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原因散文集《玲珑水仙》
我们都在云彩高不过头顶的高原写作,他在秀丽云贵,我在苍茫青藏。闪烁在肩膀的星星是不走神的眼睛。
我历来关注地域特色很明显的散文作品,这种偏爱贯穿在我的创作以及我看待别人创作的始终。贾平凹的商州散文,周涛的新疆散文,马丽华的西藏散文,杨献平的巴丹吉林散文。当然也有原因的云南散文。笼天地于一点,聚万物于笔端。地域的深处有大山的印迹,凝练的世界,滴水中的大海。
我至今无缘与原因谋面。可是当读他的这本散文集时,我的眼前竟然栩栩如生地浮现出了他的面容。那是我平日阅读过他的那些散文,散发着唯原因才有的迷人光彩的散文,此刻像发芽的种子舒展着枝叶蓬勃在我面前。文如其人。原因是扎根云南用身临其境的体验和悟彻写那里的山水人文。他的散文篇幅都不长,笔端饱含着感情,在有限的空间拓展着阔远的天地,画面感强,声色俱全,把我们貌似平淡安然的日子注入了诗性、哲思和感悟。我乐于从他的文章里寻找心灵共通的东西,淘洗精神,润泽生命,得到的是智慧的芬芳和理性的甘露。
原因,这位独具慧眼洞穿世事的作家,诗情和哲理在他的云南散文中总是不时地从笔下的方块汉字里凸显出来,牵动、浓厚着读者的阅读兴趣,我读《布朗山茶韵》果然读出了快乐,读出了思考。这篇写茶的散文绝不仅仅是写茶,突出的是“韵”,它是通过茶韵让读者品尝人生境遇。这种人生之味都是原因恰逢其时地画龙点睛地奉献给读者人生路上或宽阔或曲折或光明的“风景”。在茶林绿海中,可见一株二株红得耀眼的野樱桃风情万种地扭摆着。“沦陷于苍翠,被俘于嫣红,这不能不说是人生的一件快事。”我很喜欢“沦陷”和“被俘”二词,是匠心之词。它使文章从自然界渡到了人生。作者又点明是在“萧瑟的冬季”,更衬托了绿,更映重了红。引人深思万千。作者在称班章茶的茶气最“霸道”之后,有两句妙语:“涩尽七分香,苦尽十日甜。”难道不是道尽人生的苦乐么?这还不够,在说完班章茶的两种烹制方法之后,又写道:“再喝,果然品出其甘甜虽无二致,其馨香却大相径庭。土锅茶之香,悠远而敦厚;烤茶之香,热烈而清醇。如果在心灵深处还躲藏着些许坎坷行程的暗影,此时三碗两杯班章茶下肚,也唯余甘芬一腔在胸臆了。”这出其不意的“心灵暗影”的出现,四两拨千斤,肯定把茶味的醇香推上了一个更高的高处,使读者获享灵魂飞翔之乐。
当然不只是《布朗山茶韵》这一篇散文了,原因的许多散文都把读者引到了他创造的境界里。境界即思想,散文之美也美于思想,也就是作者在作品里独到的发现。没有思想的散文就失去了光彩。《石门关的水》是紧紧跟随着石头来展示水的珍贵和尊严,但是如果仅仅停留在刚与柔相济这个层面上,就很浅了。且看原因的独特之处:“石以自己的张扬成全了水的谦让,水以自己的歌声彰显了石的坚守。”石的坚守凸显于水的清灵,实在新鲜;再看原因在《登临豆沙关》里是怎样峰回路转地把我们引领到了一个新境界:他看尽了释放着远古幽香的历史痕迹后,站在了豆沙关一高台上,从沉淀着历史印痕的悠远岁月走出,豁然开朗地望见了今日关里关外的崭新图景,“我读过许多人文荟萃的名胜地,像这样把两千多年历史的发展浓缩于小小一方山水的景观却是头一次遇到。”我很欣赏原因在《纳帕海鹤影》里,对黑颈鹤的精妙描写和对管理人员爱鹤情愫的透彻点评。“一只鹤双脚一并,跳到了牦牛背上,作出一副牧笛横吹的姿势。”我相信这个形象会长留读者脑际。“沿湖那一行行逶逶迤迤、深深浅浅的脚印,成为了他们每一个寂寞地流逝的日子的墓志铭。”墓志铭,这是一个大胆的用词。读了这样的文字,你能不感到整个灵魂都被震慑住了吗?
现在这个世界散文作家的声音太多,对散文说长道短的评论也太多。你的散文要想引起圈内圈外人的关注,唯一的办法就一个,把文章做得不一般,是属于你“这一个”。可喜的是,原因这么多年来,默默无闻地守着云南这方文学艺术的美丽沃土,自在从容地创作着,取其“精”而不求其“多”。
(编辑:马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