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过古稀之年的张贤亮
经商多年的作家张贤亮昨天带着由上海文艺社出版发行的长篇小说《一亿六》来到上海书城签售。在其后接受早报记者专访时,张贤亮说:“从早期小说开始,我就一直是走在社会前沿,去点穿许多当时人难以(理解)的东西,所以不管在何时,我都是离经叛道的,是一个‘异类’。”
笔触伸向底层小人物
不同于以往的小说《绿化树》或《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中描绘的知识分子形象,在新长篇《一亿六》中,张贤亮将笔触伸向了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男主人公王草根由捡废品出身,而女主角则是靠卖淫发家。由于人物语言粗俗,情节故事荒诞,引来了不少非议。对此张贤亮表示,他所描绘的东西看似很难“放上台面”,看似离奇出格,其实很贴近现实。
“我的书描绘了当代社会的风景画,包括医疗、就业、户口等种种方面,体现了一些当代社会的隐忧,但是很多人却骂我‘俗’。”张贤亮说,“我若谈到中国有1.6亿人患高血压,那人们倒是可以接受。但谈到精子危机,为什么就要被批判为低俗呢?”张贤亮质疑说,有天他看到一份报纸,说河南有6000对夫妻在等精子,杭州的精子库已经排队到两三年之后,这甚至可以说是人类繁衍的危机。他一针见血地说:“随着臭氧层的破坏,食物、水质的污染,无形的电磁波辐射,人类的质量正在越来越下降,为什么我们不去正视这个现实?”
长篇稿费不够坐头等舱
张贤亮自1994年于宁夏创办了镇北堡西部影城以来,已在商海中沉浮了逾15年。谈到自己经营成果,张贤亮自然是津津乐道:“今天宁夏零下8摄氏度,依然有900多人来到影城参观。现在,我的影城是人们来宁夏旅游的必到之地。我在宁夏待了55年,就是爱这片土地。”
能对社会有更多更深入的认识,显然和张贤亮下海多年的经历有关。“许多作家在家关门写作,必定远离生活。而我经过多年的观察后,眼光大了,看透了很多东西。”张贤亮说,“我原本反对国家养着作家,但是现在以一个纳税人的眼光看,国家可以养几百万公车司机,为什么不能养几百个作家呢?”
对于现下作家的生存状态,张贤亮表现了极大的忧虑。他表示,他为《收获》写了20万字的小说,拿到手的稿酬是15070元,“还不够来回一趟坐头等舱的机票钱”。他说,地方应该大力支持文学期刊的运作,同时,注意抓好文化建设,适当地投入,做好政府应该做的事,而市场经济的运作,不应该过多地干预,应交给市场自己去管。
(编辑:黄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