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许江:艺术教育要回应新境遇的挑战

2008-03-11 11:55:51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

   

作者:江继兰 汪建根

    今年是中国美术学院建校80周年。站在这个特殊的节点上回望艺术教育的风雨历程,全国人大代表、学院院长许江感慨良多。在他看来,艺术教育的责任在于“让孩子心中有殿堂”,而当代艺术教育的发展需要在新境遇的背景下来审视。

    在北京新大都饭店,记者与这位“极敏感、极认真地思考过那些关乎艺术、关乎品质、关乎文化、关乎中西的大问题”的学者展开了一个半小时的对话。

    新闻回放:2005年以来,有关部门开始部署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国家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资助高校的学生乐团,分派国家级专业乐团到高校开展普及演出,让更多的学生走近高雅,聆听经典,提高自身修养。今年教育部又启动了京剧进中小学课堂的试点工作,将京剧纳入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之中。这些活动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后者还引起了一定的争议。

    许江:应该说,这些活动都很好。京剧进校园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们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本来面目。

    现在,我们的学校都开始强调通识教育,但是这些通识教育往往只定位在兴趣课和选修课,这其实是一个失策。在美国则不是这样。美国的通识教育实际上是建构以西方经典文明为核心的共同教育,回应着“美国的文化模式是什么”这一问题。20世纪8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曾开展过关于通识教育的改革,他们以西方经典为核心,在这一基础上加入了多元文化、多元价值的内容,结果却引起轩然大波,认为是对西方经典文明的颠覆。从中可以看出美国是如何重视其通识教育的。反观我们,在设定通识教育时不仅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而且在建构时也缺少很严肃的思想准备。在我们所要建构的世界经典文明中,属于中国自己的经典文明含量很少。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无法回应自己的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问题,无法让孩子们清楚中国的文化模式是什么。

    另外,在执行的过程中,一些传统文化进校园往往变成了一种“秀”。学生们看完就完了,并没有从中学到多少东西。而在美国,通识教育重视两个方面,一个是经典的深度阅读,一个是小班讨论课,小班讨论更重要。就一个论题,他们会安排每个学生谈自己的看法,这样的效果会更好。因此,我认为应该将这些活动系统地纳入到通识教育的结构中去。

    新闻回放:2006年,许江和他在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的同事们一道,共同提了一个建议:加强中小学国学课程系统的设立。在中小学中开设“六书”课、书法课等等。这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

    许江:“六书”讲的是中国文字的起源。现在是键盘书写的时代,孩子们很容易忽略中国汉字结构的特性。开设“六书”课,可以通过象形、形声、会意、假借等等,告诉孩子中国文字象形是如何产生的。

    我们还提出要上书法课。书法是带有中国精神性的东西,用软笔写硬字,“唯软笔则奇怪生焉”。书法中有关于虚实的理解,关于方圆的理解,可以让孩子们对中国人的词语世界及其内涵有所体悟。开设书法课的目的,不在于培养书法家,而是要通过书法的方式,使孩子们对内能够体会修养身心的方式,对外能够感受艺术表达的最基本的形式。

    此外,我们提出要上礼仪课。孩子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要有一些日子成为其一生一世记取的时刻。这个时刻要有礼仪,有服装,要有一定的过程性。礼仪课可以让他们对这一方面有所感受。

    我们还强调经典的导读。比如《论语》、《庄子》,它们把一些道理通过简单的故事告诉给孩子。我们希望将经典编入中小学的课程。

[NextPage]

    新闻回放:2008年,中国美术学院计划在全国招收全日制本科生1555人,共41个专业方向,招生人数基本与去年持平。中国美院历年的艺考竞争都非常激烈,2007年中国美院有7万多人报考,录取名额却只有1500多人。

    许江:艺术高考出现热潮,是客观现实。中国美术学院2001年、2002年招生的时候,出现学生把学校围了两圈,排队12个小时才能进校门,报上名需要6到15个小时,看到孩子们这样,我个人感到很伤心。

    当年,美术学院没有扩招,仍然只招300人,但是与此同时,一些一般大学新建的美术学院,却招收600人,而且其花名册上的许多老师还是中国美术学院的。如今,在中国内地,报考设计的考生有40万人。不发掘自身的力量,回应这样的需求,中国美术学院就没有承担起自身的责任。关键是随着高考的高峰过后,设计教育这一块可能会出现新的洗牌,美术学院要注意发挥自己的传统优势,经受住考验。

    另外,现在大家都关注到美术学院招生扩大很多。其实,在目前一年招收的1500多学生中,传统的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只占到25%左右,真正招收较多的还是设计、建筑、动漫、多媒体等新兴学科。这些新兴学科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有着很大的需求。面对新的时代,我们的视觉文化正在转型,学科正在重组,美术学院已经不再仅仅培养画家,而是要培养更多的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更多的了解公共文化服务内涵、具有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人才。

    新闻回放:2007年12月1日,中国美术学院视觉艺术学院更名为公共艺术学院。新的公共艺术学院包括公共空间艺术系、壁画系、陶瓷和工艺美术系及美术教育系。此前的10月29日,在美术史论系基础上,中国美术学院整合全院美术学研究力量,筹建了艺术人文学院。8月9日,中国美术学院与杭州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全面参与杭州的城市规划和创意产业发展……这一系列密集的办学新举措引起了各界的关注。

    许江:今天,我们面对的是国际化、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的新形势和新挑战,我们的视觉文化的发展和建构也要在这“新四化”的背景下来思考。

    首先是全球化的环境。在如今这种跨文化的境遇当中,我们的文化应该有中国文化的自觉意识和主体精神。这种主体精神不仅仅包括中国传统的东西,也包括今天生生不息的社会现实和文化现实,是中国人在创生新事物时的根源性的东西,是中国人直面现实、激活传统的力量。从这个层面讲,我们学院要把传统的造型艺术,把国画、书法、油画、版画、雕塑等建设好,形成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使其成为具有中国主体精神的当代创造。这些学科的整体格局应该像一个“人”形,史论是心脏,中国画、书法是头,油画、版画是两臂,雕塑、新媒体是两条迈动的大腿,各学科互动相生,形成有机的整体。

    其次是工业化、信息化。科技的发展为我们带来了技术文化,它深刻地改变了今天的文化生态和大众的感性方式。在这样一个潮流之下,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出现的新问题,迅速把握科技发展的契机,形成新学科,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学院成立了传媒动漫学院、新媒体系,把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这样的学科建立起来,用传统强项——人文来消化它,来打造新的品牌。同时,设计艺术也要根据媒体时代的变化,改变自己,求得新的发展。让传统的文化样式和技术文化样式共生互动。

    再者是城市化进程。中国的城市化进程非常迅速,在这个进程中,美术学院应该通过建筑学来参与其中的建设,回应其中的需求。我们的建筑学要发挥自己的优势,通过人和建筑、人和城市、人和自然、人和居所的关系来设立学科,达到重建本土建筑学的学术目标。

    还有市场化。市场化的背后其实就是大众化,就是如何为大众服务,如何满足大众的文化需求和维护大众的文化权益的问题。基于这样的思考,中国美术学院建立了公共艺术学院。我们要通过这样的调整,切实回应新境遇的挑战。

    (实习编辑:关健)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