语言,大陆使用的是汉语拼音法,而台湾地区使用的则是“通用拼音”——一种整合了普通话、闽南话、客家话等语言的拼音法,但在一个月后,两岸汉字拼音将实行统一。台当局日前发出通牒,要求在一个月内必须将在台湾使用的拼音标注法全部改为大陆使用的汉语拼音。一些分析认为,这一措施是台湾当局从文化层面软性抵拒“台独”意识滋长的根本之计,有利于两岸文化寻求共识,扩大沟通面,在文化教育方面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早报讯 据台湾媒体报道,台湾“行政院”在最近举行的会议上要求台湾所有行政机关在一个月内完成“行政区域名称中英对照表”,并以此为开始,将之前在台湾岛内使用的“通用拼音”全部统一成大陆使用的汉语拼音。
台湾“行政院政务委员”曾志朗表示,去年9月当局拍板核定,中文译名实行大陆的汉语拼音,但由于目前社会上对恢复实行汉语拼音,仍有部分质疑与误解,他要求“教育部”应加强政策倡导与说明,如相关配套措施:现阶段将优先处理信息服务、国际计算机信息交流、政策倡导,下阶段则进行年度预算支应,或汰旧换新时再予更新。
曾志朗说,各地地名译写不一,恐影响外籍人士对台湾国际化程度的观感,但各地仍存若干不同意见,责成“内政部”必须全力沟通协调县市政府,以化解不必要的疑虑,包括总计368个行政区名称,通通必须在一个月内整合完毕,完成“台湾地区乡镇市区级以上行政区域名称中英对照表”。
台湾“行政院”有关负责人表示:“两岸对同一汉字音的标记方式不同,容易导致混乱,并且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很大,因此决定与大陆统一汉字的英文拼法。”
此前,大陆和台湾的拼音不同之处近达一半。如一家姓“张”的人分居在两岸,大陆的护照上是汉语拼音的“ZHANG”,而按照岛内通用拼音的拼写则为“JHANG”。如此一来,明明是一家人,看起来却是两个姓。
台湾做出这一决定,反映了马英九在就任后,继加强两岸之间的政治、经济交流后,又试图从语言上实现“两岸统一”,因此具有重要的意义。马英九从任台北市市长时期开始就用汉语拼音来标记公共设施名称。
针对台北市议员庄瑞雄等人提出的政府强调国际接轨,人名、路名却采用汉语拼音“与大陆接轨”。台北市长郝龙斌近日强硬地表示,汉语拼音是当局的政策,当然会贯彻执行,也会得到在台国际人士的认同,若有民众毁损、破坏路标等公物,将依法究办。宗和
相关新闻
台湾“汉字拼音争议”由来已久
台湾地区在蒋氏父子“主政”时期,出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一直沿用1918年公布的注音符号。1999年,李登辉“当政”时期,开始采用汉语拼音,却引发民进党县市长的反对,李登辉顺势“暂缓推行”,但由马英九出任市长的台北市政府,坚持将台北市的路牌、交通标示牌等,更换为分别用中文及以汉语拼音标示的英文,以方便海外游客识别。从2000年10月,陈水扁上台后,大肆推动“文化台独”和“去中国化”,汉语拼音更成了当局的“眼中钉”,并于当年10月宣布以台湾地区的“通用拼音”取代大陆的“汉语拼音方案”。
(编辑:黄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