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 内
路内老家是苏州,用他的话说,离苏童笔下的香椿街就一个街区,这难道就是他与文学的最早渊源?《少年巴比伦》和《追随她的旅程》的故事都发生在一个叫“戴城”的江南小城,路内说,戴城其实就是缩小版的苏州。在这两部小说里,主角是一位名叫路小路的少年,技校毕业,在化工厂修水泵,和老阿姨调情,在学校里做混混……而这些大都是路内本人在1990年代初的生活轨迹。中国作家有写大学的,有写高中的,路内算是为技校生正了言。
《少年巴比伦》里路小路没办法博得同年龄女孩的青睐,却是工厂老阿姨保护的对象,路内说这是真的,在工厂里老阿姨对他很好;《追随她的旅程》里路小路的铁哥们叫杨一,里面关于杨一的一大堆糗事,原来大都是路内好兄弟的故事,据说真实的杨一同学是全上海最穷的IT公司CEO,如果要做签售,倒是可以把真实版杨一拉来捧场。
路内曾半开玩笑地说,他可能是中国年轻一代作家里学历最低的一位———技校,接着是水泵修理工———其实只会拧螺丝,然后又跑到重庆看仓库,后来在苏州干起了广告,一路又跑到了上海。身份不停转变,只是没有中断过写作。
有朋友劝他,既然已经写了两部小说,就专心在家写小说发财吧。路内说,要是靠写小说吃饭,早就饿死了,广告公司的工作至少让自己生活安稳。从单纯的财务盈利报表看,写作是负收益。路内开玩笑地说,出小说最大的希望就是,“能不让出版社朋友亏就行”。首印1.5万册的《少年巴比伦》现在还滞销着,这成了他出版人有点头疼的事情,只希望《追随她的旅程》能补偿一下。《少年巴比伦》和《追随她的旅程》写的是路内的青葱岁月,而手头上计划写的另一部小说却是悬疑惊悚题材,他可能不再用长篇为“路小路”立传了。
和路内交换名片,他说一方面没带,而就算带了,名片上的那个人物身份和小说上印着的那个叫“路内”的作者也是两码事。从苏州定居到上海的路内,是某广告公司的内容总监,业余写小说。2007年的《收获》在半年内连续发了《少年巴比伦》和《追随她的旅程》两部长篇,单行本的《少年巴比伦》还在滞销着,刚刚上市的《追随她的旅程》则令路内期待很大。最近因为家里添了小宝宝,被吵得不行的路内只好把写作地点搬到了办公室。
写了两部长篇小说的路内,这个名字现在也只是在一个有限的圈子里流传,但他却很难获得早前80后作家们曾经得到的市场成功,而比他年长的作家们一个萝卜一个坑地占着所谓主流作家的地位,也还没有写出一部作品能被影视制片商疯狂地炒作。这就是路内———或者一大批被主流话语权忽略的作家们的生活、写作现状:他们的作品能够出版,但常常被摆在书店最不起眼的位置,并且很快撤架;他们有一份稳定收入的工作,在用大牌作家们吃喝玩乐的时间写作;他们或半途离文学渐行渐远,或依然卑微地坚守文学梦,他们可能才是文学的大多数。
(编辑:黄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