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中国摄影师陈杰获一般新闻类单幅三等奖。2015年8月17日下午,天津滨海爆炸核心区。明火基本熄灭,浓烟消散,这是自爆炸以来,能见度最佳的一天。这是记者使用无人机滑行拍摄的高清画面,近一周时间,我们第一次如此清晰地看清爆炸后的瘢痕。
2月18日,第59届世界新闻摄影大赛(即荷赛)评审结果揭晓,两名中国摄影师获奖,其中张磊获得当代热点类单幅一等奖,陈杰获得一般新闻类单幅三等奖。
1955年,这项比赛最初在荷兰举办,也就是为什么称为“荷赛”。从1957年举办第一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时只有11个国家的42名记者参加,选送照片不到200幅。到现在半个多世纪过去,第59届“荷赛”的82951幅参赛作品来自于128个国家的5775位作者。
一个本不大的小圈子之所以搞出这么大动静,我想无外乎这么几个方面:一、全球视野。“荷赛”从最初的荷兰国内新闻摄影比赛扩展到全世界的范围,得益于“顶层设计者”的全球视野,这为以后的比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坚持与推广。“荷赛”依靠基金会的支持,坚持每年一届的传统,不断推广它的理念和作品,扩大在世界范围的影响。三、作品服从新闻价值标准。就“荷赛”的评选标准来说,中国学者早有研究并总结出五条标准:题材重大、瞬间动人、技术完美、拍摄艰难、效果显著,而这五条标准又都服从于新闻价值这一最首要的标准。(《从“荷赛”四十年看世界新闻摄影发展》刘庆云 1997)。四、战争、灾难、疾病、暴力、污染等照片对人构成视觉刺激,容易产生社会影响。五、摄影表现手法独特,有摄影师的独立思考。六、具有被全球摄影师认可的新闻摄影比赛数量不多。
“荷赛”在中国的影响与其作品进入中国比较早有很大关系。中国的改革开放为“荷赛”的推广提供了机会。1979年我们开始恢复向“荷赛”投送作品,1987年和1988年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先后派出两个代表团赴荷兰开展学术交流活动。1988年《世界新闻摄影三十年作品展》在北京展出时,观众之多竟发生了挤倒展牌的场面。此后又分别在上海、广州、武汉、成都等8个城市展出,引起强烈反响。“荷赛”的获奖作品极大地冲击着中国新闻摄影人的观念。
其实,关于新闻摄影作品的比赛,“荷赛”的创立时间并不是最早的。美国1942年在普利策奖中设置了新闻摄影奖、1944年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创立的全球年度图片奖(Pictures of the Year International,简称POYI)也都是很有国际影响的新闻摄影奖项。与“荷赛”相比,国内的新闻摄影师对普利策奖和POYI接触和了解的相对较少,因此获奖者也不多。
既然我们认可“荷赛”的奖项,也就必须认可“荷赛”的价值观,只有按照这样的价值观去参与评审,才能被认可,才能更多地参与到这个比赛中来,并有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这条路,是被我们的摄影师们探索出来的。自1979年开始,中国恢复向“荷赛”投寄作品,但当年的作品未能进入评选赛场。1988年第31届“荷赛”,杨绍明拍摄的《退下来以后的邓小平》获新闻人物类组照三等奖。自此以后的7年间,尽管中国的摄影师每年都不间断地投寄作品,但是终究没有被认可。从1979年到1996年这十多年间,恰恰是我们的思想、观念、意识、价值观开始发生碰撞、反思、转变、重构的时期。
1996年第39届“荷赛”,山东画报李楠的作品《聊城少儿杂技学校》获艺术类单幅金奖、2000年第43届“荷赛”;中新社王瑶的作品《60岁重返舞台》获艺术类组照金奖;2002年第45届“荷赛”,中新社贾国荣的《中国体操夺冠赛》获得体育类单幅铜奖。尽管在这些获奖作品中,都没有触及到重大事件和社会问题。但“过了河”的摄影师们至少摸到了世界新闻摄影基金会基本宗旨的含义: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并增强人们对新闻摄影的广泛兴趣,传播信息并加强国际间的相互理解。
从2002年至2016年的十多年间,几乎每一年都有中国的摄影师获得“荷赛”的奖项,获奖作品的题材也不仅限于体育、艺术、自然、科技等类别,突发新闻、当代热点、日常生活、一般新闻等类别的获奖者也出现了中国摄影师的身影。经过30多年的探索,中国的摄影师不再“摸着石头过河”了,他们找到了过河的桥,这座桥就是“荷赛”的价值观和评选标准。
在“荷赛”的官网上,明确地标注着比赛的价值取向,那就是:精度、公平、公正、尊重、透明、问责。我们争取平等和多样性。我们不歧视任何年龄、性别、种族或民族血统、宗教和性取向。
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认可“荷赛”的价值观和评选标准。有人认为,“荷赛”靠暴力、血腥、战争、灾难来博人眼球,过于残酷。我们不能屈服于西方势力,我们有我们自己的价值观和评选标准。1988年,我在参加北京国际新闻摄影周时曾提问“荷赛”获奖摄影师弗兰克·福尼尔:“你们为什么这么关注灾难和阴暗面的新闻?”他说:“摄影师关注这些灾难事件的目的是希望不再发生。”
我相信世人都不希望发生灾难,就像批评和揭露性报道是希望唤起人们的勇气与良知一样,我们的目的是不希望看到和发生丑恶的事情。有了这样的认识,人类就有了共同的对话平台,认同这样的价值观并不是屈服于西方势力,而是寻找到人类文明的最大公约数,尊重人类最基本的伦理道德标准和职业精神,遵守人类共同认可的价值规则和社会秩序。
张磊和陈杰一定不是最后两位获得“荷赛”的中国摄影师,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会有更多的中国摄影师获得更多的国际奖项。就在2015年,中国摄影师原丽阳拍摄的《面具男孩》获得72届全球年度图片奖(POYI)新闻图片故事一等奖,这也是中国摄影师第一次获得该奖。今后,也一定会有更多的中国评委参与摄影比赛规则的执行、修改和制定。所以,既然桥有了,我们就不必再摸着石头过河了。
我们必须看到,“荷赛”的制度是被当今大多数专业摄影师认可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中,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得到空前的尊重、公开公平的原则被普遍遵守、照片的专业标准被严格执行、弄虚作假的照片会被追责并付出代价、急功近利的照片会被淘汰……这就是“荷赛”评选中的普世价值观。尽管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肤色、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党派、不同文化背景的评委们对某一幅具体的照片会有不同的看法和争议,但有大家共同遵守和认同的普世价值观在,“荷赛”的评选就不会乱。我想,这也是“荷赛”半个多世纪以来生命力越来越旺盛的根本原因。
(编辑: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