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是第三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警报声再次响彻南京上空,是哀悼更是警醒。
1937年12月侵华日军制造的南京大屠杀,使30多万手无寸铁的中国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惨遭杀害,给劫后余生的幸存者留下了终身难以抚平的伤痛和苦难记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是那段惨痛历史的“活证”。79年岁月流逝,在世者已经越来越少。据新华社报道,2016年11月26日,89岁的张福智老人离世后,在册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仅剩108位。新华社记者选取了30位具有代表性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用群像的方式集中展现这一特殊群体。
第一排从左至右分别为:艾义英(88岁)、魏桂如(90岁)、马秀英(94岁)、陈文英(91岁)、杨翠英(91岁)、管光镜(99岁)。
第二排从左至右分别为:祝四孜(96岁)、李高山(91岁)、郑锦阳(88岁)、刘庭玉(94岁)、马月华(89岁)、唐复龙(81岁)。
第三排从左至右分别为:陈桂香(91岁)、王长发(93岁)、夏淑琴(87岁)、佘子清(82岁)、沈淑静(92岁)、路洪才(83岁)。
第四排从左至右分别为:陶承义(80岁)、张秀红(90岁)、李长富(89岁)、易翠兰(93岁)、余昌祥(89岁)、郭秀兰(92岁)。
下排从左至右分别为:王津(85岁)、王义隆(93岁)、仇秀英(86岁)、张福智(89岁,已故)、岑洪桂(92岁)、王秀英(91岁)。
沉痛的历史不会因时间流逝而磨灭。为了传承家族记忆,2014年国家公祭日设立后,每年的12月初,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都要举行一系列的家祭活动。9日和10日,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艾义英、杨翠英、路洪才、陈桂香带领各自的家人,在纪念馆“哭墙”前集体祭奠被日军屠杀的亲人。“亲爱的爷爷、父亲、弟弟、堂哥:只要我在世一天,我就要把你们的遇难经历告诉更多的人。”悼念亲人的家书,表达了91岁的杨翠英老人传承历史的决心。
昨天,由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编纂的一套两册《人类记忆:南京大屠杀实证》丛书正式出版。该书根据南京大屠杀史学研究30多年的研究成果,从近六万字的史料中精心挑选最为关键的四个方面档案资料精编而成,供读者了解南京大屠杀史实概要。这些具有毋庸置疑权威性、真实性和唯一性的实证材料,和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一样,都是对79年前那场灾难记忆的最好注解。
(编辑: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